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区迎来首次联合科考

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区迎来首次联合科考

2022年“关注森林·探秘武夷”生态科考在福建省光泽县启动 

 

云雾中的武夷天池充满神秘色彩。

黄海 摄


全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保护地……这里就是自然价值与人文魅力并重的武夷山国家公园。


武夷山国家公园2021年正式设立,是我国东南部唯一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之一,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上图:光泽县寨里镇境内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峡谷地貌。

下图:在丛林中盛开的福建山樱花。

黄海  摄

她地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亚热带中山森林保存完好的交汇地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所有植被类型,是中亚热带野生动植物的种质基因库。其中,福建片区更是拥有210.7平方公里未受人为破坏的原生性森林植被,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上图:福建师大教授陈炳华在考察苔藓植物。

下图: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曾辉展示毛木耳。

黄海 摄

近日,随着“关注森林·探秘武夷——走进光泽”2022年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科考活动在光泽县寨里镇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西部核心区首次迎来联合科考。本次科考活动由福建省林业局、福建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主办,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光泽县委、县政府联合承办。在启动仪式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张兆民出席并发表讲话。

科考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黄海 摄


受邀参加此次科考活动的有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以及来自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南京林业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9家科研单位的15位专家,涉及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真菌研究方向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领域。专家们深入大连坑,通过现场考察、红外线照相机布设等方式沿线考察光泽县寨里镇境内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区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

厦门大学教授李振基(右)与同行专家在科考现场交流探讨。

黄海 摄

光泽县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西部,境内划入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面积37.77万亩,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涉及寨里、司前、鸾凤3个乡(镇)10个村(场),此次生态科考活动在光泽开展,不仅能充分展示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揭开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区“神秘面纱”的重要契机。


上图:专家在拍摄白背瑞木花朵。

下图:专家发现的野生金线莲。

黄海 摄


2021年4月13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新一轮生物资源本底调查,自体制试点以来,已陆续发现雨神角蟾、福建天麻、武夷林蛙、武夷山诺襀等11个新种,这与武夷山长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武夷山国家公园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光泽县寨里镇境内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景观。

黄海 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