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概念可以扩展得非常广泛,在之前的《核心竞争力,怎么确认核心?》中,我也探讨过从行为层和价值层来发现自己能力优势的方法。可以说,只要不设限制,这世上的能力千千万万,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身上发现不止一种能力,这里面有的是先天拥有的特质,有的是后天形成的技能,但要锁定自己的核心能力优势,形成以核心优势为中心的能力图(《构建个人核心能力图》),依然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再算上每个人成长中所拥有的的动态变化,就更难了一些。
不过,好在已经有不少系统性的方法可以供我们参考。
1 特质—因素方法
特质是指潜能,包含人格特性、兴趣、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因素指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格,包括人脉、技能、机会等等。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做方向和目标的匹配链接,对于方向性的问题有比较好的效用,例如方向不明确,没有方向,方向与特质不匹配等都可以起到矫正作用。目前,也已经有许多经过信效度检验的量表可以帮助定位个人的特质和因素,例如美国的职业能力测试,CISS兴趣与技能量表,MIO明尼苏达价值观量表等。
2 人格分类方法
人格分类方法大多数人应该会比较熟悉,一般来说,人格类型关注的并不是全部特质,而更关注于对于职业或事业选择有影响的特质(1)。
-
九型人格
分别从腹力、心力、脑力驱动分为九个人格倾向。
图片来自得二测试测试报告
-
霍兰德职业兴趣人格
他的关键思想是:职业兴趣就是人格体现,提出了六种人格类型。
-
迈尔斯-布瑞格斯人格类型
大名鼎鼎的MBIT量表就是基于这个人格分类制定的,基于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内倾和外倾类型发展为八个维度一共组成了十六种人格类型。
图片来自网络
3 心理动力方法
心理动力方法缘起于弗洛伊德流派,强调内在需要,整个系统可以用冰山理论来阐述。冰山理论一共分为七层结构,具体使用的时候需要一层一层的深挖,注重探索和觉察底层真正的问题所在。
图片来自网络
4. 内在动力方法
这一类型的方法基于每个人都期望发展自我,满足需要的基本观点而构成,比较广为人知的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五种需要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人是欲望的产物,我们总会感觉自己想要点什么,由此而生出环环相扣的五层欲望。
图片来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
-
16种内在动力
史蒂文教授创造的16种内在动力基于马斯洛的理论出发,最大的区别是他不认为这些内在需要有高低层次之分,例如有人天生喜爱美食,这不应该比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层次低,这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内在动力,好似你喜欢摇滚,我喜欢轻音乐一般。
5.胜任力方法
胜任力方法的主要观点是个人具有的潜在特征会在某些工作类型产生有效或出色的绩效,胜任力的模型被称为洋葱模型,是由博亚特提出的。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将个人的胜任力按照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特征四层,从整体上来看个体与目标职位的胜任力现状。
· · ·
每一种方法都有优劣,每一种方法可以往下不断深挖的系统性方法,但光有方法,在自我认知受限的情况下依然很难真正提炼出自己的优势能力,而且,优势能力也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除了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法以外,也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挖掘,最后才能形成我们真正需要的核心优势,帮助我们活成自己想要的自己。
这篇文章结构比较简单,就不给总结一下啦,
一张OH卡物语送给大家:)
一个小广告:
最近在小红书上放一些OH卡小探索,有兴趣关注哦
Hello,我是林影落。
林间有片影子落下来,
希望给你乘个凉,偷个闲,发下呆,思下考。
一名10年+的UX设计师,
公众号每周原创更新,
以设计为主,关键词:AR,智能化,B端,
个人成长为辅,关键词:竞争力。
欢迎关注公众号:林间有影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林间有影落”(ID:gh_8ad88ce74ed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