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城市,城市也爱我——如何打造“青年友好”的活力城市?

我爱城市,城市也爱我——如何打造“青年友好”的活力城市?

“我不好了”
这两年,“内卷”这个词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各行各业,当疲惫的眼神再次审视生活的时候,往往都会感叹一句“太卷了”。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躺平”,低欲望的生活态度在这个朝气蓬勃的社会里显得有些大逆不道,但当年轻人独身奋站在城市的滚滚洪流里,谁又能对他们责全求备呢?
开年回来,房东送给了小陈一份“新年大礼”,他要涨房租了。虽然房东半年前已经涨过一次了,虽然两千的房租已经占了小陈收入的五分之一,但是小陈毫无办法,她盘算着是咬咬牙再租下去,还是重新再找房子。再租下去可能是一分钱也攒不下来了,可是搬家的经历让她头皮发麻,一直没有下手的好看餐具就是害怕搬家麻烦。而这个城市的房价让买房变成了天边的月亮。小陈瞬间觉得自己“不好了”。
小崔最近觉得自己有毛病,吃饭的地方过去要四十分钟,她脑海中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竟然是——是太近了。毕竟在这个城市里,无论去哪的交通时间都是按小时计算。工作日里早上六点钟已经是起床的最后时限,睡眼朦胧和排队进站并不矛盾,推搡的人流也唤不醒沉重的眼皮,半梦半醒间,在拥挤的地铁里摇晃一两个消失,乐观的小崔心中也泛起了厌烦,想到日复一日的噩梦通勤,小崔瞬间觉得自己“不好了”。
临近下班,小王收到了“邀约”,领导的朋友过来,是自己的同乡,因而要去作陪,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为了“合群”,小王也只好默默答应,毕竟这个城市的夜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年轻人感兴趣的活动。推杯换盏之际,想到自己的啤酒肚越来越大,小王瞬间觉得自己“不好了”。


Youthful Cities!
青年城市!
青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城市发展繁荣和竞争力的源泉。无独有偶,在外国有这样的一群人,正在尝试用数据和指标来描述到底什么是青年友好型城市。


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加拿大的“青年城市”(Youthful Cities)排行榜(https://youthfulcities.com/)
“青年城市”排行榜是由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战略咨询公司解码公司研发的一个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首先研发于2014年,主要对城市“青年基础设施”(youth infrastmcture)进行测度和排名。青年城市团队的研究表明,更年轻的城市普遍表现为六大特征:
链接的(connected)
开放的(open)
活力的(dynamic)
新奇的(curious)
创造的(inventive)
好玩的(playful)

这一指标体系将对城市与青年关系的评价指标归纳为青年基础设施(youth infrastmcture),并通过3个维度的20个二级指标和122个具体指标对青年基础设施水平进行测度。

这三个核心维度包括生活(live)、工作(work)和玩乐(play)。

其中生活live维度,通过数字接入、健康、交通、公民参与、安全、环境和多样性7个二级指标加以测度;
工作work维度通过就业、金融服务、教育、创业、可负担性(物价和房价)5个二级指标加以测度;
玩乐play维度主要包括音乐、电影、创意艺术、流行时尚、运动、饮食与夜生活、旅行、公共空间8个二级指标加以测度。

在2018年的排行榜中,共有包括多伦多、蒙特尔等在内的13个城市被纳入评价,在总计1634分的评价分值之中,多伦多以1033.63分高居榜首,其次为温哥华(1006分)和蒙特尔(974.73分)。


“青年城市”的社会调查可能不尽准确,但它的价值在于指标化的测量了年轻人对城市的看法,借此我们可以找到建设“青年友好”城市的路径。

城市与青年!
青年友好城市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厚此薄彼。它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近几十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阶段。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不足2亿。而现在,中国城镇有8.4亿常住人口。
城市化率从20%上升到60%,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城市化率超过85%。

数据来源:中国城乡统计年鉴
青年在城乡流动中构成了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使得青年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总人口城镇化率。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的转向,青年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与城市公共服务不足的矛盾逐渐显现。
青年人即“身无分文”又“无牵无挂”,但又精力旺盛,创造力惊人。
如果引导得当,他们是经济发展的最佳动力;
如果排斥压抑他们,青年住房保障体系不够完备、青年就业创业难度较大、青年生活服务不便、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较大、青年社会保障不足等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良好解决。不仅对青年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也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
青年人得不到有效发展和引导的现象,在学界被称为“青年膨胀”(youth bulge)”。
后果严重时甚至会形成政治动荡或社会危机。

阿拉伯之春,背后原因之一是年轻人缺少机会
同时,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勃兴,对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也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使得生态主义、人文主义等后物质主义诉求被越来越多地纳入城市规划的考量范畴。
比如,城市规划开始从单纯关注物理空间塑造转向对城市社会文化的探寻;从城市景观设计的美学审视转向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
如何为诸如青年人这样的弱势群体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城市,成为了所有现代城市规划者的核心议题之一。



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其实,青年发展本身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长久繁荣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城市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
发展经验表明:

能够为青年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动提供舞台的城市,往往能够表现出更加强劲的经济实力,在抵御危机、衰退等风险时往往也表现出更为坚挺更为有效的实力。
因此,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国家层面为青年的发展提出依据和范本,针对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就业创业等十个领域问题,提出具体发展目标。
近年来,深圳、南通、武汉、成都、西安、郑州、杭州、宁波北仑区等相继制定了有关青年友好型城市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近年来火热的“抢人大战”中,青年人更是所有城市关注的重点。

16年以来,南通、武汉、宁波、深圳等城市先后明确提出了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城市战略和公共政策。


南通海门出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一区一基地”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
武汉市作为高教重镇,推出了青年之城的口号,提出“争创大学生最友好城市,再赢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愿景,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
宁波市以“建青年友好城、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政府提出打造“青年北仑”,编制了《北仑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深圳于2020年编制了《深圳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规划》,既延续了深圳青年工作现有的基础,同时又结合了新时代青年所呈现的新特点,突出发展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打造一个青年友好城市。

1,居者有其屋
居住是所有人的第一需求,也是青年人来到陌生城市里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住有所居关乎着青年就业、创业、婚恋、成家、生育、参与、融入等后续社会化使命的实现。
因此,青年友好城市应当针对青年住房痛点,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面向不同青年群体的多元住房援助政策体系,以帮助青年获得可负担的“适宜住房”。
武汉市正计划 5 年内在地铁站点或沿线、工业园区、科创园区等交通便捷的宜居宜业宜创区位,新建、配建、改建、盘活 250 万平方米,总计可容纳 10 万-20 万青年居住的青年大学生保障房。


宁波、杭州、成都以及深圳则启动了覆盖市区和郊区的青年人才驿站服务,为前来本地求职毕业生提供短期临时住宿、就业求职咨询、信息服务、生活服务、人才交流、城市融入、创业孵化等服务。

2,行者通其路
青年人在与城市空间的互动中,选择最多的就是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的使用即反映了城市建设水平,也能够满足青年人对绿色或共享生活方式的偏好。若受制于城市交通困境,将会对青年生活质量、生活成本与全面发展形成负面影响。
首先在其青年保障住房的选址上,要临近产城融合园区、地铁站点及沿线等产业丰富、交通便利的区位。其次应注意交通配套、生活配套,降低通勤和生活成本。


3,勤者有其业
就业是青年完成社会化角色转变的关键一步,是青年在城市立足、参与和贡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城市有机互动的重要途径。
青年友好型城市可以通过发放见习补贴、奖励留人单位、加大创新扶持等措施,创造更多青年人就业见习机会。同时,市场需求状况、市场结构等为青年和人才提供就业创业机会直接相关,青年人才必然需要在这个城市里有创新创业、发光发亮的产业。

4,业者宽其心
在社会文化氛围方面,公共空间具有意味深远的社会重要性,宽容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优质的社会资本,这是城市功能得以实现的舞台和催化剂。
研究表明,对新人和新观念持有开放态度的地区,人们可以自由结成社交网络,另类的观念不会受到压制而会受到扶持,形成新项目、新公司以及经济增长来源。这也是创造知识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青年友好型城市会为青年提供社会交往的公共场域与环境设施,会为青年提供思想碰撞的交流机制与沟通条件。
青年越是集聚,交流越是频繁,知识更是溢出,而创意,更容易悄然而至。
若意欲吸引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一代们,就必须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投入聚焦于提升青年人偏好的生活品质方面。

未来,生活方式就是竞争力
5,民者得其治
实现青年人群美好生活的关键,取决于城市政府的能力,尤其是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提升公共治理效率的改革,统筹公共服务资源,建立统一便捷的服务窗口和服务平台是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必然路径。
现代信息平台是政府与青年人沟通的秘密武器。很多城市设立了专门网站、微信公号作为信息发布、释疑解惑以及业务受理平台,即为青年获得信息、了解政策、办理业务提供便利,也便于收集青年需求,了解青年心声。

亚里士多德说过,
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邦,为了更好的生活留在城邦。”


青年人口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到城市,奉献给城市,城市能做的,就是足够包容,提供机会,让年轻人尽情挥洒他们的创造力与热情。


-THANKS FOR READING-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
图片影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关于创新区,也许你会喜欢

城市更新资料合集

从制造厂房到创新高地,市北高新的华丽转身

创新区改造更新,规划能否成功的3大关键点

信息图 | 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工业用地怎么转型?

TOD究竟是什么?TOD模式的8项原则又是什么?

信息图 | 非正式更新:存量时代下工业用地更新之路

未来十年,产业办公的5大趋势

什么样的环境最能孕育创新?

如何吸引人才与产业?产业社区的磁极营造法则

设计在创新区中的使命是什么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
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9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

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斯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欢迎联系我们:
设计项目 - 丁先生:13601848045
咨询项目 - 兰院长:13482764916
人才招聘 - 毛女士:1361187541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ID:TOP_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