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里装裸女,口红变牢笼,她创作的怪诞宇宙,细思极恐!| 金城

行李箱里装裸女,口红变牢笼,她创作的怪诞宇宙,细思极恐!| 金城




你是否也有这种感受?本可以享受云卷云舒、阳光明媚的缱绻生活,却不知不觉中被手机绑架了。




我就时常有这种感觉,手机像一个小小的囚牢,总是把人困在方寸之间,再也走不到广阔天地。


有一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幅画,一下产生了共鸣,作者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主角。




弎木,一个敏感、洞若观火、想象出奇的插画家。






与其他插画家描摹少女浪漫、朦胧情欲不同,弎木总是会不自觉将目光放在个人和社会的困境上。


当精神疲惫不堪,往日生机勃勃的树木也可能变成巨大盘旋的利刺。



《落雷》



《夜幕》

最香甜的鲜花也成为笼罩自己的阴影。



《花》


心灵的宫殿逐渐坍塌,我们在其中失重、坠落,直到支撑的巨柱开始支离破碎......












《红与绿的幻境》

我当时问弎木,插画有那么多方向和主题,为什么会将目光放在沉重的课题上?


原来,她是一个喜欢关心时事的人,看到恶劣事件,强大的共情能力会消耗她的自我,她常常疑问:“世界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



《她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


当她迷失在黑暗森林中,不免想要找出光明和答案。


她的系列作品《Afterimage》就是对阶段性困惑的思考:物欲横流的世界,到底是欲望在驱使我们,还是我们驱使欲望?美丽为女性打造的是天堂还是牢笼?



《美的囚笼》
3x3插画大赛获作品



《我们并不是选择而是被选择》


牢不可破的真情在欲望都市变得越来越像传说,小王子或许再也无法拥有一个亲手浇水、晒太阳、用心和时间喂养出来的独特玫瑰。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简单又复杂,只敢透过栅栏望着彼此,连接和失去如此轻易,画中人都不会为失去叹一口气,因为在这个世界中,曾经著名的爱已惨遭遗弃。



《张望》



《开门》


只会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他人”已经失去了脸孔,只能变成一块小小的镜子,照出自己的某个碎片。



《我们总是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




最后,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零件,按照天外来书般的“完美路线”前进,如朝圣者般,虔诚、努力、绝不出轨。



《圆》
3x3插画大赛获作品


偶尔,也有一个人感到格格不入,她只能回过头来,看到自己与别人截然不同的插口,悄然释放着非人的愁郁和光采。



《局外人》
3x3插画大赛获作品


《Afterimage》像一部预言小说,极富想象力和故事性的画面,让读者在异境空间中感同身受。


又像一只渡鸦,送着不详,渡着劫难,人类穿越其中,不知能否得到完美的答案。



《沉默》


就连作者本人也无法得知,“这个系列中所呈现的现象我现在依然迷茫,不过我还是会选择画下去。”


过度发达的社交平台让用户毫无隐私,不计其数的骚扰电话和短信;随之而来的是信息茧房,碎片式的信息需要我们自行拼凑,往往得不出真相。



《拼凑真相》
3x3插画大赛获奖作品


对未知的未来感到焦虑不安,年轻人常常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所见皆迷雾。



《迷雾》
3x3插画大赛获奖作品


她十分擅长将生活中埋藏在水面之下的秘密转化为具象的画面,比如内卷、隐形竞争。



《抢椅子》


也擅长剥开吵闹叽喳的表象,将人们在熟悉的生活图景中前进的样子描摹为抽象画面。



碎片》系列作品







弎木之所以能用插画讲述一个个似说未说的故事,是因为她常常使用意象来代替直白的叙事。



《隔阂》


“插画的承载能力始终有限,无法像电影或是漫画一样陈述一个完整复杂的故事,所以我通常会采取更通俗易懂,或者有联想力的元素来作画。”







几何就是她非常喜爱的一种意象,球体和方块被她用来展现人的内心受到外在因素冲击时产生的波动。



《交谈》系列作品

这个意象来自于她几年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外国网友在描述他对亲人去世时的感受:“我的内心就像一个房间,里面有个小球在不断弹跳,亲人去世这个事实就像是随机出现在这个小房间中的一个立方体,当弹跳的小球偶然碰撞到这个立方体时,内心就会产生一股疼痛。”









碎片》系列作品


弎木十分喜爱这个比喻,并一直沿用到如今,迷恋、入梦、缺口、循环、敲击、束缚、重建,《碎片》系列就运用几何暗喻人心的碰撞。






碎片》系列作品


她也常常用组图和联想的方式来表现人类的细微情感。


比如《花瓶》系列,就是一组偏试验性的作品,表达女性面对亲密关系时的焦虑,“他看见了表面的圆满,她看见了内在的嶙峋” 



《花瓶—表里》

八张组图中,花瓶描绘了女性的形态,以及女性回望塑造她的社会的目光、回望观众的目光。


花瓶不仅是女性的焦虑和困局,更成为了“女性”本身,从出生起,就成为被凝视的一方。


《花瓶—塑造》



《花瓶—展示

《花瓶—谈资



《花瓶—印象


《花瓶—困局


《花瓶—阴影


作者还喜欢使用巨大物与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用夸张的表达方式增强画面的冲突感,从而提高插画视觉以及情绪冲击力。





巨大的笔、时钟、雕像、花朵,当这些意象被放大到极致,给人强烈的压迫感,似乎各种各样的念头、梦魇、矛盾,也通过画面开始围绕着读者。





《未来》系列作品



《追逐






《花》系列作品

将司空见惯的元素重组、变形,加上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思考,以独一无二的设计美学构建出令人惊叹的画面。



《焦虑》系列作品



交谈》系列作品


平平无奇的浴室瓷砖,也能画出《红辣椒》的入梦感,每块瓷砖刻画着不同的五官,烈焰红唇、湛蓝双眼,人脸被隔离、被割裂。



《焦虑》系列作品


清醒又疯癫,像斑斓不夜城顶的一根烟卷,像理性与感性的交织冲突,将咬牙切齿压制住的内里化为镜像,冲突着思维的底线。



《交谈》系列作品


弎木看重现实与内心间的各种撕裂和动力,孜孜不倦探讨着本源的欲望和克制。



《拉扯》

但无论什么艺术,一旦向人心深处挖掘,便容易面临表达的问题,过于直白总会滑向索然无味。作者在画多了具象画面之后,也遇到过视觉语言的瓶颈。



《思绪》


不过,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就读研究生时,她的思路被一片另外的天地前所未有的打开了。





她开始从平面设计、当代艺术中吸取养分,学校就像她画中的巨大树木,一头扎进当代艺术中,在广袤无垠的土壤中疯狂吮吸,另一头连着弎木,将无数新浪潮灌进她的脑海中。




摇晃的酒杯、门链接成幽深的通道、百褶窗成为人与人之间的障碍、透明行李箱里装着的裸体女人、放映自我的胶卷......



《干杯》



《交谈》系列作品



《缝隙》



《透明》系列作品


对日常元素的异常应用,像在梦境中寻找现实,让弎木的作品脱颖而出。






《Inside Me》系列作品

《洛杉矶时报》《时尚Cosmo》《Stella magazine》《纽约时报》、App Store等品牌都曾与弎木合作,讲述不同的困境和希望。




与广告公司Service Plan Dubai合作的公益广告“The Hostage of Depression”,以起床焦虑、抑郁为主题,不仅达成了满意的商业合作,还获得Louris Award金奖。










当然,这不是弎木第一次获奖,独特的插画语言让她在AOI世界插画大赛、3×3国际插画大赛等比赛中都夺取过出色的成绩。








如果说艺术是人心的安慰剂,弎木的作品无疑不曾抚慰谁的心灵,因为总是直击痛点,赤裸裸地撕开生活的假面。


告诉我们人生与诗人曾经描述的伟大航行相距甚远。


《Inside Me》系列作品


太多理想与热忱之外的阴暗在世间爬行,《透明》系列的灵感就来源于国外记录女性生理期的app泄漏女性隐私的时事新闻。






《透明》系列作品

员工猝死、女性不公事件、疫情加重当代人的心理孤岛,剥开美好和平之后,竟然到处都是喧嚣尘上的哭泣与怒号。







然而,弎木不是人类的观察员,她就站在风暴中心,为读者撕开生活的一道口。


内里的痛苦与脓疮,需要读者去反思和治愈。


她给出的不是答案,而是试卷。


《Inside Me》系列作品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当眼前的错误已经发生,人们感到无能为力,能否让希望之子在心中萌芽?

让无数的他们穿越漫长黑夜,并期待正确的事总会发生。







她笔下的真实与苦难,
“敢看”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城漫与画”(ID:jinchengmanyuhu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