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之旅——《红姐的旅行》第三期纪实

温度之旅——《红姐的旅行》第三期纪实


《红姐的旅行》召集人 万里红


关于红姐的旅行







2021广州设计周游学苑重磅推出《红姐的旅行》,由广州设计周公益特使万里红女士作为召集人,邀约她的设计师朋友们到国内不同城市,一起考察高端酒店、前卫建筑,探寻设计态度;感受地域文化,品尝当地美食;找寻社区邻里情感,发现美好生活;思考人际关系,分享独特的生活哲学感悟。





















壹 ·红土地的温度

云南弥勒拥有六大世居少数民族。民族的多样性,弥勒将不同的艺术和匠艺风格集于一身。


异于传统云南印象,弥勒富于冲击力、甚至带着魔幻般的视觉效果,给人强烈的震撼。弥勒因此也得到“滇中普罗旺斯”、“东方摩洛哥”的称号。





奇幻、诡谲,是旅者初踏上这片红土地时的初印象。


红土地上,用一砖一瓦描绘着无法用理性衡量的想象。罗旭的作品打破世俗,给人以奇幻怪异的观感,被贴上“不可思议、特立独行”的标签。而揭开这些标签,在这些作品的张扬背后,藏着一个温暖且可爱的灵魂。




沿着湖区漫步,每一处都是时光刻画的惊喜,整个水乡,依水而立、伴水而生,整个小镇像是走进了西湖梦境......



这样一个看似毫无章法的建筑,出自一位出生于弥勒的“奇人”之手,他名叫罗旭。粗糙的方式搭建,却将三种当地文化混合其中,酒瓶状代表的是弥勒的红酒文化,还有彝族的火文化和共生向上的文化。


大家说,弥勒因为罗旭而有了灵魂。





行者说





















贰 ·生活的温度


苍山下,洱海旁。云南的大美山河印刻着万物生长的痕迹。


生命在此时空得以连结。哪怕只是看看天色,望望山景,便能触碰到这方水土在恬静下流淌着的生长力量。体验云南万物灵动之妙和恬淡静美,便以丰盈身心开启山水之旅。







美景之下,美食的享受更值得一场郑重的铺垫。


长席铺开,在杯光灯影中,在觥筹交错时,土锅菌子火锅,大家直呼“吃出了庄园盛宴的感觉”。仪式感放大了对美的敏锐体验,是在稀松平常与司空见惯中,多了一份对生活、对万物的珍重体切。


自然生长的野生山菌,是来自云南大山的馈赠。鲜香美了舌尖,暖了心脾。





当过桥米线轻触味蕾,云南的印象就变得鲜活起来了。几碟精致小菜,一碗米线,雅俗之间是最直接的幸福体味。





放慢脚步,体验瑜伽、SPA、古茶、调香,旅行成为大家的一次出离和留白的时间。


云南的风花雪月、阳光树木滋养了灵魂。感受了生活的温度,想象力和生命力在此肆意生长。所有灵感创意、人生故事在云南可以娓娓道来。




香味可以带来身心的舒适感,一起品香、制香。感受香味带来生活的味道,体验人生百味。





行者说



















叁 · 设计的温度


长途颠簸,到达旅途目的地——著名设计师谢柯在云南大理“山水间”







而夏日夜里的温情,不仅源自木质家具、柔软织布与暖黄色灯光,更是因为有同样真诚而可爱的人相聚。


相聚「山水间」,谢柯老师与设计师们交流着自己对美的热爱与日常。平实的分享一如他们设计给人留下的印象,带着和谐的美感与体切的温度。





谢柯,一个重庆的设计师,生活中的谢柯是一个讲究“慢生活的人”。“喜好可能和习惯性格有关,重庆一般轻松一些,平时充裕的时间多一些,闲一些慢一些,生活的状态更多一些,不像北京上海更忙碌一些。”




谢柯说,大理的阳光和树像是会说话。


深入生活,心向阳光。谢柯在设计里融入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知,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情怀与在地表现力。






“山水间”,是临近大理古城的别墅区,生活便利、环境宁静,它徜徉在苍山洱海之间,骨子中渗透着乌托邦生活与隐逸的气质。当谢柯在大理看到这所别墅时,立刻爱上这里,决定将这里确立为自己今后的息隐之地。



行者说

















肆 · 光影的温度


鸡窝咖啡馆土屋是由张杨导演拍摄《火山》电影时,由剧组改造而成,集"农民画社"白族奶奶们的画作、艺术文创产品和当地文创的乡村艺术咖啡馆。





从环海东路进入"伙山线",6.5公里的路程一直都是盘山公路,道路曲径通幽,俯瞰苍山和洱海,风景尤其美丽。


这是一个小众且幽静的好地方,咖啡馆里面布局简洁而清新,到处都挂着农民创作的画作。




最有特色的就属咖啡馆内的这"鸡窝"了,据了解是由当地原生态的材料和茅草等搭建而成的,从里面的窗户可以直接欣赏到双廊古镇、洱海和苍山等自然风光。


真是:"一间茅屋在深山,半云半间僧半间;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点一杯特制的咖啡,随手拿一本书或躺平着发呆,就是一段清静的美好时光。





行者说







「红姐的旅行」第三期,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体验官,经历六天五夜的美学之旅,慢下来,去发现、去感触、去交流,同频相遇。他们有聊不完的设计,以及设计之外对生活的热忱。







爱往者爱返。


一段旅行是无数的邂逅。在相知相遇的当下里交换对美好的希冀,共振中留下爱与感动,余韵悠长。








特别鸣谢

感谢以下机构对本次研学活动的大力支持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越界国际

罗旭 

谢柯 × 尚壹扬设计

八旬 × 八旬建筑设计工作室

柏联集团

夕上·双廊 & 格外小馆

伙山美术馆

木夕·大理

鸡窝美术馆


感谢以下旅行体验官对本次研学活动的全程参与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邓启邦

香港意汇商业设计 IDL 首席执行官


方大侠
一尺见方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柯沅伽
MS MORE 设计总监


骆兰
众传媒联合创始人
知名媒体人
天使投资人


刘峰
广州「馨园」文商旅品牌创始人
广东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 院长 


梁爱琴
广州市美墅馆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黎醒波
美墅馆家具有限公司  合伙人


卢维涛
设计师


墨菲
墨菲空间设计总监


任丹

温州橙设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孙康

四川度合一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创意总监


徐年迪
重庆旖旎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
重庆玩得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创始人


于斐

非也设计创始人 设计总监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会员 


杨洋
设计师


张铭

瑞士吉博力中国区总经理


张建武
上海新得建筑设计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本游学路线同样接受商务定团服务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22广州设计周商务合作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