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⑨|许润辉:以陶瓷为媒介

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⑨|许润辉:以陶瓷为媒介

关注我们,加入聚落

职业陶艺家——许润辉

许润辉的创作量巨大,他从未停止在陶瓷语言探索上的努力。2019年全国美展的平行展中我邀请他参与了“迁徙泥性”的展览,这是一个重要的展览,他的作品“一线天”就在其中,时隔几年,他又做了大量的作品,像“12平米”、“空心砖”和“黑白”,这些都是他取材于他视觉所见的生活中的具体物件,比如摄像头,我们每天都在这样的镜头下生活,由于摄像头也在艺术界被广泛地关注,让我感到有趣的反而是同时期创作的空心砖与镜框。


将这些作品合在一起时意义就出现了,他不仅关注到日常生活的科技变化与被注视,还关注到了空心砖的文化意义转换。在这里空心砖不再只是形态,而是强烈的心理暗示,在这样的快节奏中,“空心”已成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困惑之一,我们在快速的注视与被注视中无所依靠,但他没有简单地诉说,而是用一种基础元素“空心砖”来表达,空心砖在建筑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减轻了建筑的体量和自重,却又有比原普通方砖更具有承受力的力学结构。


同样他关注到了镜框,一个为了保护绘画或陈设内容的外部结构,但是这样的一个外部结构却是断裂的、拼凑的黑白两色。这不一样的主题加在一起就让我更丰满、更真实地感受到许润辉在他看似随意和入世的生活方式之中的另外一面,而这样的一面又在芸芸众生中随处可见。


——白明

Q: 许老师,您好,前不久看到您朋友圈新发出两个系列作品《十二平米》、《黑白》,这两件作品据了解也将在【12相 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展出,很值得期待,请您谈谈关于这个两个系列作品的创作。

许润辉:2018年以后我的创作开始转移到关注社会形态的方向上,把陶瓷完全当作一种材料来制作,而不是把陶瓷当作陶艺的方式来创作。做艺术作品在我的概念里,永远是悲剧比喜剧更耐人寻味、深刻、具有厚度,从2017年底开始我已经摒弃了我原来做器皿创作的关注点,陶瓷形态的东西已不是我要表达的,我希望关注一些更深刻的东西。

许润辉作品——《12平米》

许润辉作品——《黑白》

20世纪以来世界当代艺术的呈现大致涵盖了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精神性等主题,我自己对陶瓷本身有个思考,陶艺的概念无非就是两个,形态和材料,或创造一个新的形态,或发现一种新的语言,但是如何突破这两个概念,将陶瓷当作你创作的材料语言去表达,所以将前面的概念抛开之后,我们的创作空间就会更广阔。《12平米》以摄像头为载体,这是我们身边能够经常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题材。作品《黑白》是以画框作为它的原始元素,这种元素通常给我一种很拘谨和庄严的感受,那《黑白》这件作品我在画框的元素上作一些破坏,打破原始的画框概念,本来装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将它做成一件很调侃的事情。这两个系列作品都承载了我基于现实社会和当下的自我观念,是对人类存在境况和系列现象的反思。

许润辉作品——《12平米局部

许润辉作品——《黑白局部

Q: 从2000年开始至今您参加了非常多的国内外当代陶艺大展,具有丰富持续的探索实践并一直处于当代陶艺现场,从整个当代艺术语境来看,您认为当代陶艺在当代艺术中处于什么位置?

许润辉:没法具体描述它的位置,他们具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当代陶艺确实受到了现代艺术的影响。特别当代艺术的出现,以陶瓷为媒介创作的艺术家开始有了反思,专注陶瓷本身的一些形态和材料探索已经不能满足我们作为当下的陶瓷创作者的一些想法了,所以就整个当代艺术而言,当代陶艺的创作相对滞后一点的。但现在已经不是那种状态,现在很多当代艺术家已经把陶瓷当作材料来创作,而不是仅局限在“陶艺”的概念中。这也是我自己从2017年起开始反思的一个问题,有时候一本书或某个事件会改变你原本固有的想法。当然,也可能因为我自己有很多做当代艺术的朋友,我们经常会探讨一些陶瓷材料在现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更多可能性。

Q: 我们看到很多当代陶艺作品有着十分鲜明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关联,在这之间实现转化,您以罐子为元素进行的系列陶艺创作也是如此,您如何看待传统与当代陶艺创作的关系?您的工作逻辑是怎样的?

许润辉:先谈“罐子”吧,确确实实我当时查阅了很多资料,我当时在寻找陶瓷材料语言的不可替代性,“罐子”这个语言用陶瓷来创作最合适,就更有陶瓷材料语言的不可替代性。最开始做的是《鬼谷子下山》的造型,把罐子的形态做出来之后作一些泥性的变化,做一些不一样的形态,从这个开始慢慢延伸一直做到2017年。那么,谈到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我认为首先传统是我们血液中的基因,我们沿袭的各种习俗、原有的生活痕迹和所受的教育都是源自传统,但我们活在当下,需要有基于当下的思考。所以,传统是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不需要去刻意,而活在当下又会自然地试图作出改变。

我的工作逻辑一定是观念先行,根据我的观念去创作。我希望在创作中承载个人的观点,对社会和现实的一些反思,让观者也让自己产生再思考和反思,因为每个人看一件作品不是都有感受和思考,我认为能唤起一些人的感受就够了,这是我现在做作品的一个方向。这可能和年龄也有一些关系,近几年对现实的态度也反映到我的作品中。

Q: 相较之下,系列作品《剪子》、《一线天》到最新创作的《12平米》、《黑白》更具有当下性的社会与文化视角,请问您在陶艺创作中更偏爱关注哪些主题,又如何去进行相关的艺术实践?


许润辉:在创作中我更关注一些偏社会人文化的主题,包括当下自我的感受。回到具体的艺术实践中,首先我是需要有想法,根据我的想法去完善作品,所谓完善首先在于材料如何运用,第二,特别是在做大型作品的时候更偏向将语言处理得更单纯。要做得更单纯,就需要避免过多的复杂的语言,需要在形式判断上作减法,将创作注意力集中在最初的原始观念上。一个大型的时间跨度长的作品,要求所有的工作方法都始终必须要围绕最原有的想法去展开创作。


许润辉作品——《一线天



许润辉作品——《一线天局部

Q: 景德镇这座城市本身的当代陶艺创作似乎并不活跃,您认为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这场展览在景德镇的展出,有什么样的意义?

许润辉:我觉得至少让景德镇其他的同行,不管是他是从事传统的、现代的还是当代的陶瓷创作,能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在用陶瓷作一次创作的集体呈现,我认为这就够了,这就是我们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我们这群人探索与创作的多样性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就够了。只是作为现象存在,我们尽到作艺术家和策展方的所能将这件事做到最好就可以,这就是这场展览的意义。不管他人怎么看待,不同人有属于自己内心的判断,那是观者的想法。


许润辉作品——《空心砖

许润辉作品——《空心砖》局部

Q: 作为一个以陶瓷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您如何看待与景德镇这座城市的关联?

许润辉:首先说下我与景德镇关系变迁的一个历程,我1992年-1996年间在景德镇陶瓷学校读书,现在叫江西省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以前是中专,我初三从江西临川考学到这边。我中专毕业之后没有立即考大学,被分配到景德镇红旗瓷厂美研室内,在那上了两个月的班。9月份辞职之后回到临川补习文化课,一直自认为自己专业上不错,所以第二年以全国第二的成绩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当时大学毕业之后在中国北京电影集团工作了三年,工作待遇和发展空间都很不错。但后来为什么辞职呢?这里必须回到与景德镇的关系上,因为我始终还是喜欢做陶瓷,这已经是一种很深的情结,做陶瓷让我感觉更自信和更有意义。辞职之后,在北京一边画画一边办高考美术班,这件事一直持续到2009年,这期间我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回到景德镇做创作。到2009年有了自己的原始积累之后,我就彻底没有再办培训班,觉得可以自由从事陶瓷创作了。

许润辉作品——《黑白》局部

从2013年开始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景德镇做当代艺术创作,我认为我和景德镇的关联始终在于我对做陶瓷以及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情结,我在外面这么多年,一直也在画画做创作,但我的观念已经不允许自己满足于简单的画画,因为到了北京之后整个人的视野和观念都变得不一样,包括现在我几乎不画瓷板画,因为我的关注点已经不在这个方向上,我更愿意做当代艺术,关注现实社会人文。在景德镇,我熟悉这里的材料,城市人文以及朋友们,这里的生活方式也很契合自己。这是一座自由的城市,创作分工很鲜明,制瓷体系完备,所以我更愿意来到这里创作。


艺术家介绍


—— 相关链接 ——

⒀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⑧| 吴昊宇:独立自由的表述

⑿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⑦ | 王长平:个人内质人文关照下的陶瓷表述

⑾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⑥ | 孙月:无法抓住的时间

⑽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⑤ | 沈厉:接纳生活以另一种方式的诞生

⑼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④| 彭赞宾:泥性的语言
⑻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③ | 李立宏:时代符号的思考与权衡
⑺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② | 金贞华:现实世界,雾里看花
⑹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艺术家专访① | 戴清泉:陶瓷材料的可塑性
⑸展览现场|大咖云集年度重磅陶艺作品邀请展,[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开幕式海量美图&精彩发言

⑷重磅展讯|白明:从“路·由”到“12象” From “Road & Origin” to “12 Features”

⑶展览预告 | 无限的折叠与蔓生 12相——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
⑵策展前言|白明:从“路·由”到“12象”(下)
⑴策展前言|白明:从“路·由”到“12象”(上)





展览名称
【12相 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


策展人&学术主持
白明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策展人
许润辉 戴清泉 程丽芳


参展艺术家(按照拼音字母排序)
戴清泉 金贞华 李立宏 彭赞宾
沈厉 孙月 王长平 吴昊宇
许润辉 虞锋波 袁乐辉 张明


主办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


承办机构
景德镇三宝蓬美术馆


协办机构
安徽大名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名创实业有限公司)


文字统筹
曹棠  程雨英  李刘鸿


视觉设计

段梦婷 江海涛


展览现场
陈雅男  宁露萍  王冰峰


媒体宣传
余虹


展览时间
2021年10月16日-2021年12月16日


开幕

2021年10月26日10:00


展览地点
三宝蓬美术馆




—— 正在展出 ——

12相 当代陶艺作品邀请展

三宝蓬美术馆一、二号展厅)


另作博观 MINI小幅复刻瓷画精品展

(三宝蓬美术馆三号展厅)



撰文/程小雨

编辑/曹   棠

排版/江海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景德镇三宝蓬艺术聚落”(ID:sanbaope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