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成美籍华人,1951年出生,成长于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后,1970年到美国上大学。曾任美联社记者、《时代》周刊驻华首席摄影师。
上世纪80年代初,刘香成是被《时代》周刊派驻到中国的第一位摄影记者。1992年,因出色报道重大国际新闻,刘香成获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2013年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他的“中国梦 三十年”的个人摄影展。
刘香成作品。摄于1981年的云南,在80年代,现代时装开始影响中国的年轻人。朋克墨镜三兄弟,现在看来依然很酷。
新的娱乐、新的运动、新的服饰、新的表情,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刘香成 摄)
刘香成先生的作品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摄于1976-1983年,这个时期的作品,较多是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捕捉和记录。他记录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变化。
1978年,上海杂技团,熊猫卫卫和它的驯兽员罗新奇(音)。卫卫的节目是在舞台上表演用刀叉吃糖。卫卫表演得越多,吃到的糖也就越多。
1980,北京,农民在把大白菜扔向一辆缓缓移动的卡车。
1980年代初,北戴河游泳的男子。
1980年代初,上海公园里谈恋爱的男女怯生生地亲热。
1977年,上海,小学生正在班级理发店里为彼此理发。当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1980年,北京,在照相馆拍摄结婚照的夫妇。为了节省开支,新娘选择了只有上半身的婚纱。
1976年,刘香成以《时代》周刊美籍华裔记者的身份回到中国进入广州,1978年北上京城,1984年离开。这期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影集。
1982,广州,一场当地共青团组织的交谊舞会。
1981年,北京,某产品展销会,消费者买太阳镜。
1981年,北京,妇女们在一家新的发廊里烫头发。
1982年,北京,北海公园里休息的年轻人。
1981年,北京月坛公园,一对情侣正在分享亲密时刻。
1979年,深圳,中国南方改革开放第一个新建的经济开发区。
1982年 北京长安街上的摩托车情侣。
三十年间,现代化进程已经渗浸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和瞬间,刘香成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大时代中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中国梦”。
1977年,上海照相馆。
1981年,北京,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丹在天坛公园的精品卡丹开幕式期间,为了让一名中国顾客更显英俊,帮助他整理衣领。
1996年,上海模特姚书轶在闹市中展示迪奥礼服,很快吸引了好奇路人的围观。
1980年,傅弄玉(音)医生和他的顾客——刚做过开双眼皮手术的女士。为了整容者可以独自骑自行车回家,一次只开一个眼睛。
1996年,浙江温州,做头发的女人在打电话。
1978,上海南京路。
1979年,小泽征尔指挥中央乐团排练贝九。世界著名指挥家和专业团不穿演出服的排练,蛮有味道的。
1981年,美国摇滚音乐家威利·鲁弗(左)与德怀特·米切尔(右)在中央音乐学院宿舍举办了一场即兴演唱会。鲁弗是耶鲁大学的音乐教授,米切尔则是来自纽约的专业钢琴家。
1980年,北京,陈宣远,这位来自加州的美籍华人与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合作,建造了中国第一家豪华酒店——建国饭店。
1981年,北京故宫,“尝起来马马虎虎”,一个年轻人这样评论可口可乐的味道。(刘香成 摄)
点击进入【摄影人超级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柒摄影”(ID:Qifot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