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嚯嚯,在博物馆里修文物看八卦破大案

我,李嚯嚯,在博物馆里修文物看八卦破大案

·




















 

你在博物馆修过文物吗?

 

我修过,嘻嘻。

 

上周,在武汉警察博物馆文物修复志愿者群里,我靠拼手速获得了一次上岗资格。

 

亲手触摸着民国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物件,为它们扫去八二年的浮尘,挺有意义。

 



但不止是有意义,修文物过程如抽盲盒+拼图+解密游戏的集合体,精准狙击了成年人的小爱好,还不花钱。

 

如果你对探究历史还有点兴趣,那这款城市游戏,必入。

 

 

“周六9:50,博物馆三楼文创空间见,大概下午五点结束,请大家安排好时间。”

 

文物修复竟然要搞一天?搞啥?

 


早上9:40,警察博物馆还未到开门时间,跟门房师傅报上暗号“修文物”才得以放行。

 

带着疑问,笔直走上三楼,脚步声在木质楼梯间回响,空无一人的博物馆气氛幽幽,唯有文创空间里已坐满了人。

 



一张表、一支笔、一把刷子、一个接灰盘,戴上防尘帽、一次性手套,系上围裙,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对,装备很简单,再加上木质暖黄的桌椅书架,现场看起来像一家装修还不错的手作体验店。

 

更棒的是,10点浑厚的钟声响起,像是一种魔法,带你穿过时空,和80多年前的警察们聊天。

 



每个人面前随机分配了一些纸质档案,多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武汉警务系统的行政材料,通缉令、费用报销单、政府部门往来书信…… 

 

虽然看起来破旧又脆弱,也不涉及涉密文件(或已经过了脱密期),但可以亲手触摸文物,探索我们未曾经历过的年代,太值得兴奋了。





 长期志愿者在旁边整理餐券粮票,向左滑动,感受整理完后的舒适

 其实,重要的材料会使用不锈钢装订,以免对文件造成损害

档案近万件,需要志愿者们扫灰、去锈钉、从文件中获取关键事件词后登记归档,完成初级梳理工作。

 

听起来很简单,当拿起来各种毛笔字的文件时,我傻眼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多用竖行、毛笔字去写信交流,虽然目之所及的字都写得很好,但看不太懂😭

 

这也算一种乐趣,半蒙半猜中获得信息,像玩解密游戏。

 


我获得的第一份文件是一个大合集,各种物资的申请单,摩托车坏啦、一线警官们冬天好冷需要棉大衣啦,还有申请两副麻将的,不愧是国粹👍🏻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资也很匮乏。

 

警察局搬家,但开幕仪式缺布。向市财政局借了十五尺不够,警察局局长紧急向市长写信,要求批准再借绿布五十尺😂

 

不知道是不是市长讨价还价了,最后只打了40尺绿布的借条。

 

 

物价也在50年代初发生巨大变化。

 

一张汽车票13900元,一根钢丝6分钱。

 

物价差别为何这么大?

 

1955年3月,中国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回收第一套通货膨胀下发行的旧币(最大面值5万),1元新币等于10000元旧币。

 

差点我们就要像韩国那样,动不动就是5万的面值。要知道,100韩币也就值人民币5毛钱。

 

 

随机分配文件,能碰到什么样的文件靠运气决定。

 

我的同桌运气很好,她发现了一位很会画画的警官。

 

警官画的连环画很有意思,讲的是一个叫常琪的土匪假装官兵,频繁偷枪抢劫,在六渡桥被抓进公安局的故事。

 










 下图左滑,看古早连环画

画下文字的不完全翻译:

①解放前,土匪常琪在将匪郝鹏年名下当上兵,思想反动成性,仗势欺人到处抢劫;

②③1949年10月土匪常琪逃到上海偷来手枪一支,冒充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抢劫时,被上海市公安局逮捕;

刑满释放后,潜来武汉市继续抢劫活动。在汉口大智门火车站,趁旅客熟睡之际盗走人民解放军手枪;

⑤⑥罪犯常琪盗走手枪之后便到汉口前进二路入户抢劫,又猖狂地在六渡桥抢了辆脚踏车;

⑦ 武汉市公安局向群众了解情况;

⑧⑨常琪骑着抢来的自行车飞驰至六渡桥时被警察当场捕获,在人民检察院被判刑。

 

在随后的又一副连环画中,她看到了领导在上面的批注:徒弟有点猥琐、人物换个姿势…… 

 

原来不是平平无奇爱好画画的小天才,这位警官正干着宣传工作呢。

 


 破译了“案件”的志愿者

 

突然,长桌那边传来骚动。

 

原来是一位50多岁的志愿者从文物中“破译”了一桩大案。

 

为了偷八桶汽油,一名罪犯勾结多名官员,往来了800多封信。

 

在当时,汽油堪比黄金,1948年的上海,大概100斤的大米才能换20升左右的汽油,8桶汽油或许足以让人获死刑。

 

案件还惊动了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部,“这是我见过的最小的最正规的组织部信封”,志愿者阿姨还沉浸在破案的激动中。

 

相关材料有词典那么厚,其中有的是她早上看到的,因为对“彭占祥”这个名字很有印象,下午看到相关材料时一联想,串起来了!

 


  志愿者在登记文物方便归类

在仔细查看信件时,仿佛一只脚踏入历史长河,他们的字迹、信件的内容,都在讲述自己在上世纪50年代的故事。

 

这种奇妙是隔着玻璃、囫囵吞枣看文物所比拟不了的体验。

 

一会是品芳照相馆的创始人李炳声,向警察局申请被占用的房子,急需卖给市电信局方便他们工作。信件里写着,1951年,他有50个店员要养,还有两间房可供警察局使用。

 

 “笑话!这封信来试试我可爱的原子笔。“

一会是1956年,一名叫杨汉罗的年轻人给同志写信,一本正经地说我正在去分洪工地,有情况会报告给你的,请你放心吧。

 

但文末的小字暴露了小心思:笑话!这封信来试试我可爱的原子笔。

 

1948年,中国开始制造生产圆珠笔。1956年,大概是这位年轻人第一次用上圆珠笔,忍不住写了封信来炫耀自己的圆珠笔。

 

太可爱了。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历史,也是许多志愿者的第一次。

 

活动结束,对面的阿姨恋恋不舍地放下文件,整理了又整理。

听说,前批志愿者清理出来的部分文物正在楼下展出,也就是说,我们亲手整理的文物将来也可能被千万人看到。



 游客在警博内参观

文物静默,但记忆永存。

 WANTED 

×

我想听你的

夹子音、霸总音、气泡音

……

什么音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快!来!呀!








在博物馆修文物,确实挺好玩,对面的阿姨为了当长期志愿者,放下了“24小时都有空当志愿者”的狂言😂


入股不亏,年后冲鸭!

EDITOR\编辑      PHOTO\摄影
八戒                     沈略

DESIGNER\设计   TALK\客
欢喜斑马             李嚯嚯(wuhooo2020)
CONTACTS
微博|@wuhooo武汉
小红书|李嚯嚯的武汉相册
招聘|点击这里加入我们
商务|15072334822/1730716610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uhooo哦嚯”(ID:wuhoooy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