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与艺术
DOMESTIC ADVICE
席勒是一位个人风格很强的画家
他的画大多奇形怪异、甚至还有很多不雅的姿势
艺术和色情的边界在哪里?
这一点上在席勒的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的图我都不敢放……
早年的他,放荡不羁
因为画了不少少女人体画被驱逐、甚至被监禁
25岁的他,刚结婚的第三天就被应召入伍
就在战争结束后,欧洲盛行西班牙的流感
埃贡.席勒是一名奥地利的画家,他也是维也纳分离派中除克里姆特之外的另一位重要成员。他的作品风格鲜明,画面虽大胆而生动、笔触挥洒而自如,如果跟传统的学院派相比,席勒的画会显得狂野而粗糙、并且个人主观性极强,最具特色的是他那仿佛带有灵魂的线条!
席勒于 20 世纪初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小镇,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列强逐渐崛起、西欧各国为了瓜分世界、重新分配利益,国际形势中到处弥漫着紧张气氛,而一战似乎一触即发。因此,席勒扭曲变形的线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当时人们内心焦虑和恐惧的真实表达。
事实上,那个时代不仅席勒的作品出现了这样奇形怪异的画面,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画中、也是这种夸张变形、以强烈的冲击感表现画家内心不安的情感;甚至,在之前介绍的德国画家基希纳等人,他们的作品也是呈现这样的方式。
席勒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 3岁那年,他10岁的姐姐因病去世14岁时,父亲病逝,这给年轻的席勒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这让他日后更加关注“爱与死”,并在他的画作中表现出来。
恐惧和死亡的想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席勒与母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席勒本人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她根本不懂人……如果给她一点爱和理解,她会觉得自己做出了牺牲。”
紧张的母子关系可想而知,席勒没有安全感,也进一步影响了他成年后对异性和性行为的态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画作中对恐惧的形象的扭曲,以及对女性的威胁性蔑视和厌恶。
16岁时,席勒进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学习。在一开始,他并不习惯在那里的生活,更确切地说是,他无法忍受那里盛行的僵化和保守主义,这可能也是他艺术反叛的开始,
但他越剧烈的挣扎,就越容易换来同学的嘲讽和老师的不理解,这一切无疑都让生性无爱敏感的席勒更加孤独和沮丧,直到一年后他遇到了恩师克里姆特,情况才有所好转。
身为克里姆特的学生,席勒得到了克里姆特的亲自指导,因此在他前期的作品上,能看到他老师的身影,此外他们的师生之间也是亦师亦友,,克里姆特更是将席勒引荐到他一手创立的维也纳分离派中,在画风上,席勒不仅深受克里姆特的影响,他自己也成为了维也纳分离派中除克里姆特之外的另一位重要成员。
25岁时,席勒结婚了,但却在婚后第三天就被征招入伍。在战争中,席勒虽并未亲临前线,但仍然近距离的感受了战争的残酷与死亡的威胁。这一切都在冲撞着席勒敏感脆弱的神经,更不断地增加了他的内也的不安与巧恐。
1917年,随着战争的结束,席勒回到维也纳,第二年,他的妻子伊迪斯怀孕了,这时的席勒,凭借着炉火纯青的画技,或得了维也纳乃至整个欧洲艺术界的认可,他当时的名声甚至盖过了其老师克里姆特。
可惜、造化弄人也不过如此,在1918年,当时的欧洲盛行西班牙流感,状况跟今天的疫情类似,在那场战疫里,大多2000万人死去。
席勒身怀6个月的妻子也不幸感染,跟妻子朝夕相处的席勒也没能幸免,在他妻子死后的三天席勒也随之而去,在这种大灾难下,任何人也不能独善其身、就在同年,席勒的恩师克里姆特也离世。
——END——
作者介绍
一枚95后的艺术爱好者
你想了解的艺术作品跟故事,这里都有
没有也给你找来!
心动的话 就关注或转发收藏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西方油画”(ID:kautly1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