正文字数:1752字
图片总数:22张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设计领域已经沉淀出丰富且经典耐用的信息可视化表达。无论在传统的纸质媒体,还是如今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类终端的电子媒体都得以大放异彩。计算机设备将不只依赖命令行、图形界面进行人机交互,可以用更自然、更隐形的方式与用户交互,人类可通过多模态的交互方式直观地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即生物凭借感知器官与经验来接收信息的通道,例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模态。
01
Gloveone手套
Design by:NeuroDigital公司
VR的梦幻体验能够欺骗人类的视觉,以假乱真的沉浸式画面让人忍不住伸手去触摸这个虚拟的世界。但是VR毕竟不是真实的世界,想得到牵手、拥抱等简单的感觉在VR里几乎就是“异想天开”。但是拥有触觉反馈的Gloveone手套却有望让我们的双手做到这一点。
与同样是虚拟现实手套的Manus VR不同,当人们都在追求VR的极致画面感受以及精准无误的定位识别,Gloveone的产品定位可以说是更加地“宏远”:它能够让用户去触摸、去感受虚拟现实这个天马行空的世界。当观众被逼真的视觉效果震撼之后,情不自禁去触摸换来的却是冰冷与空虚,未免会让我们有些失落和遗憾。而Gloveone VR手套可以让用户感受到眼前的任何虚拟对象。在手套上的手掌、指尖等重要部位安装了多个传感器与制动装置,每个装置能够根据信息流按不同振幅和频率独立工作,通过精细可控的震动感来替代我们的触感。
目前Gloveone VR手套经过了长时间的测试与开发,已经能为VR玩家带来相当不错的触觉反馈体验。同时最新版本的手套还搭载了9轴惯性传感器模块,能够一定程度地在VR世界中完成人机交互。目前Gloveone还不支持空间定位功能,需要配合上其他虚拟现实定位装置才能对玩家进行运动追踪。
比起单纯的视听觉冲击,触觉反馈的实现无疑能为我们的VR体验增添更多的乐趣。在未来,Gloveone VR手套的开发团队希望产品可以整合大部分VR体验功能,用简易轻便的装备给用户带来最丰富的VR体验。
02
MYO腕带
Design by:Thalmic Labs公司
佩戴它的任何人只要动动手指或者手,就能操作科技产品,与之发生互动。手势控制臂环可以佩戴在任何一条胳膊的肘关节上方,探测用户的肌肉产生的电子活动。它通过低功率的蓝牙设备与其他电子产品进行无线连接,不需要借助相机就可感知用户的动作。
Myo 腕带是一款可以通过感应器捕捉用户手臂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电活动,从而判断佩戴者的动作,再通过电脑处理经过蓝牙与其他具备蓝牙的电子设备相连接,以起到远程控制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完全不需要摄像头等设备的辅助,随时随地通过蓝牙即可控制。
它是戴在手臂上的,所以你可以戴着它到处走动,其内部配备的多个传感器可以侦测到你手臂肌肉生物电的变化来判断你的意图,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再由蓝牙传输这些指令到相连接的设备。与医疗电极不同的是,MYO 并不直接与皮肤进行接触,用户只需将腕带随意套在手臂上即可。
03
leap motion
Design by:FeelReal公司
Leap Motion 控制器不会替代您的键盘、鼠标、手写笔或触控板,相反,它与它们协同工作。当 Leap Motion 软件运行时,只需将它插入您的 Mac 或 PC 中,一切即准备就绪。
只需挥动一只手指即可浏览网页、阅读文章、翻看照片,还有播放音乐。即使不使用任何画笔或笔刷,用您的指尖即可以绘画,涂鸦和设计。用您的手指即可切水果、打鸡蛋;用您的双手即可飙赛车,打飞机。您可以在3D空间进行雕刻、浇铸、拉伸、弯曲以及构建3D图像,还可以把他们拆开以及再次拼接。您与电脑间的开阔空间,现已成为您双手和手指的舞台。
不论它们的每一次移动多么细微,又或是多么大幅度,Leap Motion 控制器都能精确追踪。从技术上说,这是一个 8 立方英尺的可交互式 3D 空间。
Leap Motion 控制器可追踪全部 10 只手指,精度高达 1/100 毫米。它远比现有的运动控制技术更为精确。这就是您可以在一英尺宽的立方体中,绘制出迷你杰作的原因。150°超宽幅的空间视场,您可以像您在真实世界一样随意在3D的空间移动您的双手。在 Leap Motion 应用中,您可以伸手抓住物体,移动它们,甚至可以更改您的视角。Leap Motion 控制器以超过每秒 200 帧的速度追踪您的手部移动,这就是屏幕上的动作与您的每次移动完美同步的原因。
素材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015908
https://techcrunch.com/2014/07/23/hands-on-with-the-production-version-of-the-myo-gesture-control-armband/
版权说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