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科技发展 | 国际交往 | 生态文明
提起西安,历史与文化总是绕不开的话题。
▼ 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钟鼓楼)
▼ 大雁塔
「古都」要活出「新意」,做一座「鲜衣怒马」的「不朽之城」,就要懂得把握时代脉搏走出新思路。
▼ 西安是鲜衣怒马的文化之城
今天的西安,是「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的第九座国家中心城市,新时期引领中西部开放发展的核心引擎,新欧亚大陆桥的枢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内陆开放与国际交往的先锋城市。
▼ 西安奥体中心区域
时不我待,古都西安,如何回应新时代新使命的召唤,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新「丝路」中创造新辉煌?
▼ 西安高新区
经历了过去30年成功的一、二次创业,西安高新区百尺竿头,开启了第三次「创业」新阶段——「丝路科学城」,这座220平方公里的国际化科学城,自西高新向南至秦岭,铺展开宏伟的发展蓝图。
▼ 丝路科学城,西高新「三次创业」主阵地
01
西安不止有汉唐
丝路也不止由汉唐始
回顾西安璀璨的历史,第一时间浮现在人们心中的总是血性尚武、气吞山河的秦汉,和开放包容、万国来朝的唐;但西安更是礼乐兴盛、天下大同的周朝兴盛之地,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精神「源点」。
▼ 兵马俑,秦文化的西安
▼ 昆明池,汉文化的西安
▼ 大唐芙蓉园,唐文化的西安
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同样以此为起点徐徐展开。根据《周天子传》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964年周穆王便自此向西展开了其传奇的西征之旅。「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
▼ 诗经里,周文化的西安
从沣河流域出发,周天子以积极开拓之精神向西巡游,用所携带的丝绸换取了西王母给予的狩猎权和八车宝石。
▼ 沣河与潏河交汇处也是丝路科学城选址处
自秦岭缓缓流出,贯穿丝路科学城的沣河,见证着「丝路」的源起,发展与繁盛。以「丝路」为名,「科学」为的,承载着西高新再次出发使命的丝路科学城,也必然以「周」为始,以「国际」为径,从而为西安诠释出不同的「丝路」范儿!
02
丝路不只有贸易往来
更有科技交流
我们都知道,丝路作为古代欧亚大陆的商贸往来和文明交往之路,数千年来持续推动着国际文化的汇通交融。但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承载着文化与贸易往来的「贸易之路」「文化之路」,更是一条「科技之路」。
▼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现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葡萄、苜蓿、胡桃、胡椒等大量作物自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桃、梨、大黄等农作物与药材则向西传播。
▼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多元化交流
可以说,「丝路」上的国际往来,不仅局限于物质与文化产品,更在于过程中关键核心的生产技术与前沿的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共创、共享。正是开放积极的科学技术交流,让过去的西安在科技创新领域冠绝全球。
▼ 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初心,1991年至今的30余年里,高新区不断创新、突破自我,2020年已达到2,410亿元的生产总值,占西安全市24.1%,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55611」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732亿元,中西部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1,654.61亿元,保持着30%以上的高速增长。
▼ 西安高新区俯瞰(来源:全景网)
高新区,无疑是西安过去,现在,未来「硬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与金字招牌。
▼ 代表城市「硬科技」的西安高新区(来源:全景网)
从产业招商时代迈步进入科创竞争时代,丝路科学城将以大科学装置为「硬科技创新源」,嫁接高新区完善的科技创新转化链条,进一步放大、兑现硬科技创新价值,成为西安乃至中国西部更迭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杠杆!
03
丝路不只有万国来朝
更有长漂汇聚
成就科技交流,首要就是人群的聚集,不仅仅是技术人才的聚集,更是各种多元人群的聚集。一方面是为交流创造氛围,另一方面也为跨界提供条件。丝绸之路的兴盛,就见证了世界各地人们汇聚长安的繁荣盛景。
▼ 长恨歌,唐朝时期万国来朝的盛世场景再现
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文中说:「唐代西域各国胡人流寓长安,其居处自不限于一隅,然在城西者甚夥,而贾胡则似多聚于西市。」
▼ 书店内充电学习的年轻人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丝路科学城将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打造成为一片以硬科技创新为底色,丝路国际交往为牵引,绿色共享生活为示范,成为西安打造「新生活」范本,构建西安新时代引人、聚人的超强磁极,吸引全球「新长漂」共建面向未来的新西安!
▼ 高新区,嘉会国际交流中心
近些年来,西安正在文化生活方面不断焕活新生。如果说,曲江正在将历史「活化」,用新国潮的方式,承担着「复新」和再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那丝路科学城就将是「古都」西安未来「新生活」的新「源点」。
▼ 嘉会坊创业街区
除了集中建设高水平创新「锚机构」外,高新区已初步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嘉会坊创业街区,不仅成为高新人才与企业秀出创新成果、交流科创与行业经验,获取创新创业服务的事业平台,更已成为面向未来的前沿生活展示场,硬科技融入生活的体验场!
▼ 嘉会坊创业街区
梁家滩国际社区已投入使用——国际学校里有着22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师生,他们正以前沿的国际教育方式培育着未来的创新「雏鹰」;奥特莱斯中,全球的创新人才可以度过快乐幸福的亲子周末,满足对接国际的时尚消费体验;
▼ 梁家滩国际社区,奥特莱斯
美丽的湿地公园中「三河一山」绿道穿过,吸引着周边的国际人才时不时地滨水跑步休闲。
▼ 「三河一山」绿道
中央创新区(CID)区域,未来之瞳已拉开建设格局,初见雏形。瞳系列建筑(大剧院)、地铁6号线小枢纽,以及大仁遗址公园已开启建设,国际化都市文娱逐渐齐备,将成为西安未来都市休闲的新磁极。
▼ 中央创新区(CID)区位
未来,围绕文创人才的创新聚落、科创人才的科学家社区、智慧化的城市管理与面向碳中和美好未来的高效能源管理等等,都将一一在这片区域生长而出,展示既舒适高效,又易感易得的幸福未来新生活。
04
丝路不只有商贾繁荣
更有诗与远方
不同于大众对「科学城」现代科技都市感的想象,丝路科学城内不仅将保留大片的农田、水系与村落,沣河与潏河更在丝路科学城的中心交叉而过,构建起科学城的绿色心脏——生态文创组团,如纽约中央公园一般,为繁华都市保留大片珍贵的纯真自然。
▼ 生态文创区位于丝路科学城的正中心,成为其「绿色心脏」
数千年间,西周先民在沣河畔所作的《诗经》,作为中华儒学文化的经典作品,沿丝路向西送去了中华的儒家精神。
▼ 仪祉湖湿地公园
后秦皇帝姚兴,在「秦渡」登船前往草堂寺,在秦岭脚下听鸠摩罗什讲经说法,「渡」来了西方的佛教文化。
▼ 沣河与秦渡古镇,后秦皇帝姚兴由此登船前往草堂寺学经
▼ 草堂寺-鸠摩罗什像,鸠摩罗什曾在此讲经说法
拥有罕见「一渠穿两湖」形态的仪祉湖公园,记载着著名水利学家李仪祉因势利导的中华治水哲学;
▼ 「一渠穿两湖」的沣惠渠
将「诗与远方」安在未来科学城的正中心,在这古丝路开启的空间、时间、精神之「源」里,中外、古今、天人交融呼应,「诗与远方」的生活从来不必真在远方,身处繁华都市,转身亦可感受宁静与诗意。
▼ 抬眼见秦岭的优质田园生态风光
「日游秦渡口,夜宿秦岭下」,来自一带一路的国际创新人才,将怡然地游憩、创造、交流,在「有诗有画有伙伴」的绝佳环境中,激发更多硬科技源创新!
05
丝路是「起点」
也是「终点」
作为丝路文化高地,西安的历史,千百年来总与丝路紧紧地绑定在一起。汉代,西安是汉武帝向西派遣使节至东南亚、中亚乃至罗马的起点;唐代,西安是中华文化传播的起点,更是全球胡人来华「长漂」的终点。
▼ 大唐芙蓉园
这里不仅是中西方交流的起点,更是中华文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开放精神之起点,也终将成为未来全球创新人才的「终点」。
▼ 丝路科学城所在范围航拍
是以丝路科学城,必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立城精神下,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彰显中国气韵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样板示范区和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点」!
1/6图片工作室出品
推荐阅读
商务合作 | 转载开白
请添加微信:Moli198891
【版权声明】本平台及其中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丈量城市”(ID:Measure-the-World)。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