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世界的GIADA女性

想看世界的GIADA女性

张宇凌长着一张精致的小脸,穿一身黑色的 GIADA 安迪大衣,静静站在台上。


她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暨考古系,在国内艺术机构担任重要的职位,还是一位艺术史作家。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曾焱用“冷静地燃烧”来形容她的文风。


她是1月8日这天上午的第一位演讲者,主题是《目光的对话:看回去》。


GIADA学苑张宇凌演讲《目光的对话:看回去》

北京瑰丽酒店,现场被设计为剧场式的教室,以白、浅灰与木色布置,听众几乎都是女性。

她们为这个活动挑选了符合自己心意的GIADA套装,严肃,色调雅致,听众离老师很近,就像大学课堂。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裸体女像,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提香的作品《乌比诺新娘》。

提香《乌比诺新娘》

一个家居的私密环境,背景中两个侍女在整理嫁妆箱。画中的女人戴着代表婚姻的戒指,一手抚摸着象征爱情的玫瑰花,她躺在暗示贞洁的白色床单上。

张宇凌以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角解读这幅画。

当年提香有一个很大的绘画作坊,向各路权贵输出大量女性身体和美貌的描绘作品。

其中这幅乌比诺新娘,在几百年之后却成为女性运动中的一种符号。因为画中的女人不再是“男性凝视(male gaze)”中的被动角色,她静静地“看回去”,像是在看画家,也看向每一个观众。


1972年,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在BBC播出的节目中指出,男性凝视指的是在视觉艺术和在文学创作中,从男异性恋的角度描绘女性。


张宇凌解释说,男性凝视指的是通过凝视把女性物化,进一步商品化的动作。经典艺术史上很多作品都是产于这种男性凝视,这是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带来的。


男性凝视背后隐藏着的是权力,凝视的那个人是更有权力的,胜于被凝视的人。

接着,她展示出的意大利画家乔尔乔内的作品《沉睡的维纳斯》,他与提香是同时代的人。


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

几乎一样的斜卧姿势,一模一样的白床单,而画面中的维纳斯是闭上眼睛的,这凸显了乌比诺新娘在女性主义方面的突破性。

“我不是一个严格定义上的女性主义者,因为女性主义在学术上是一个很严格的词汇,但我同意女性主义的很多实际主张。”张宇凌以学者特有的严谨表达观点。


她说,好的艺术不是非黑即白,重要的是艺术在人们内心激起的情感感受,“一个人20岁和30岁,面对一幅作品提出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张宇凌

这是意大利时装品牌GIADA举办的第一届GIADA学苑·看过世界更懂美。其中GIADA Talks主题分享环节,以品牌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开启。


14世纪,文艺复兴第一道曙光在意大利升起,16世纪达到巅峰,开启了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对艺术、建筑、哲学、文学、音乐、科技、政治、宗教等等多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论坛主持人、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贾冬婷指出,在文艺复兴人性的复苏中,女性也不单只是作为沉默的阶层,在这个时期女性意识开始逐步觉醒。


米开朗基罗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在《文艺复兴是什么?》里写道:“想看到、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爆发就是“文艺复兴”的精神运动的本质,“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是文艺复兴精神的根本。


她说,日语中有一个词叫“慧眼”,意思是看清事物本质的敏锐洞察力,文艺复兴精神就是人类让自己重新拥有慧眼的一场运动。

包括演讲嘉宾和客人,这一次GIADA学苑聚集了上百位具有“无止境探索精神”的优秀女性。她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

她们见多识广,生活得精致富足有品味,GIADA以艺术和美育为主题,带来各种陌生的专业领域的故事,为这些女性创造一次聚会,“多开一扇窗”。

演讲者除了张宇凌之外,还有建筑师戚山山、雕塑家姜杰、摄影师冯昱等等一共六位,主题从美术、建筑、雕塑、电影、摄影到时装。


时间跨越多个重要的艺术文化发展阶段,而其中的女性形象及表达的演变,是关注的重点。


戚山山是建筑师这个男性主导的群体里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业者。

她14岁从家乡杭州被“托运”到美国,读完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29岁回国,现在拥有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


GIADA学苑戚山山演讲《用建筑打开感知力》


她常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做项目,其中包括高原上的松赞来古山居,建在一个古老藏族村落的悬崖上,面对着4000万年历史的冰川。

高达4200米的海拔让现场施工变得不可能,戚山山带领团队,是先在上海构建起一个个小房间,再像《飞屋环游记》那样,绕过大半个中国运到现场,悬吊安装。


她一次次进藏,每次都要仔细测量隧道的高度,唯恐她的“飞屋”被卡住,她把施工细节的误差卡在3毫米之内。


后来,她睡在这个小酒店里,透过窗,看到被月光照亮的冰川……每次离开都依依不舍,感觉这一切已经植入了自己的记忆。





滑动查看更多

身形纤瘦的戚山山每天健身三四个小时,练拳击,“可能男性也打不过我”,她笑谈自己是靠拼体力抢到西藏项目的。


“我也很珍爱女性特有的质感,我在女子学院毕业,我妈妈是舞蹈家。”戚山山说。

温柔的力量,这些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女性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还为其他女性带来灵光乍现的感受。


GIADA女性以温柔的内核驾驭生活,以独有的知性表达自己。

简要聊了几句人人都知道的雕塑家罗丹,姜杰展示了一件意大利雕塑家曼祖的浮雕,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简洁,“独具特色的刀痕式的塑造有很清晰的个人语言”。


曼祖浮雕


摄影师冯昱曾让不同的女性自拍和“被拍”各一张照片,同时回答“你希望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人?”“你在你自己眼中是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


这是一个开放式实验,冯昱说:“摄影不仅仅是有关于技术的,也不只是展示美的,它可以是一个新的观看角度和思考方式。”

GIADA学苑冯昱演讲《自拍的艺术》

从文艺复兴开始,每一位演讲者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话题展开。

GIADA未来每年都会举办这样一个聚会,在这样的场合,品牌本身往往消失了,客人们有了一方天地,和志趣相投的女性交流,她们为彼此打开一扇窗。

GIADA学苑希望老师讲的内容是专业的,艰深也不怕,口号式的女性独立对这些优秀女性毫无意义。


GIADA品牌方这样解释道,“听了老师讲课之后,再去看待那些艺术作品,再去看世界的时候,你的思考和视角就会不一样。”

Art to Art 从艺术到艺术,是GIADA的风格座右铭,极简、质感精良,线条有建筑般的力量感。

2014年,在意大利米兰Sant’Andrea的GIADA创意中心内诞生了一件大衣,设计师以诞生地的昵称为之命名为Andi Coat安迪大衣。

无领、双排扣、垂坠材质、衣襟两侧高开缝,走动时流畅潇洒,兼顾简洁与优雅。Andi Coat以不同的材质配色适应不同的季节与场景,是必备的经典。


GIADA Andi Coat


GIADA有众多签名式的细节,比如刺绣与提花,为高级面料带来故事性。还有百褶,从渐变百褶、风琴褶到人鱼褶,配合扎染工艺,非常女性化。





GIADA 2021秋冬大片 by Paolo Roversi
滑动查看更多

2013年,GIADA揭幕了米兰蒙特拿破仑大街15号的旗舰店,由“世界极简主义建筑设计之父”Claudio Silvestrin设计。


天然氧化的青铜台,小牛皮包裹试衣间推门,店内的岩石是特意从意大利北部山区Dolomite运来的,流水环绕其间,岩石的刚硬与衣物的柔软形成撞击。


设计师说,在他心中GIADA就像岩石上的花,是温柔与力量的结合,两种性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简洁而有力量,时装的线条、旗舰店的风格、穿GIADA的女性,莫不如此。

GIADA米兰旗舰店

今天,GIADA的客人是30到50岁的优秀女性,她们中既有把家庭打理得宜的全职妈妈,也有企业家、文艺名流,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不错的社会地位。


她们对生活品质与审美有着极高的要求,内心强大不需要外物来炫耀,要的是舒适得体,是自己的风格。


她们在自己的领域是佼佼者,已经不需要金融或者法律之类的知识。她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对艺术感兴趣,她们渴望职场与家庭之外的新天地。


体验工坊花艺课

GIADA与她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一个宣传片里,GIADA用王阳明的“岩上花树”来比喻GIADA与女性的关系:


“当你不了解GIADA的时候,她不过在深山中自开自落,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可一旦你看到了她,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源自意大利,源自文艺复兴的“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是鼓舞这些优秀女性一往无前的强大能量,是温柔底色下的坚韧,是岩石上开出的花。

GIADA学苑开幕之前,一位客人给品牌带来了一件礼物,是她十几年前在天山拍下的一朵雪莲花的照片。她在照片上题词:“在迦达遇见岩中花树”。



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了解更多GIAD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卢曦采访手记”(ID:lucyonai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