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造迹的理解:迹、就是写生,迹是现实世界之物

我对造迹的理解:迹、就是写生,迹是现实世界之物

作者:刘郎小画(ID:llbhwx


我的老师刘牧讲:中国画造型是:迹、象、境;中国画以线造型,中画国画的境界:得其形,不如得其势;得其势,不如得其韵;得其韵,不如得其性。此画之三昧也。


中国艺术是借物抒情,借尸还魂,隔山打牛。这样就能保证中国画即是写意(性情气质)的又是写实(现实世界之物痕)的,而不是抽象无物,他是言之有物的意象艺术


我对造迹的理解:迹、就是写生,是现实世界之物。




同时中国画又讲究写意用情,就是现实物质世界加上“”,自己的心性,性格气质。艺术要有自己的气质禀赋。气质是精神性的,而质的。

线条要有“质”,这个质=物质+气质。中国线不是纯空洞、虚无缥缈的,是有所附体的。

比如临金石书法,金石就是物质。懂了这个道理,线质就会自己,在大自然中去探寻金石味道。

如果要用婀娜多姿的线可以从女人身上找,其实也可以从奔马身上找。也可以从游云,从流水上找。艺术来源于生活。

其实刘老师很强调“写生”,这个写生不单是画物之形,而是要“找迹、画迹”,就像考古勘探队员。“迹”要源于生活,“题”也要源于生活,才能使这个特别强调写意抒性的中国画魂有所附之体,而不是纯粹照着书本临摹。那是照本宣科没有理解。这是刘老师比一般老师认识的高明之处。境高一截。学习是为了理解,学的是认知和方法。

写画时期。

以前,我特别强调或者刻意“写”。写多了,发觉写的人太多了,看烦了。今年,我更钟情于“描”字,突然发现儿童韵其实不是写,而是描。描更现实生活一些。发觉越写越空了。更多用了“描法和皴法”。

书法本来以书写为主,但书法是加了“文字内容”的,而绘画是“物象内容”,有所不同。书法可以更抽象,绘画需要“具象”。

通过这两幅雪景,感悟了一下“迹”,同时又偷了一点老师的武夷山问茶系列的画“迹”。

然后就画成《风从头顶吹过》, 想使夏日有点“雪境”。

古有十八描,今天我搞了个我的描法,我叫它“刘家雪压春枝描”

学了一段时间的书法:发现书画同源,但不是同法。把书法搬到画里很麻烦,书法是单线穿插,同绘画的框架和面积造型还不完全一样。所以画画的线还得自已造。但造的时候可参考:形、势、韵、性。

好书法家未必是好画家,好画家未必是好书法家

我最近的题材。

我小时候在老家湖北乡村的景色,马头墙的老房子和屋后的菜园、椿树、槐树、泡桐树,屋附近有堰塘。我小时候养鸡、养鸭、养猪。

写生,写生不是照抄实物。用自己心中的线表达已意。比如自己的审美:喜欢方棱古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意今语绘”作者:刘浪xh(ID:liuyi20220906w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