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到三观尽碎还没被下架,珍惜这9.8分的小众神作

污到三观尽碎还没被下架,珍惜这9.8分的小众神作

米娜桑,这里是馆花,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这日子,太特么快了。



2022年,是从一个水深火热跳到另一个水深火热中去的一年,相信大家都懂花在说什么。


在此衷心祝愿所有小伙伴,2023年都能万事顺意,身体健康。


尽管现实生活一地鸡毛,但动画却可以给予安慰。


今天,本花就聊聊《少女革命》,希望每一个看过它的人,都能打破世界之壳诞生,新的一年,发动新的革命,缔造新的奇迹。



01

  CP大乱炖,只为嗑百合劝你别看!

1997年,几原邦彦导演的《少女革命》横空出世,动画中有大量对女权、自我、爱情、信念等话题的探讨,与《EVA》、《机动战舰抚子号》被并称为三大御宅动画。

尽管《少女革命》相对冷门,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日本动画史上的先锋地位,其故事与思考即使25后也绝不过时。

该如何看待《少女革命》?世界系?GL?变身?舞台剧?超现实主义?


对于《少女革命》的争论,从内涵到类型,始终是动画迷的话题。但或许只用剧中台词就能演绎其精髓:为了让世界革命!

“若蛋壳没破的话,雏鸟将无法诞生而死去,吾等是雏鸟,世界是蛋壳,若不打破世界之壳,吾等将无法诞生而死去。将世界之壳破坏吧!为了让世界革命!”


这句每集都要重复一遍的经典台词,洞穿《少女革命》的内与外:什么是革命?为什么要革命?革命后会获得什么?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种种谜题纷乱复杂,像一群从帽子中掠出的飞鸟,扑棱着翅膀掩盖了魔术的真相。突破天际的神展开,震碎三观的性暗示,每每让观众惊掉下巴。


它欺骗了无数为“百合神作”而来的观众,与唯美、纯爱几乎背道而驰,感受到更多的是无尽的诱惑、背叛、堕落、迷失。


男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甚至兄妹之间微妙又不可告人的情愫伴随着一次次突破伦理底线的性暗示,胡乱又势不可挡地扫荡着观众的心。


它也欺骗了无数为“女性觉醒”而来的观众,想象中强悍、坚毅、一往无前、绝不动摇的标杆女性没有一直出现,反而将大量时间都浪费在脆弱、盲目、崇拜“王子”(爱情)、不理性上。


只有不多的搞笑回能让观众放松心神尽情享受,不必担心谁被伤害、谁被欺骗、谁被迷惑,谁又在布置阴谋诡计。

而这场属于少女惊心动魄的革命,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讲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女孩失去了双亲,睡入棺木:“既然迟早都要死亡,那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她对路过的人这样问道。


这时一名王子宽慰了她,吻去她眼角的泪痕,给她戴上一枚蔷薇戒指。

“我们还会再相见吗?”“如果长大后你仍然没有失去这份坚强和崇高,戒指会指引我们相见。”


就这样,憧憬着王子的女孩不再逃避世界,可是由于太过想念王子,她决定自己成为王子。这真的是好事吗?


多年后,女孩天上欧蒂娜来到凤学园追寻王子,在这里遇到新的好友,成为同学们热爱的帅气王子。

偶然一次意外,欧蒂娜卷入决斗,赢得了蔷薇新娘,这里是学园的秘密舞台:戒指代表资格,渴求决定行动,向世界尽头的力量出发,为了得到永恒,为了让世界革命。


而蔷薇新娘,则是任胜利者随意摆弄的人偶,没有自我、没有思考、没有权力。

她是彻头彻尾的工具与玩偶,围绕着她和决斗,一个又一个伴随着支配、控制、保护、欲念的故事展开了。



一段又一段需要抚平的关系,混杂着邪恶与美好交织的欲望,在这充满压迫与反抗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决斗存在着文学性的重复特异,拥有舞台剧质感,辅以欢乐学园生活为调剂,《少女革命》的碎片式组合一再反复,造就诗歌般强大的感染力。



02
 

  父权制度下被扭曲的人  


谈论《少女革命》,离不开女权与父权这一话题,导演几原邦彦在采访《紊乱、交错、无边界而摇摆不定的性:〈少女革命〉诞生之处》中曾作出解释:

“‘浪漫(romantic)’,已经成为女孩的词汇,而 ‘传奇(romance)’基本上是男性的词汇……所以,我认为有趣的是,虽然欧蒂娜是位女性,但她冒险进入的是男性本质的‘传奇’……”

“我设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女孩冒险进入这个世界,随着故事的进展,她成为第一个发现‘世界尽头’的女性。(注:作为和制英语的“ロマンス ”,或英语中的“romance ”,它的意思是史诗般的冒险)”。

几原邦彦对于超越条框的渴望成就了欧蒂娜,《少女革命》也在主创者不认为是“女权主义”的背景下完成了性别观念可以被超越的暗示。

动画中从开始到最后有诸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通过不断加深与重复,最后在打破时才有股不顾一切的革命之感。


比如欧蒂娜对童年记忆的错乱,明明看到的是蔷薇新娘受万箭穿心之苦而下定决心成为她的王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却被逐渐扭曲成是王子拯救了一心向死的自己。


无疑就是在父权环境中受到的规训与影响,在传统童话中,王子与公主大部分都倾向于由王子“拯救”公主。

这正是父权制度的隐喻,而在最后揭开的王子与蔷薇新娘的真相,也赤裸裸揭穿了父权制度对人的迫害。


这场让世界变革的游戏,是为了取回王子迪奥斯崇高的力量,所有决斗者都被堕落王子凤晓生操控着,引领着走向决斗之巅。

过去,迪奥斯是全世界的王子,他疲于拯救每一个向他求救的女性,弄得伤痕累累,命悬一线。


但其实,向他求救的女性从不真正爱他,对公主们来说,王子是一个不求回报的工具,只有王子的妹妹站出来,向全世界宣告反抗序曲。

也只有王子的妹妹,真正爱着王子,不希望他死在这份“崇高”的任务中。


但是,人们却将无法被拯救的怒火转移到妹妹身上,他们大声疾呼着她是魔女,魔女霸占了王子,憎恨化作一把利剑,全世界的憎恨都向她袭来。自此,妹妹成为了代替哥哥受难的蔷薇新娘。



这段黑童话般的故事清晰地影射出在父权制度下,普通男女皆受其迫害,性别已经脱离生理性而承担起社会文化意义,这其中最普遍的就是性别规训:男人就该赚钱养家,女人就该贤妻良母。


男女之间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让两性皆沦为父权的工具,皆被赋予超出性别本身所应该承受的期待与要求。但毋庸置疑,在父权制度下处于底层地位、受到最严重迫害的仍然是女性。

这点从蔷薇新娘与王子所受的苦难截然不同就可以窥见,王子陷入死亡危机,而魔女则永生永世沦为玩物,承受着世界的唾骂与伤害。


动画中随处可见的发言:欧蒂娜的男装穿着有伤风化,女孩子钓个金龟婿就是人生头等大事,穿插着女性之间彼此竞争的嫉妒与敌意,男性即使拥有喜欢的心情,也不可避免被教导着转向决斗——彻底掌控与随意摆弄心爱之人。


以及欧蒂娜最后与凤晓生决斗时,不断被说:“你只是个女孩子啊,女孩子不应该拿剑,你身体中崇高幻化出的剑就交给我吧,以后由我来保护你就够了。”


类似的话语一再强调,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女性所受到的社会歧视,以及父权将女性自身的力量剥夺、再返还,好让女性认为自己无力量、无内核,幸福生活全要靠父权赏赐。

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中逐渐窒息。


蔷薇新娘躺着的棺木,决斗者们躺着的棺木,乃至整座学园都是棺木的形状,无疑隐喻了父权下的社会语境,像一座巨大的棺木将世界包裹,身处其中的人掀开自己的棺木,看见他人的棺木,走出他人的棺木,看见环境的棺木,突破世界之壳后,才反应过来这整个世界就是一座棺木。



这种社会语境对人的渴求、人的自我的压抑无疑会反推人们去探寻自我,这也是《少女革命》中黑蔷薇篇每一个人出现在决斗舞台上的原动力。

每个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矛盾,都是下沉到自我深处的契机,每一次的坦诚面对,都是对自我的观摩。
当然,人与外界的冲突并非父权社会的专有,不同的时代赐予人们不同的危机,也迫使人们迁徙向不同的自我。

在TV动画中,欧蒂娜就面临着社会语境与自我的冲突,她一次次被话语侵犯、被引向迷途,又一次次迷途知返。

最终欧蒂娜将蔷薇新娘安希从棺木中拯救出来,消失在学园中,同学们不太记得起她,王子与公主的故事仍在上演,这无疑是失败的革命。

实际上,欧蒂娜并非革命的发起者,第一个站出来发动革命的正是安希,尽管她在成为蔷薇新娘、承受万箭穿心之苦后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但她仍然是那个不断推动欧蒂娜发起革命的人。

安希承受世界尽头之苦的样子,推动着欧蒂娜踏出革命的脚步。

在剧场版,两个女性的革命成功了,她们驱车驶离旧世界的体系,前往无人走过的新道路。

对于《少女革命》来说,革命成功与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发起了革命,将打破规则与条框在种子洒向世界,一个人的革命注定败北,两个人的革命希望渺茫,但新的力量将不断萌芽,新世界将向旧世界发起挑战。

03
 

  欧蒂娜的人物弧光,性别不需要“应该”  

最后来聊聊女主角欧蒂娜,她与观众想象中勇敢觉醒的女性形象大相径庭。


想要做王子是因为爱慕着儿时的王子,最初支撑她战斗的信念是与王子重逢,鲜少真正站在安希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思考过,凭着自己单方面的意志假扮王子,“拯救”新娘。

除了最后一场战斗,欧蒂娜几乎从未走出过父权的规训与影响,片头反复强调的,自己成为王子,这真的是好事吗?


模仿男性、成为王子,这意味着女性从未脱离父权的阴影,而是始终在父权的架构中试图突破,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成为父权的一部分,却无法颠覆父权。

这也是为什么欧蒂娜不断被渣男的爱情迷惑,那时候“成为王子”只是她的外壳,本质上她仍然憧憬着传统体系带给她的安全感与庇护感。

只要有王子代劳,公主何须在自己的人生中乘风破浪?

但是,欧蒂娜在看见安希的苦难时,父权虚假的庇护所一次次被拆穿、被击碎。

安希作为父权社会结构性地迫害女性的集大成者,不断颠覆着欧蒂娜被父权观念构建的价值观与理想。

她看到了拯救的虚伪,看到了操控的本质,看到了父权体制中,限制与伤害统统戴着爱情的面具。
如此,她才能从浸淫着两性二元对立、依附与被依附的必要性的世界中走出来,尝试打破世界的壳,作为女权的雏鸟诞生。

欧蒂娜这个角色妙就妙在她的迷惘与不完美,推倒父权、勇敢战斗的女权主义者,不需要被塑造成一个新的神话、新的话语中心、新的英雄。


她可以渴望爱情,也必然在受骗中成长,她可以拥有爱情,倘若会变得更好。
她不需要变成男性,或拥有人们口中所谓的“男性特质”。


因为“性别特质”本身就是父权制度塑造出来的,强大?理性?温柔?善感?这些是属于人类的特质,并不属于性别本身。

她可以柔弱、可以脸红、可以哭泣、可以性感、可以美丽,但最终她会拥有坚定不移的自我,不可被掌控的自我——无论被谁掌控。


“女的就是这样”,或者“这样不是女权”,这两种话语体系都是一般无二的压迫与侵害。

女权是无数女性用血与泪呼吁男女平权的成果,女权反对任何一种性别的特权,以及对任何一种性别的设限与刻板印象。

欧蒂娜的不完美,是对女权最好的示范,不要期待完美的革命者,我们都是人,不是神。


现在,似乎“婚驴”、“擦边”、“雌竞”、“媚男”,正在成为一种很新的性别刻板印象。

在如今父权语境仍然不曾没落的、女性正在打破世界之壳的时代,女权不仅被污名化为女性特权,更有部分“女权主义者”正在无意识地分裂女性,制造不仅与父权对立、还与女权对立的新霸权。


2022年的最后一天,让我们重温《少女革命》,找回革命与奇迹的初心,愿2023年一切更好。


-THE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