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纪念性建筑:硝烟散去后,她们还会在吗?

乌克兰战争纪念性建筑:硝烟散去后,她们还会在吗?

近日,战火将乌克兰烧到了全世界的聚光灯下。


本文将简单介绍三个乌克兰的纪念性建筑,以及她们所纪念的一切。



01
乌克兰娘子谷大屠杀纪念馆


总部位于乌克兰的33BYArchitecture为基辅市设计了一座娘子谷大屠杀(Babi Ya)纪念与信息中心。该项目的设计旨在警醒人们关于1941年至1943年娘子谷大屠杀的悲剧。


信息中心作为一个大屠杀纪念馆,可以在不同地点移动和重新安装。该项目旨在传达该事件的悲剧性,同时创造一个可以沉思和纪念的空间。



娘子谷是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一个山沟,同时是德国军队和乌克兰当地的协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抗苏联的战争中进行大屠杀的场地。


设计团队从哲学的角度对该项目进行设计,通过将访客置于空间内,让人们铭记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建筑本身以立方体的形式呈现,屋顶内壁从四面向中心倾斜,创造出一种与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的联系,同时截断的倒金字塔形象征着被泥土掩埋的山沟。

来到纪念馆的中间,访客将驻足于截断的金字塔下。仰望天空,访客将能够看到在娘子谷被德国入侵者迫害的受害者在他们生命的最后几分钟看到的同样事物。


纪念馆旨在让人们更广泛地意识到这场发生在娘子谷的悲剧以及大屠杀的罪恶。


02
乌克兰利沃夫市犹太教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乌克兰利沃夫市三分之一的人口是犹太人,是东欧犹太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主要中心之一。


颇有名气的金玫瑰犹太教堂(Golden Rose Synagogue),大都会犹太教堂(GreatCity Synagogue)和 Beth Hamidrash 学院组成了犹太区的心脏。而1941年至1943年,德国纳粹将其夷为平地。从此,这个关键的地点被渐渐遗忘。

为了纪念并终于得以珍视这个城市的犹太遗产,2010年利沃夫市举办了一个国际设计大赛,景观设计师 Franz Reschke 赢得了比赛,并随后与 SophieJahnke 工作室合作。他们的设计通过国际犹太研究专家,历史学家和当地犹太人组织之间广泛的交流谈话被认可。

所有建设都是在可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对未来的进程是开放的。



这个概念突出了历史场地和其遗迹,同时尊重社区和它的依附关系。它旨在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不仅是情感上和智慧的怀念,也是过去和当下之间的一个热烈的对话。被破坏的空洞是故意保留的,以表明战前的犹太遗产和已逝的一切。




为纪念三个不同的建筑和其多样的用途,创造出三个独特的氛围:真实性,活泼性和不安性。事实信息故意不能直接在场地里找到,只能在周边找到。


然而,根据当代犹太证人的描述,这个古老的纪念装置,黑色石块的安排,是犹太人在这个世纪活跃和受到威胁的生活的佐证。


新址的设计和材料质感和周围的历史城市空间产生了明显的对比。因此,空白的空间是显而易见的,而结构的细节和材料的设计也有意地避免了美学和功能化。


虽然由白色预制混凝土构成,但 Beth Hamidrash 学院的轮廓由于其高度偏离地面和天然混合石材的苍白质地而显得轻盈。



03
“镜域” 纪念装置 

该装置是在巴比亚尔大屠杀纪念项目框架下设计的,旨在重拾对1941年9月29日至30日发生于此地的悲剧事件的记忆,该事件是纳粹政权最大规模的大屠杀。


在这两天中,超过3万名犹太人被德国军队杀害,并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档案。巴比亚尔基金会致力于重拾这段记忆,强调每一位遇难者生命的重要性。


视听装置“镜域(Mirror Field)”的核心元素为“生命之树”,一个存在于全世界大多数宗教与神话中的象征元素。巴比亚尔悲剧显示出这棵树是多么容易被摧毁,它的树枝可被如此轻易地折断。


装置完全由不锈钢制成,包括一个直径约40米的镜面圆盘台面,上有10个6米高的柱子。柱子与圆盘上布满弹孔,弹孔大小与纳粹在巴比亚尔所用子弹的口径相同。



装置全天开放。在白天,天空倒映于镜面之上。在夜晚,承载着记忆的光与声音从弹孔中穿透而出,从柱顶发出的光照亮夜空。

圆台中装有由24根管组成的电声管风琴。设计者为电声管风琴专门开发了一套算法,可将遇难者姓名转换为声音。每个希伯来语字母都有对应的数字。


根据希伯来语字母代码原则,遇难者的名字被转换为数字,并依此决定声音的音调。代表名字的数字所对应的各段声波,组合成为一段音乐。



04
结语


硝烟散去后,她们还会在吗?

我们无从知晓。

或许,历史正在乌克兰的土地上雕刻着新的纪念碑。

编辑:刘泓璟

责编:小柯

    
    
    
    
       
       
       
       


微信公众号: 匠山行记
新浪微博 Weibo: 匠山行记
哔哩哔哩: 匠山行记
投稿咨询 / 媒体事务
微信:blunt521
邮箱:1540957767@qq.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