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酒店客宿服务本身,从睡个好觉到吃一餐仪式感的美食,是酒店品牌的1.0版本;关注旅人的需求与习惯,提供可规范又个性化的服务,是酒店品牌进化的2.0版本。而关注人,关注人与自然,关注在地文化与身心慰藉,是宿心·成都正在尝试的酒店乡旅项目的3.0风向。
由宿心·成都通过最具在地特色的非遗和艺术作品,以六位艺术家的驻地实验项目为载体发起的「向光,再生长」乡旅驻地艺术展,11月5日在位于成都温江寿安镇岷江村的成都岷江书院·宿心集精品度假酒店拉开序幕。
在艺术作品的乡野碰撞中,
把自然的力量铭记在心
艺术作品应该怎样展示?除了买下来,我还可以通过怎样的形式和艺术作品产生情感的交互?这一场宿心·成都乡旅驻地艺术实验项目的筹备中,我们的团队一直在尝试,怎么依照慰藉和疗愈的观点设计这样一场互动展览。
六位驻地艺术家,从作品的选择与展陈方式,从创作媒介的在地属性和文化的情感传承性方面,都给了我们非常重要又好玩的建议与支持。
多领域跨界艺术家赵弥、烟斗艺术家周志明、漆器艺术家李勇、陶瓷艺术家徐华文、蜀锦传承人苏舒与蜀绣传承人吴娟六位艺术家来到岷江书院·宿心集,用一场乡旅驻地艺术的试验项目,一场触发艺术慰藉能量的特展,展示了艺术与乡野的碰撞,让人们走出传统的艺术感知领域,领略一种全新的艺术展示方式。
六位艺术家近400件作品,展出了多样艺术在生活日常中的存在与链接。本次展览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指向不同的艺术承载与表现形式,既有传统文人书画,又有千年非遗工艺在进化中融合艺术家强烈个人风格所表现出的另类样貌。即有瓷器中国白,又有融合了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烟斗、漆器等器物艺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种混杂与冲突,旨在引发并讨论艺术与艺术欣赏到底是不是一个没有客观标准,见仁见智的问题。宿心.成都乡旅驻地艺术项目的实验性,正是在于其“不设限”和“多态联动”。
当下的时代话题,常常围绕“人与自然”的关怀与共生而展开。这其中,艺术以其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包容性、多样性、同时连接物理空间与精神世界的融合性而产生了能量十足的慰藉与疗愈功能。
艺术家们从作品的选择与展陈方式,创作媒介的在地属性和文化的情感传承性等方面,无疑做了一次非常重要又好玩的建议与引导。
这也正是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宿心·成都希望提供给人们的更加美妙的艺术体验方式——将艺术作品和创作空间放到岷江书院的园林造景之中,在酒店空间的日常动线之中,浸入让人眼前一亮却不显突兀的艺术作品或互动场景,让人们在乡野旅宿中,去真切的感受逐渐积聚的慰藉能量。
为了展示艺术与乡野碰撞的力量,在11月5日举行的展览开幕式上,多领域跨界艺术家赵弥与音乐家辜兰老师分别用古琴吟唱与颂钵相结合的展演方式,为在场嘉宾即兴合奏,以天籁之音打开了「艺术点亮乡村」的大门,而接下来身着蜀锦蜀绣服饰的模特们又为在场嘉宾展示了六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将人们带入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沉醉在艺术与自然双重优美的交融之中。
立足于乡村美学体系
为人们打造身心灵舒适的精神方舟
随后,参加开幕式的各位领导正式启动「向光,再生长」乡旅驻地艺术展,并为成都岷江书院·宿心集精品度假酒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作为本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6日,宿心文旅创始人曹立意、知名品牌设计师朱星海、作家及评论家石鸣与时地建筑创始人李烨围绕「用态度设计乡村美学」这一话题在成都岷江书院·宿心集精品度假酒店举行了一场主题论坛,四位在不同领域致力于美学体系打造的美学践行者分别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意乡村的态度,传递了自己对乡村未来的美好寄望。
而宿心文旅创始人曹立意女士更表示,宿心·成都未来将继续致力于乡旅研究,立足于乡村美学体系,通过丰富的表现方式,为人们打造身心灵舒适的精神方舟。
本次「向光,再生长」乡旅驻地艺术展将从2022年11月5日至11月12日在成都岷江书院·宿心集精品度假酒店持续展出,六位参展艺术家也将驻地与各位前来参观的嘉宾现场交流。
我们关注乡村,也关注乡旅与在地;呈现在地文化与美学生活,是宿心集团在乡旅项目中践行的日常和美好愿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筑一事”(ID:zs_studi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