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派”艺术 × 安藤建筑

“物派”艺术 × 安藤建筑





今年4月,李禹焕美术馆在南法小城阿尔勒开幕,美术馆位于一座由安藤忠雄改造的古建筑之内。作为欧洲首座韩国艺术家的个人美术馆,面积虽小,却也精心布置了绘画、雕塑、装置等数十件常设作品。艺术家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活场所”,而非单纯的展览空间。







Lee Ufan Arles 正门,建筑隐藏在城市中心,不远处即是梵高基金会



选择这个建筑似乎是有风险的。艺术家收购的这栋私人宅邸原属于古董商Dervieux家族,始建于16世纪,1350 m2的建筑内散布着25个房间,其古典建筑结构并没有为作品展示留有更开阔的场所,各个房间内部对于艺术作品展示的需求而言也过于狭窄。李禹焕的作品往往体量庞大或是意境悠远,需要与观众拉开一定的距离。当代艺术 vs 小空间的大古建,两者的可能性都变得有限




李禹焕(右二)及美术馆负责人在施工现场



李禹焕找到了曾在直岛密切合作的安藤,“我和安藤有着创作灵感上的共鸣”,他说道,“我们可以将艺术博物馆定义为展览空间,但这并不完全是我想要的。我希望它首先是一个有生活的地方。”




威尼斯海关大楼重建,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要做的,是在保留建筑历史的同时,使其适应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示,激发冲突之外的对话。与他在“威尼斯海关大楼”所做的改造相似地,尊重建筑空间的固有比例,摒弃装饰元素,保留纪念性的原始材料,为特定的常设作品留出相应的空间,同时为周期性展览提高空间在使用上的灵活度。





 二人的合作作品 Ciel sous terre, 螺旋形混凝土墙的尽头是投影于地板上的天空视频



在入口处,巨大的圆柱形“安藤式”混凝土墙直抵屋顶,一旁的开口将观众引入螺旋形的通道,尽头处的地板上,椭圆形的开口处放映着天空的画面。这是二人的合作作品Ciel sous terre , 灵感来自于阿尔勒的天空,一个被梵高反复描摹的画面

它似乎与直岛美术馆内混凝土墙围合出的天空碎片相呼应,在这里,天空被倒置于地面,上与下、天与地、现实与虚拟被翻转呈现。有趣的是,建筑施工初期,正是在这片“天空”之下,挖掘出了一尊罗马半身像(现已被转移收藏)。





上:Chemin vers Arles(通往阿尔勒之路);下:Relatum



位于一层展示空间的是,自1972年以来被艺术家命名为Relatum的系列雕塑作品,这十几件作品,不同于他以往的作品观赏方式,来访者能够自由穿梭于这些雕塑与装置之间。





上:The Stage



“ 我的作品的特点是,并不强加个人观点,而是创造相遇。当代艺术总是围绕被神化的艺术家个人而成立。而我试图退后一步,远离自我中心,并更少地发言。站在我的作品面前,观众只需调动感官,用心体会。(李禹焕)”





上:Relatum 1969/2022;下:Relatum - Gravité



沿着被刷成白色的楼梯上行,二层空间内按照时间顺序,陈列着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绘画作品。艺术家数十年间坚持在同一系列沿用同样的工作方式。From Line 系列中,即用同样的色彩与运笔方式,在画布上画出线条直至画笔上的颜料耗尽,再循环往复。








从 From Line 到 Dialogues,左滑查看更多画作 >



Dialogues系列中,他在同一画布的同一位置上重复运笔,晾干与涂抹反复进行,过程长达数周。前者重于画面中的动态与时间,后者则更侧重凸显“关系”,即艺术家近年创作的核心概念。





上:庭院中是艺术家为此地打造的新作品;下:需预约参观的地下层,是艺术家为此地环境创作的 Dialogues 新作,手写诗也隐藏其中



建筑的第三层是即将建成的“混合”多用途空间,为举办周期性展览、会议、音乐会等活动而设。地下层设有一个艺术家本人精心布置的预约制展厅,除了两件Dialogues系列的作品外,还藏有一首李禹焕手写的法语诗Le Fond,为了保留这一点神秘感,还是将这个“寻宝”机会留给观众吧。







左滑查看阿尔勒地理位置 >



自1975年起,李禹焕曾在法国举办过二十余次个展,2014年的凡尔赛展览以及2019年蓬皮杜(metz)个展更是让他几乎在欧洲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韩国当代艺术家。早在2002年,因为对法国的热爱,他将自己收藏的大量韩国古代作品捐赠给了巴黎吉美博物馆。


至于阿尔勒这座南法小城,残存着众多古罗马遗迹,到处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感。城中仍保留着一座建于一世纪的古罗马竞技场,登上顶端便可环视整座城市。“我被这座城市所拥有的特别气氛所吸引,在这里,时间在罗马文明的瑰丽遗产中慢慢流逝。(李禹焕)




左,梵高基金会 ©François Deladerrière;右,弗兰克·盖里新作LUMA ©hervé hôte



将时间拉近至现代,自19世纪晚期以来,梵高在此短暂旅居,成就了其作品的巅峰时刻,跟随其后的还有如高更等众多印象派画家。2010年,就在李禹焕美术馆的不远处,成立了梵高基金会


近期由弗兰克·盖里设计的阿尔勒博物馆(luma Arles)也正式开放。不只是绘画,这里也是全球知名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的举办地,有着摄影师向往的最高学府“阿尔勒摄影学院(ENSP Arles)”。从古罗马的艺术瑰宝到现当代艺术的集中地,这里因艺术而成为超越时间的所在







俯瞰直岛李禹焕美术馆,三角形、方形、狭长的甬道及艺术作品在平面上构成宏观的点线面韵律组合



2010年竣工的直岛李禹焕美术馆,是安藤在这座“当代艺术之岛”上设计的第三个美术馆项目,秉承着他“建筑与自然地形化为一体,融入风景之中”这一主题。






美术馆安静地坐落于被大海和山脉围绕的山谷之中,利用地形建造的建筑物和艺术作品相互呼应,让我们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时间来安静地思考我们的原点所在。






清水混凝土与艺术家作品之间产生微妙平衡



此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埋入山谷深处的三个矩形房间、作为前室的由墙体围合的三角形中庭,以及与之一边平行布局的由两面墙体夹成的通道。到访者通过构成建筑唯一立面的引路墙深入地下,经过墙体切割天空的三角形庭园,到达了美术馆。





一年四季,建筑及作品呈现不同的表情,冷暖、明暗、干湿,光影与质感细腻地变化着,混凝土如画布般记录着大自然的笔触



构成建筑的唯一立面成为了到访者的引路墙,从入口到庭院直至美术馆的入口,建筑主体被埋入地下。在与艺术家的协商下,安藤针对不同的艺术品,打造了三个尺度、材料、光影各异的空间。







从入口处望向三角形庭院,左滑查看美术馆内部 >



在洗练的美中,感受精神的深邃辽远,论其作品本质,诚如李禹焕所自述的,尽在‘留白之美’中。(安藤忠雄)” 





李禹焕创作记录视频节选自 ©Castello di Ama



李禹焕(Lee Ufan, 1936-), 韩国艺术家,常年旅居日本与法国,毕业于日本大学哲学系,是1960年代活跃于日本的“物派(mono-ha)”代表人物、理论奠基人,他的文章《超越存在与虚无——关根伸夫论》被视为物派理论的开山之作。







李禹焕展览Requiem(安魂曲)现场,阿尔勒,2022 ©ClaireDorn  

左滑查看更多 >  



物派艺术注重探索天然与工业材料,如石头、土壤、水、木头钢板、玻璃、纸张、绳子等,通过单独使用或排列组合,让材料之间产生偶然的对话。他们的作品透过异质材料的对照,关注材料的基本特性;通过不同的材料“偶遇”,呈现单一材料的多义性;再将材料置入特定场景,探讨元素与场地/环境的关系


虽然存在时间相对短暂,但在当时二战后的国际“反艺术”背景下,“物派”艺术成为与盛行美国的Minimalism(极简主义),意大利的arte povera(贫穷艺术)和法国的Support-Surface(支撑-表面)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艺术流派。








参考资料

[1] 李禹焕美术馆 [M] // 安藤忠雄全集 Vol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待出版). pp288-300

[2] https://www.studioleeufan.org/

[3] https://artasiapacific.com/news/weekly-news-roundup-may-13-2022

[4] https://www.artpress.com/2022/06/06/lee-ufan-a-arles/

[5] https://www.artpress.com/2022/06/06/lee-ufan-a-arles/

[6] https://www.francetvinfo.fr/culture/arts-expos/l-artiste-contemporain-coreen-lee-ufan-amoureux-d-arles-y-ouvre-un-musee_5087116.html

[7] https://www.artnews.com/art-news/artists/lee-ufan-arles-museum-opens-1234628225/

[8] https://dernieres-nouvelles.com/avec-sa-fondation-lee-ufan-creuse-son-chemin-vers-arles/

[9] https://bijutsutecho.com/artwiki/101

[10] https://www.arte.tv/fr/videos/053317-008-A/lee-ufan/




编辑:吴瑞香,杨文

设计排版:杨文

注:部分图片来自©《安藤忠雄全集》,Lee Ufan Studio, kamel mennour, artsy,francetvinfo,artnews及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安藤忠雄之家”(ID:AndoTad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