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这里分享种植经验、交换收成。
“云耕一族”打造的香港39层高楼上的屋顶农场
不如反过来让耕种渗透整个城市。”
曼谷国立法政大学的屋顶农场,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屋顶农场
而且,在后疫情时代加速发展。
上:改造后的屋顶“责任田”区域 摄影 ©吴嗣铭
下:Jane在屋顶的收获
右:为作物爬藤做的简易支架
改造后的屋顶平台,包括太阳能板遮阳棚、瑜伽平台等 摄影©吴嗣铭
“责任田”区域
在深圳,也有不少企业园区,探索着各种模式的屋顶农园。在梧桐岛,办公楼宇之间有一大片屋面,供白领及市民爱好者播种。
图源:全至科技园
坐标:香港
香港荃湾屋顶农场,夏季茂盛的瓜棚
林世昌(左)和农场种植指导
农场的“芫荽花海”
市民种出的冬瓜
刚长出的西瓜和收获的番茄
屋顶农场一角。林世昌说,“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时,农夫心里已经想着秋播的事”
屋顶农场。雨水过多影响瓜果收成,在香港尤其需要排水性能好的种植箱
屋顶农场的蝴蝶和螳螂
猫头鹰形雀鸟驱赶板、迷迭香
租田耕作的市民
社会企业“云耕一族”从2015年开始,在香港打造了数十个屋顶农场
©云耕一族(Rooftop Republic)
附近老人参与维护
惠比寿站大楼Atre的屋顶菜园
图源:Soradofarm官网
曼谷国立法政大学的屋顶农场
© LANDPROCESS
在屋顶农场收获
© LANDPROCESS
©️LAAB Architects
城市屋顶空间的再利用,需多方合作。在寻找屋顶空间时,权属清晰的创意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商务园区,更容易开展屋顶农场的实践。一般由项目组与业主建立合作关系,个人以租赁、订购等关系,参与其中。
屋顶一般选择承重在300kg以上的可上人屋顶。(如果是商品房屋顶绿化改造,要注意屋顶的所有权并非顶楼居民所特有。)
底部连通的“底灌式”种植箱
在培育不同作物时,对土壤进行微改造,比如培育土豆,适量加沙砾,创造干燥输送、偏酸性的土质。
菜类、香草、番茄等浅根作物,可用泥深18cm的种植箱,萝卜、瓜类等根深作物,要达到约36cm深土。
降解后的厨余、咖啡渣等混合后,可制作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
居民在屋顶种植的生菜、薄荷等
香港“云耕一族”在东隅酒店打造的屋顶农场
注: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一条。
点击海报查看:100位大咖分享、20门课程
海量视频在线观看,景观设计师充电必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景观周”(ID:Landscape-zho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