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1733字
图片总数:16张
引言: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01
极飞P100 Pro 与 V50 Pro
Designer:极飞科技
交互|装置|农业
满足更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与应用场景,新一代极飞 P100 Pro 和 V50 Pro 2023 款农业无人飞机,拥有更高的作业效率和更灵活的操控方式,从结构到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
在结构设计方面,P100 Pro 除了沿用极飞首创的分体平台设计外,还采用了可折叠的四旋翼设计,收纳体积减少 70%,方便用户进行搬运与转场。此外,动力系统获得了大幅升级,拥有更强劲的动力电机和更大的螺旋桨,可支持 P100 Pro 在 13.8 米/秒的飞行速度下以 50 公斤的额定载重全速飞行,极大地提升了作业效率。
安全可靠,同样重要。为了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减少飞行事故发生,新一代极飞农业无人飞机搭载了全新的4D 成像雷达,探测距离和精度都获得了成倍的性能提升,可以支持 P100 Pro 在 13.8 米/秒的相对飞行速度下精准绕障,兼顾作业效率和安全。
在播撒的精准性方面,极飞睿播 3 继续沿用了上一代广受好评的垂直播撒技术,可以通过调节飞行高度来精准控制播幅,不重播、不漏播。
在操作方式上,新一代极飞农业无人飞机不仅可以实现功能强大的全自主飞行作业模式,也可以使用全新推出的ARC3 Pro 双手遥控器进行遥控和无网环境下作业。ARC3 Pro 遥控器还新增了高级飞行辅助功能,可自动生成辅助作业航线,支持一键掉头自动切换航线,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为了帮助中小农场和家庭农场实现数字化转型,建立更为高效的管理模式,极飞科技推出专⻔为中小型农场和家庭农场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极⻜农场 App ,一款集农场数字孪生、农事工作协同、农机智能管理和生产效益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工具。
02
采摘覆盆子的机器 Robocrop
Designer: Fieldwork Robotics
智能|装置|农业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机构 Fieldwork Robotics ,去年开发了一款采摘覆盆子的机器 Robocrop,在经过一年的测试后,正准备投入更大规模的商用。
在一段视频里,Robocrop 的机器手臂颤颤巍巍地伸向覆盆子,看准位置后夹住果实一把摘下,整个过程有点像一个夹娃娃的高手。
这款机器人高 1.8 米,内置传感器和 3D 摄像头,通过机器学习来识别覆盆子, 能够在 10 秒内摘下果实并放到托盘中,并根据成熟度分类。
覆盆子又被成为树莓,成熟后的果实比较柔软,容易捏破,因此采摘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Robocrop 机器手臂上采用了一种特制的夹垫,将压力传感器和柔软的材料结合,让夹垫在施加压力的同时又不会损坏果实,这也要求力度的拿捏要十分精准。
03
甜椒收获机器人
Designer: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机器人|装置|农业
这台亮黄色的机器人,是世界第一台甜椒收获机器人。它能够提高收获期间的农业运作效率,也能减小劳动量。这台机器人由自主移动平台和带有末端效应器的机械臂组成。这机械臂会持续扫描植株,寻找已经成熟的甜椒。
它搭载的图像传感器能够在不受周围环境光线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运作,能够生成彩色图像和深度地图。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机器人识别并定位果实,同时评估成熟度。在这些过程完成后,它就会将果实切割下来,投放进收集篮。在扫描过程中,机器人会使用从下往上的视角,通过检测果实底部的形态来判断成熟度。
这一机器人搭载了深度学习网络,通过人工模拟的植株模型训练,能够轻易找到叶和茎等部位。在定位果实后,它能够高效规划路径,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机械臂的运作效率。
机械臂也应用了视觉伺服控制技术,能够正确引导机械臂前往切割甜椒的花梗。切割工具能够准确定位在果实的正上方,保证植株的茎不会受到影响。
04
BOLID 重型拖拉机概念设计
Designer:Christoph Proessler
交互|装置|农业
来自英国设计师Christoph Proessler的设计。整体外观的灵感来自公牛,呈现出强有力姿态,是为美国或者澳大利亚农场设计的下一代GPS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
飞行仓模块供农民离开车体,而不受地形的影响,并在仓内同时能控制多个拖拉机去工作。
素材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ILVNCz6zxxeKLU6cXAAxug
https://mp.weixin.qq.com/s/9Utl6BgoKZ4IGxaiGsAVnQ
https://www.ifanr.com/1216878
版权说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