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们,加入聚落
许润辉的创作量巨大,他从未停止在陶瓷语言探索上的努力。2019年全国美展的平行展中我邀请他参与了“迁徙泥性”的展览,这是一个重要的展览,他的作品“一线天”就在其中,时隔几年,他又做了大量的作品,像“12平米”、“空心砖”和“黑白”,这些都是他取材于他视觉所见的生活中的具体物件,比如摄像头,我们每天都在这样的镜头下生活,由于摄像头也在艺术界被广泛地关注,让我感到有趣的反而是同时期创作的空心砖与镜框。
将这些作品合在一起时意义就出现了,他不仅关注到日常生活的科技变化与被注视,还关注到了空心砖的文化意义转换。在这里空心砖不再只是形态,而是强烈的心理暗示,在这样的快节奏中,“空心”已成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困惑之一,我们在快速的注视与被注视中无所依靠,但他没有简单地诉说,而是用一种基础元素“空心砖”来表达,空心砖在建筑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减轻了建筑的体量和自重,却又有比原普通方砖更具有承受力的力学结构。
同样他关注到了镜框,一个为了保护绘画或陈设内容的外部结构,但是这样的一个外部结构却是断裂的、拼凑的黑白两色。这不一样的主题加在一起就让我更丰满、更真实地感受到许润辉在他看似随意和入世的生活方式之中的另外一面,而这样的一面又在芸芸众生中随处可见。
Q: 许老师,您好,前不久看到您朋友圈新发出两个系列作品《十二平米》、《黑白》,这两件作品据了解也将在【12相 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展出,很值得期待,请您谈谈关于这个两个系列作品的创作。
许润辉作品——《12平米》
许润辉作品——《黑白》
20世纪以来世界当代艺术的呈现大致涵盖了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精神性等主题,我自己对陶瓷本身有个思考,陶艺的概念无非就是两个,形态和材料,或创造一个新的形态,或发现一种新的语言,但是如何突破这两个概念,将陶瓷当作你创作的材料语言去表达,所以将前面的概念抛开之后,我们的创作空间就会更广阔。《12平米》以摄像头为载体,这是我们身边能够经常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题材。作品《黑白》是以画框作为它的原始元素,这种元素通常给我一种很拘谨和庄严的感受,那《黑白》这件作品我在画框的元素上作一些破坏,打破原始的画框概念,本来装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将它做成一件很调侃的事情。这两个系列作品都承载了我基于现实社会和当下的自我观念,是对人类存在境况和系列现象的反思。
许润辉作品——《12平米》局部
许润辉作品——《黑白》局部
Q: 从2000年开始至今您参加了非常多的国内外当代陶艺大展,具有丰富持续的探索实践并一直处于当代陶艺现场,从整个当代艺术语境来看,您认为当代陶艺在当代艺术中处于什么位置?
Q: 我们看到很多当代陶艺作品有着十分鲜明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关联,在这之间实现转化,您以罐子为元素进行的系列陶艺创作也是如此,您如何看待传统与当代陶艺创作的关系?您的工作逻辑是怎样的?
我的工作逻辑一定是观念先行,根据我的观念去创作。我希望在创作中承载个人的观点,对社会和现实的一些反思,让观者也让自己产生再思考和反思,因为每个人看一件作品不是都有感受和思考,我认为能唤起一些人的感受就够了,这是我现在做作品的一个方向。这可能和年龄也有一些关系,近几年对现实的态度也反映到我的作品中。
Q: 相较之下,系列作品《剪子》、《一线天》到最新创作的《12平米》、《黑白》更具有当下性的社会与文化视角,请问您在陶艺创作中更偏爱关注哪些主题,又如何去进行相关的艺术实践?
许润辉作品——《一线天》
许润辉作品——《一线天》局部
Q: 景德镇这座城市本身的当代陶艺创作似乎并不活跃,您认为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这场展览在景德镇的展出,有什么样的意义?
Q: 作为一个以陶瓷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您如何看待与景德镇这座城市的关联?
许润辉作品——《黑白》局部
—— 相关链接 ——
⒀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⑧| 吴昊宇:独立自由的表述
⑿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⑦ | 王长平:个人内质人文关照下的陶瓷表述
⑾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⑥ | 孙月:无法抓住的时间
⑽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⑤ | 沈厉:接纳生活以另一种方式的诞生
—— 正在展出 ——
12相 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
(三宝蓬美术馆一、二号展厅)
另作博观 MINI小幅复刻瓷画精品展
(三宝蓬美术馆三号展厅)
撰文/程小雨
编辑/曹 棠
排版/江海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景德镇三宝蓬艺术聚落”(ID:sanbaope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