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七中小学部,成都
00后,10后现在的学校是什么样?我们的校园设计在变得新奇有趣吗?当设计一个学校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让这个设计生动起来?
近几年,国内的学校设计逐渐摆脱原有的传统束缚,整体设计上增加了趣味性和设计感。让新时代的学生拥有了更加生动有趣的校园体验。本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展示不同风格的有趣学校设计。
01
MAD:北京四合院幼儿园
2017年,北京城东五环外的一个四合院,希望被改造成幼儿园使用。虽然幼儿园、学校设计要遵守诸多规范,但马岩松眼中的幼儿园设计并没有“一定之规”。
四合院幼儿园里,新建的教室部分是个不规则的环形,把规则的老四合院包在了当中。
马岩松挑选了红色、黄色这样的皇城色彩应用到地面,还修起了高高低低的缓坡
“好像一个火星表面,挣脱了老北京、挣脱了地球。”
爬上园区四层高的小楼俯着看,在四合院灰色屋瓦和郁郁葱葱树木的掩映下,色彩斑斓的屋顶仿佛一只外来生物。
面对老建筑上建新建筑的敏感话题,马岩松的方式大胆又审慎。他大胆地把原先绕着老四合院一周的仿古建筑全拆了。
新建部分的高度和四合院屋顶几乎齐平,从室外的街道上走近幼儿园,并不会感受强烈的形象冲击
在四合院幼儿园,马岩松投放的情感是自由。严谨、规制的四合院象征着家庭秩序、社会等级,马岩松想反着来。
02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是这一波深圳校园更新中最早设计完工,也是最“出圈”的一所。“首次把’高密度校园’这个难题,给突破了。
小学的建设用地是100米见方,原计划开设24班,但因为学位缺口,扩充到36班,是计划的1.5倍。
如今,红岭实验小学成了“南方高密度校园样本”。
一开始,本地或临近广东城市的老师纷纷跑来打卡,后来渐渐出“圈”,从全国各地涌来慕名参观者,看完都说“很感动”。
03
清华附中光华中学
这座校园位于北京东四环外一片发展建设方兴未艾的城市社区里。
一方面是当下教育的变革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并由此对校园空间提出的全新的诉求。
另一方面是由周边大量、重复、高密的住宅所形成的相对单调的社区现状.
在尝试争取最为优化的光照条件、功能架构、场地适配之后,得到的是一个前后错动、虚实相间、相互连通的解答。
采用组团式的布局来处理基础教学单元,营造学习社区,带给学习者家的亲切感、邻里的共生感。
除了常规课程活动为主的基础教学单元,还包含由实验、艺术、社团等活动组成的公共教学部分。
在场地大小限制、日照间距和时效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把以上二者进行叠合布置
校园的二至四层为基础教学单元,一层和地下一层为公共教学层(公共教学部分)。
这座校园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平台,将空间的支配权更多的还给学习者,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
空间伴随教学一起“演变和生长”,并由此生发更多的可能,进而促使校园由空间向内容转变。
在面对建设中的城市时,可以成为对周边同质化社区样态的一种温和对峙与积极调剂。
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可以为学习者和社区注入力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