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剧场:漫步樱花林,坐观四时景

无界剧场:漫步樱花林,坐观四时景




项目名称  白鹭湾无界剧场

项目设计  北京观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完成年份  2022年4月

项目地址  中国山东日照五莲县







时间没有初始,亦无终结,空间向内没有止处,向外亦无边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何以安放自我?何不打破界限,把自己轻轻地放在天地之间,体味大自然一年四季,一天四时的气息变化?
无界剧场,是在基于对时间无尽、空间亦无尽的思考基础上,在一处自然中,以通透的建筑形式和开放的姿态,通过在地营造的方式,创作的一个艺术空间。

视频© 直译建筑摄影
白鹭湾美术馆小镇位于山东日照,座落于佛教名山五莲山东脉止落之处,苏东坡先生位居密州刺史期间,曾经多次游历此山,并留下了“其秀不减雁荡”的佳句。
小镇里有一个原始的小山谷,是五莲山余脉通向潮白河的一个自然谷地,一条小溪缓缓流过,像极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的意境。

山谷里栽种了大量的樱花树,每逢春日花季,便灿烂了整个山谷,也灿烂了居民和游人的心。

樱树是主体,建筑隐于其间,二者形成完美关系这个建筑,犹如中国山水画中,隐于深山和湖畔的小小茅篷,以优雅的姿态面向山水,且将自然作为灵魂之物。




人们既可以悠游期间,又可以透过网隙观赏到怒放的樱花。然而一切都是模糊而未知的,在一片随意栽植的樱树林中,会产生一个怎样的建筑呢?

剧场是一个流线体,一个环绕式的空间,人们可以在其间自由穿梭,山林延展,居所隐逸,人物是自由的麻点。



巨石一端有一株大樱花树,形态舒展,好似旧时每个村头的风水树,往往,妻子在这里等待田间劳作的丈夫,母亲则在这儿等待游子的归来。



建筑师将这棵树比拟为场地村头的风水树,编织了一个圆形的棚屋空间,地面圆径以巨石为尺,顶部高度则以樱枝为限,完成后,恰有一枝粉樱垂落穹顶,在面向南部山林的方向留一洞口,等你来。




舞台的东部则连接另一个方向的入口,在四棵樱花树的夹缝中,演化为一个富有变化的走廊。主舞台对面有两棵主要的樱花树,以树为轴,形成了两个扇面,形态像极了雀鸟的翅膀。




关于剧场本身,希望打破传统,首先消除了传统剧场对边界的限定,其次,打破了观众席与舞台的限定,一切可以自由移动的演出,都可以交互使用。


就在剧场完成的第一天,一场樱花雨飘飘洒洒,成了剧场的最早的舞蹈演员,让剧场带有了浪漫主义色彩,接下来,田园里的猫,散步的居民,职业舞蹈演员,游人,依次出场。

我们失去了农耕文化时期的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人们又处在一种渴望交流又惧怕交流的情愫之中,剧场试图通过其朦胧的诗意状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造就一种充满妙趣的,轻松的相遇和交流方式。





剧场也试图通过妙趣的空间营造,让人们与自然重新建立起美妙的联系,使人们以一种奇妙的方式邂逅漫天的樱花及周边的自然。


在明代画家仇英的《独乐园图》中,有一个画面,表达的是古人用生长中的竹子盘围成一个亭子,而高士则在竹下悠然侧卧,置身其间的人,可以透过竹林的间隙,实现真正的卧游山水。


在于人与自然充满妙趣的接触方式,剧场的网状结构,形成了无数个视觉孔洞,居游期间的人们,和周边的风景形成了戏剧性的对视。

仇英《独乐园图 》



剧场也试图把空间、自然和艺术三者做一个巧妙的结合,首先希望把剧场塑造成一个美学事物,它既是一个高频度使用的世俗空间,也是一个独立的美学场所。

剧场的最美好诉求,是希望每一个置身其间的人以及自然的万物都成为主角,你我既是自己日常生活舞台的主角,也是这一特定舞台的主角。


周遭的山林,风月,银丝线所反射的一日四时的光色变化,泥色土地上变换的光影,飘落的樱花雨,鸟雀飞蝶,朝霞夕阳,山间雾气,也都将是剧场的主角。





人生如同一场戏剧,无时不刻都在上演,一个人有无数角色,都需要皆力出演,人生无限,精神亦无限。无界剧场,希冀透过物质空间的无界形态,回应参与者精神上的无限状态。



资料引述
1.https://mp.weixin.qq.com/s/mJ_qN0tdgDKq2fDYXrVfoA《樱花树下的四时光色-日照白鹭湾“无界剧场”》


编辑  桔灯

责编  桉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