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小柯,修鞋不打磕

小柯小柯,修鞋不打磕

·




















“莫宣传我们店,

宣传的副作用太大了。”

/

“小柯,鞋后跟掉了阔不阔以修啊”“柯师傅,我的hai子修好冒”…… 

中午1点,小柯修鞋店大概是胭脂路上最忙的一家,修鞋的、拿鞋的,顾客声不断,门庭若市。


你见过10余平米、里面摆满了机器的传统修鞋铺吗?

相较于普遍占地不到2平、几把锉子、一个小机器组成的修鞋地摊配置,这简直是武汉修鞋届的“劳斯莱斯”。

🪐

一说位于胭脂路上,你就能想象出门店的模样:

小屋小门,店牌以棕为底色,店名用黄色楷书写成,平平无奇。

不熟悉或者没有修鞋补包需求的就会直接略过,顶多也就是奇怪一下,他们家看起来和日常见到的修鞋店不太一样?



10来平米的空间,满满当当堆满了鞋。鞋垫子像小船,在地上横七竖八,鞋架子完全塞满。

更显眼的是各式机器,颇有现在工作室的样子。




小店右侧是一台布满鞋尘的中型机床,不多见。主要用来打磨鞋底,开机时些微的轰鸣声给这家小店增加了几分车间气氛。

它是老柯十几年前托朋友买来的,“为了把鞋子修得精致些。”

有意思,这年头,竟然有人想把修鞋干得精致。


◎老柯坐在门口掌控全局,妻子陈南英正在用机床磨鞋

仔细打量,发现老柯的店里处处是玄机。

座位背后挂着近20个大小口径不一的轮圈,有的是锯齿边缘,有的为磨砂质感,看起来颇为帅气,但是,为什么需要这么多轮子?

原来它们都是打磨工具,不同的材料、鞋底不同的弯曲度,用的轮子都不一样。

对于需要补漆的皮鞋,也有一排喷枪来精细化作业。不起眼的角落,一大一小两台烘箱给鞋们消毒、加热,方便分离脱胶的鞋与底。

不明觉厉👍🏻



◎陈南英常坐在大烘箱前,这里连接了一根尘和气味抽出去的银色管道

见多识广的摄影师跟我悄悄话,这种喷枪是模型手办店喷漆同款,烘箱是手机维修店修电子设备用的那种。

顿时觉得这里的鞋子好幸运啊,能得到比自身价值贵几倍甚至100倍物品的同等精细待遇。

🌟

小柯本名柯贤明,应城人,面皮干净,戴着副细黑框眼镜,客人夸奖时的笑容腼腆又自豪,一点看不出他今年已经51岁。

1987年在胭脂路开店,凭借好手艺把自己干成了“老柯”,店子也从小摊子变成了10余平米的小店。


"快点快点小柯,鞋跟子断了,跟我换一个。"

正聊天间,马上要去跳舞的刘婆婆来找老柯救急。

看他修鞋真是享受:动作麻利娴熟,毫不拖泥带水,刷刷两刀像切豆腐一样铲底、削橡胶,一双“病恹恹”的鞋子经由他手,马上变得扎实漂亮。

◎老柯用针管上胶水,均匀又准确


店里的鞋子不会因为同一个原因返工,“不然就没做生意的机会了。”

一双补漆的鞋子需要5天修好,有调基料、补色等四道工序,和补车漆的步骤一样繁琐。


◎调色是个技术活,基料调得好,色不老、漆牢固。调好的颜色还得频繁和鞋子原色比对,考虑空气湿度和挥发后的颜色是否匹配


手艺好就是牛气,店里的鞋来自武汉各地,从武昌搬到了汉口的邻居,鞋坏了也大老远送来修。

换季的时候生意最好,老柯和妻子陈南英要加班加点到夜里两点,这也是老柯一开始不想被采访的原因。

已经很忙了。

不光是治脱胶,翻新、清洗、大小码互改、尖头改圆、高跟变矮跟、皮具补漆都能做。

具体能否“大改小,小改大”,老柯用一套公式判定,“很复杂,一天半会讲不清楚。”


好叭。

信任的客人把奢侈鞋包也送来修,我们去的时候一只LV包正挂在店里风干油漆。

好奇他的好手艺和知识从何而来,经询问,原来开店以前,老柯在广东东莞的鞋厂里当断尾。

所谓断尾,是车间里鞋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制造关卡,它由手艺最好、各个环节的工艺都会的工人担任。

而广东东莞,全球有60%的鞋都产自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鞋都”。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任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一副《山居秋暝》的毛笔字挂在店里,这是老柯自己写的,用来遮后面的老鼠洞,也是店里唯一不“实用”的东西。

多年前,他希望自己能静一点,追求手艺精进。掐指一算,开店至今也有34载。

这就是老手艺的魅力吧,教人耐得住时光。






恰到好处。


在跟老柯聊天的时候,突然很喜欢他说出的这个词,很妙,也一如他工作的追求。




EDITOR\编辑      PHOTO\摄影

八戒                    楚博


DESIGNER\设计   TALK\客

欢喜斑马             李嚯嚯(wuhooo2020)


CONTACTS

微博|@wuhooo武汉

小红书|李嚯嚯的武汉相册


招聘|点击这里加入我们

商务|15072334822/1730716610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uhooo哦嚯”(ID:wuhoooy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