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之意境,世外之灵壤。
近日,新疆一处绝美的景色又上了热搜,赛里木湖的冰推奇观,简直壮丽非凡。
某音上绝美的赛里木湖冰推奇观。图\网络
湖面岸边层层薄冰堆积,不断涌动的湖水和冰之间发出清脆的声音,网友惊呼:
半湖脂玉半湖蓝,这是“睡美人”苏醒了啊!
赛里木湖的美,是早就美名世界的,如果没有点儿能耐,怎么能拿到“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这样神仙级别的名号。
而且不止是地球人这么觉得,来到宇宙视角,赛里木湖也是美艳惊人的存在。
这是2021年9月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发布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第二批在轨拍摄的高清图片。
美得不可方物的赛里木湖,你看到了吗?右上角那个就是了。
右上角是赛里木湖。图\百度百科
这位“女神”究竟是什么来头?
它如何引得全世界的人都慕名而来,流连忘返,还要留下最绝的赞美?
“净海”横空出世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宋朝邱处机的一首诗中称其为“天池”,并写道:“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山环之,倒影池中,名之曰天池”;
清朝嘉庆四年的洪亮吉经过赛里木湖时,被这世间罕见的景色迷住,赞美为“西来之意境,世外之灵壤。”
那么这个绝美的湖泊是怎么来的呢?
赛里木湖位于北天山山脉中,属于高山湖泊,湖面海拔2071.9米,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达12米,没有鱼类,只有一些浮游生物存在。
湖区四周群山环绕,东有库松木契克山,西有沙里切库山,南边是科古琴山和伊犁谷地,北边则是汗孜尕山与博尔塔拉河流域为界。
湖远看是一个不规则的菱形,有冰川存在,储水量大约210亿公方,是我国天山最大的湖泊之一。
赛里木湖所在地段,属于海西宁早期地槽褶皱带(地槽—褶皱系是地槽—褶皱区中相对强烈活动的地带。内部活动差异显著,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后期褶皱变质,上升成为造山带),经加里东、海西宁造山运动隆起为山地,形成轴向大致为东西向的带状构造基础;与此同时,在褶皱带内产生了若干断裂地带,湖盆就发育在一组断裂带上。
古老褶皱带形成以后,经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外营力作用过程,山地被夷平逐渐发展为准平原,但是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又使这一段山地隆起了,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山地地貌形态比较相似。
这一波地势运动还没有结束,使这段山地再度隆起,伴随着在古老的断裂带上又产生了继承性活动,断陷地段发展为山间盆地或谷地,古天山则隆起为高山峻岭,突出于雪线之上,第四纪以来的冰川作用对山地不断改造,这才有了今天的赛里木湖样貌。
赛里木湖盆地的地貌成层状分布,大致可以分出四个地貌带:
一个是高山冰川积雪带,这部分在海拔3000米以上,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冰川地貌到处可见,角峰林立,冰碛遍布。
一个是中低山森林带,这部分海拔略低,大约是2800一2150米,为古冰川主要作用地段,槽谷、冰碛垄岗多分布在这里,云杉林占据着湖泊南部中低山与其它山地阴坡,东部山地因干燥剥蚀作用强烈,形成光秀的基岩裸露地段。
一个是冰水、洪积扇形带,海拔2400一2130米,米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山麓一带,冰水堆积和洪积物等构成扇裙地带。
最后一个是滨湖地带,海拔2130米以下,为湖泊侵蚀、堆积作用地段,湖蚀台地与湖堤普遍分布。
后两个带现在是广阔的草原,是良好的夏季牧场,也是新疆目前最大的夏牧场之一。
冰推奇观
考察发现,早期的赛里木湖面积比现在的湖大了约三分之一,水深至少比现在高50-80米,这些从湖泊周围的遗迹都可看到。
在三台东面海拔2150米的山坡凹状部位,发现了扁平磨圆的卵状砾石,该山同一高度有湖蚀岩(石灰岩)龛,湖泊北面哈拉其克河口右岸海拔2150米为一湖蚀台地;湖南松树头海拔2145米为湖蚀最高一级阶地。
湖东北阔尔尕增布拉克河下部,距湖边1-2公里,海拔2120米以上宽广的石灰岩台地,亦为湖蚀而成,台地向东北延伸70-80米,现已破坏为十个基岩残丘,但表面平坦,背湖坡尚有晚期湖积砾石分布,这些石灰岩残丘为湖水长期侵蚀的产物。
湖东大岛(石灰岩)表面海拔2110米,凹部有晚期湖积砾石,从大岛形态来看,湖泊最大时期系成暗礁。
从上述湖蚀、湖积情况来看,这一时期为赛里木湖的全盛时代。
赛里木湖能有这样的冰推奇观,要从它是由哪一个地质时期诞生的讲起了。
经资料显示,赛里木湖盆地中第四系分布很广,而第四系的成因类型主要是冰碛、冰水堆积,洪积与湖积。
再加上赛里木盆地承受了全部第四纪冰川作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出现,导致了湖泊水位的升降过程。
赛里木湖的演变与冰川作用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一次冰期的产生与发展,湖泊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相应地产生了新的湖相沉积。
所以在冰川最大作用的时代,赛里木湖水位最高,面积最大,沉积层最厚;
随着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衰减,湖面收缩,沉积层减薄。每一次冰川作用与相应的湖泊沉积构成一次沉积旋回。
可见,赛里木湖盆地的第四纪湖相沉积记录了本区古冰川作用的全部历史,反映了第四纪以来气候的几个变化阶段,为研究冰期提供了佐证。
今天我们看到的赛里木湖奇观,是湖泊处于冰推期,因昼夜温差大且夜间温度低,湖水快速结冰,层层薄冰随着涌动的湖水被推上岸边。
薄冰随着冰推累积在岸边,像破碎的水晶玻璃一样,锋利尖锐又晶莹剔透。
一般岸边冰推高度在70厘米到1米左右,最高可达2米。同时,一些薄冰或融化,或滑入湖中,浮浮沉沉。
蓝色的湖水和白色的冰块,才有了赛里木湖冰推期独有的景观。
-END-
原创、编辑丨笑笑
参考资料:
【净海斑斓:印象赛里木湖】2014.12.23 杨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投稿文章
《关于赛里木湖的形成、演变与第四纪古冰川作用的关系》王树基,出自《新疆地理》
插图来源 | 视觉中国
首图 | 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