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之头条:我们离水下生存还有多远?设计师回答「人人可以当“海王”」。

未之头条:我们离水下生存还有多远?设计师回答「人人可以当“海王”」。

第734期
 


未来的人们真的会生活在水下吗?

#01


人类夜以继日的从地下开采海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了大量的化石能源,释放出温室气体这一猛兽。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计到2100年世界气温将上升3°C左右,这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NASA以及其他联邦和学术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100年,平均海平面可能会比2000年上升60至210厘米。这将影响数十亿人并完全淹没一些沿海城市。
人类该如何选择?
是应该铸造高巢,像鸟儿一样生活,还是能够做到放弃地球去寻找新的家园,又或者是开始生活在水下造就真正的亚特兰蒂斯呢?

当你赖以生活的城市,宣布即将被海水淹没你会怎么办?如果真的来到这种情况,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只是这部分物质换了另一个环境存在着。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淹没的可能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或是“一个人与另一群人”的共同记忆。

潮人路人甲:关我屁事,一个城市没了,还有另一个城市,我只在乎什么时候能在海底开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人们常常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来面对各种事件,这确实不能说是错误的。我们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层层压力常常让我们变得“无法呼吸”,年轻时候的理想与冲进已变成过去式,几乎大部分人都在被生活推行着,直到逐渐磨去了每个人应有的锐角,“好好活着”成为了一个人最重要的事。

但,总有些人想要尝试着做些什么,为了自己的家园!

水路两栖是一思路 

#02

人类夜以继日的从地下开采海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了大量的化石能源,释放出温室气体这一猛兽。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计到2100年世界气温将上升3°C左右,这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NASA以及其他联邦和学术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100年,平均海平面可能会比2000年上升60至210厘米。这将影响数十亿人并完全淹没一些沿海城市。

     

     

     

     

     

◀ 滑 动 查 看 更 多 图 片 ▶

“Amphibio的技术灵感来自潜水昆虫在水下生存,凭借其超疏水皮肤表面捕获的一层薄薄的空气,它充当气体交换鳃,”



       

   

   

   

   

   
◀ 滑 动 查 看 更 多 图 片 ▶
 

这一的发明仍处于原型阶段,设计团队的下一步行动是测试两栖动物以支持水下呼吸。

同时,团队发现Amphibio的膜技术也适用于制造防水、透气的运动服纺织品,供陆地上的日常使用。重要的一点是Amphitex 不含PTFE(聚四氟乙烯),是由单一来源材料制成,使其100%可回收。是真正可持续的材料。


被选为变革者是一种荣誉,但它也伴随着责任。


设计师感知未来的敏锐度

#03

Amphibio项目的牵头设计师Jun Kamei说:“我一直在关注我们城市环境的未来将如何随着全球变暖而变化,我对水位上升的数据非常感兴趣。”

设计师除了着眼当下,也需要具备能够预见未来的能力。当海平面上升成为不可逆的事实,未来人类的生存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尝试一些完全概念化的、面向未来的和未知的东西,Jun Kamei最终创建了 Amphitex。通过设计思维来解决围绕气候变化和地震环境变化的宏观和复杂问题。“在应对可持续性挑战时,拥有多学科的眼光绝对重要。”

中国设计教育大家柳冠中在演讲中也提到:

“设计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不能光靠自己,要问大多数人。”

“要考虑现实,但是也得想想未来,也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

如果说,我们要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那么具有设计思维的人实际上已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些人总是在计划离开地球,去往更遥远的太空寻找住处。我们最终真的要将我们原住的地球“祸害”到生态恶劣,而放弃它吗?我们应该以一个借住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还是以地球的主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呢?

实际上海洋中所蕴藏的资源是月球的六倍多,海洋的开发率也仅仅约为7%左右,虽说剩余的可开发资源都是更难开发的海洋深处,但海洋深处物产更加丰饶。有人曾经提出建立安全可靠的海底社区,在人类生存问题下是值得考量的,这确实为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


编辑:孙宇隆 凌柏成 钱泽锋

排版:余 也

主编:飞 鱼







本文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之”(ID:wizke2015)。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