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窑——定窑:百年白瓷老字号,高级的美!

五大名窑——定窑:百年白瓷老字号,高级的美!


定窑时代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
在邢窑的影响下
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
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
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名鹊起
......

在釉色上,
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的白瓷,胎釉轻薄。
在装饰纹样上,
以刻划、印花见长,既实用又美观。
而其它四窑,均为青瓷,釉面较厚,
并且除个别品种,基本以素面居多,
很少有刻、印之工。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盘

定窑窑址



在今河北省曲阳县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
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
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
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


涧磁村定窑遗址窑炉/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


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
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
到宋金年代,
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
元代以后逐渐衰落,
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北宋定窑白釉莲花纹盘



宋 定窑白瓷印花螭龙纹狮子戏球洗 



元代  定窑白釉刻划花卉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定窑颜色釉



定窑最先烧造是以青釉、黄釉为主的颜色釉

定窑最先烧制的是颜色釉
最先烧造的品种是以青釉、黄釉为主。
产品以碗、壶、瓶为主,
大多显得敦厚朴拙。
腹下半部及底无釉,开片明显,
装饰简单,多是素面,
也有当时北方流行的席纹和戳点纹。



 黑釉三足炉


别看它黑粗,也是定窑的早期产品。


白釉弦纹葫芦瓶,白釉穿带瓶


白釉开始于晚唐五代时期,
定窑完全掌握了烧制精细白瓷的工艺技术,
开始大量生产高品质白瓷,
刻有“官”、“新官款的精细白瓷
开始作为贡瓷供应上层甚至皇宫。



这一时期产品较为丰富,
造型丰富,大多光素无纹,
主要装饰手法为划花和印花,
划花主要是在器物划出弦纹。



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钵

成交价:1.47亿港币(约合:1.35亿 人民币)


除了白瓷,
定窑瓷器在宋代还出现了
很多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
烧制而成的各种颜色的瓷器,
比如白定、红定、紫定、黑定
还有非常少见的绿定等。

黑定




定窑装饰风格



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定窑在众多窑口中独竖一帜,
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
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
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
独具一格,模印,捏塑,线绘,刻划
工艺结晶于器物之上。
而在北宋靠后时期,
受到当地缂丝工艺的影响,开始大量出现
较为繁复的模印图案于器物之上。



宋代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  定窑白釉印花博古图菊瓣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定窑的瓷胎
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
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
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



宋 定窑白釉三足炉

宋代定窑婴戏荷叶
(日本美术馆藏)

定窑施釉和烧制



施釉较薄,釉薄处能见胎色

定窑施釉较薄,釉薄处能见胎色,
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
黑定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
紫定其实并非紫色,
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
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
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
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



金代 定窑印花“一帆风顺”碟

宋代北宋定窑划花鱼纹大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早期采用正烧法,
因而盘碗口沿多有釉。
中期以后盘碗采用覆烧法,
为防口部粘釉,因此将施满釉的盘碗
在口沿处刮去一圈釉,露出胎骨,
烧成后盘碗的口沿就有一圈露胎毛边的“芒口”



更多精彩

玩瓷不看底,到老一场空!揭秘“瓷器底足”的秘密
●最诱人的一抹色彩!低调神秘的孔雀蓝釉,美到cry~
帝王的温柔与烟火气:论12色菊瓣盘,只服雍正爷......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域鉴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