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先于设计:南岔湾石屋民宿

乡村先于设计:南岔湾石屋民宿


项目地点:湖北省宜昌市南岔湾

建成时间:2021年

设计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建筑面积:700㎡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建筑界与旅游界的大热话题,从最初井喷式、粗放式的发展,到如今针对地域、风俗的深入思考,我们能够直观地从乡村建筑的精进中感受到,体验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已然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



即便如此,面对难以屏蔽的商业化模式和极易形成的千篇一律的“景点”感,建筑设计师们对于因乡村旅游而兴的乡村建设,仍在寻找更为合理的出路:乡村文化如何呈现崭新生命力?乡村更新如何走出传统的商业化模式?如何保护乡村原本的肌理?



位于湖北宜昌的南岔湾石屋民宿二期建筑群或许可以当做一份答卷。



在这座民宿身上,我们能够察觉到当下城乡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二元对立的存在,而是由相对割裂转变为互为补给;城市的习惯并没有影响民宿作为乡村建筑的淳朴的在地性




南岔湾石屋位于长江三峡起始地湖北宜昌的一处小山村,这里山水如墨,拥有天然的地理人文景观。在宜昌南岔湾石屋设计之初,设计师就明确了“乡村先于设计”的思路。



在石屋的乡村实践中,设计师避免套用传统酒店的设计模式,而是从延续乡村肌理出发去思考新方向——因为在缓慢的时间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村落,天然地具有最自然的邻里关系最自然的状态,房屋的建设顺应环境而生,不是现代设计手段可以模拟出的。



宜昌石屋为民宿的设计提供了原始参考。因石材外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石材的使用不仅可延续乡村风貌,还可以令时间记忆在新建筑中得到传承。因此,建筑师力图呈现这种原生的美感,用建筑把时间的连续性充分表达出来。




南岔湾二期民宿由多栋建筑构成了看似无序的空间序列,延续了一期石屋的形态关系,根据地势散落在山坡上,却并未依照统一的朝向,而是依据当地乡村建房因势而建的特征,呈现无序中的有序感。



新的石屋取消了传统木结构,改用钢架结构体系保证稳定性,屋顶形态依然是当地传统的坡屋顶,呈现出简化的飞檐翘角形态。



窗框系统采用现代材料,不同尺度的开窗取景自然,消弥了室内外界限,打破农村生活的固有印象,透出内部空间的现代生活质感。





为了让石屋延续自然记忆,也为了避免置入新建筑带来与环境的潜在竞争,设计师对环境组成元素做了大部分保留,乡村原本的层次结构得到保护,且得以让原有植被二次生长。







在开挖部分山体的过程中,内部的石头逐渐裸露出现,呈现出非常原始的状态,因此民宿各个房间的大尺度开窗尽可能地面对这些石头,形成了极具力量感的对话,乡村建筑的魅力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



山体石头的肌理状态同样是一种存在于无序中的自然秩序。建筑的布置与开窗相应与之忽近忽远,或紧密或松弛的微妙动势,使得室内空间尽数拥有独特自然记忆的画框。





民宿的内部空间也尽可能的去装饰化,外材内用,将木材与石材运用在室内营造中,使得自然肌理在室内延续。



石材作为室内材料时按照现代生活方式介入其中。设计师采用木材、钢材与石材进行精确组合,避免装饰性赘述;而为了在建造工艺方面保存乡村的“时间肌理”,设计师寻来当地匠人,通过他们纯熟的手艺,更加细致的去营造乡村的时代断面




同时,这种时间肌理还体现在原生态的生活还原。当一群人扎堆在乡村生活,踩着石头铺设的不平整的小路,望着远处村舍炊烟缭绕,城市的喧嚣在这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乡野体验,以及人与人之间质朴的相处方式。





结语

乡村从来不是设计师展现自己“精英化设计”的秀场。记得吴彦祖在《漂亮的房子》这档综艺中谈起对乡村老房子的看法时说,(乡村)建筑有着直击心灵的影响力,(乡村中的)老房子会用最纯粹的方式表达(某个地域的)灵魂。





诚然,如今的乡村可能并不是所有人想象中最好的模样,但像南岔湾石屋这样直面当下乡村现状,建造可在乡村中推广的建筑审美范式,兴许会是一条实现乡村建设的理想出路呢?





项目图纸


独栋套房一建筑平面图



栋套房一建筑立


栋套房一建筑剖



栋套房二建筑平面


栋套房二建筑立面剖


二期客房建筑一层平面图


二期客房建筑二层平面图



二期客房建筑立面图1



二期客房建筑立面图2


二期客房建筑剖面图



细部详图

资料来源:
南岔湾·石屋部落民宿二期,湖北宜昌 /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编辑  任广宁
责编  匠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