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书籍是盛锡珊先生对“北京”这一历史文化古城所描绘的回忆画册。这些画作将北京城的厚重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民俗文化、历史建筑与风土人情,带我们一起探寻老北京的“根”与“魂”。那些民间的手艺人和技艺,最能体现老北京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
《北京梦华录 古都风貌》
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民俗民风、市井文化……每个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了解和研究。本书的作品意在把老北京的方方面面形象地记录下来,为人们提供一些较为可靠的资料,使之不至于失传和湮没。本书所以将这些画面定格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是因为作者熟悉这段生活,二是尚有一些深知北京、可为证实的长者健在,三是抗日战争前,北京的文化底蕴更浓厚。“古都风貌”这一册之所以不叫名胜古迹是因为北京的胜迹太多,无法尽揽,只能把自然消失或现已拆除的部分尽量记录下来。凡是现今保存完好的如故宫、天坛、北海等就不在所画之列了。
《北京梦华录 商号店铺》
老北京的许多名店铺户、商馆戏楼在厅堂的陈设和店面的装饰上是颇具民族特色的。特别是在建筑技艺上,除了宫廷庙宇、园林民居之外,殿堂楼苑可算是民间建筑艺术的“露天博物馆了”。我对建筑艺术的格局与规律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仅仅是从外观上觉得它们很美、耐人寻味,比方说木雕花的装饰或是一个龙挑头下面吊着的幌子,招牌就很精美。这也是导致我留意、记录并创作完成这些画面的最初动机之一。当初我只想把这些搜集整理出来,以备在舞台美术上应用。后来十年动乱搞不下去了,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重新拾起来。
《北京梦华录 京城百业》
本书所着力反映的,是那些走街串巷的行业,即挑担、推车、挎筐、摆摊等做小生意的游商小贩及出卖体力和技艺的个体行业。他们大体可分为这几类,一是行骗的,如算卦、卖假药的;二是卖苦力的,如送煤的、倒水的;三是耍手艺的,如锔碗、箍漏锅的;四是卖小吃、卖小孩玩意的;五是卖艺的杂耍艺人。
《北京梦华录 市井风俗》
风俗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在老北京的百姓生活中尤其明显。在各种节日、红白喜事、礼仪交往之中所体现出的风俗与习惯是极为丰富和复杂的。从清朝到民国,时代变化了,习俗也在变化着,笔者择其要点将这些记忆中的市井风俗画出来呈现给广大读者。在这些习俗中,有的历史久远,可追溯到某朝某代;有的是由于各民族聚居,不同风俗的交融就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的则是平民百姓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的体现。
问藏书房收藏了以上书籍,欢迎借阅。
问藏书房所有图书均可免费借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問藏書房”(ID:wencangshuf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