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图为上海外滩的帝景·晶采轩餐厅打造通透的视野

纬图为上海外滩的帝景·晶采轩餐厅打造通透的视野

帝景晶采轩餐厅旗舰店位于上海黄埔区海湾大厦的顶层,坐落于北外滩。大厦建于九十年代,原楼体塔尖顶造型结构,外轮廓宛如莲瓣,向上闭合,含苞待放。塔顶南北两侧立面原有的玻璃幕墙,为室内环境提供了通透开阔的视野,将黄埔江两岸陆家嘴、外滩景观尽收眼底。

纬图设计首先改造室外幕墙和加固钢结构楼层,把整个外墙铝板幕墙全部换新,南北两侧玻璃幕墙分隔加大,使用更加通透保温玻璃,减小视野阻碍,达成空间视觉最大化要求。
室内原有四个大平层,整合打造一个共享空间;将三层的空间上下连接为一体,包间面对共享区的墙体都处理成透明玻璃,保证整个室内空间的视野通透。

贯穿整个空间的观景旋梯,鸟瞰外滩一湾江水。楼梯面纤薄轻巧,挑度悬空设计,线条简洁流畅,设计使用玻璃扶栏,减去视觉的阻隔,像一尊雕塑一样作为整个室内的焦点。
在30层接待台及旋梯中间处,设有一个悬浮的球体装置,珍珠般瑰丽晶莹,与外滩东方明珠交相辉映。
南北两侧的幕墙玻璃,引入了自然光线,室内和室外的景色自然交互。

室内选材使用大面积米黄天然大理石,自然仿古面,以少量的原木点缀,所有的室内物品尽显温润,含蓄。无需过多色彩跳跃,不跟室外景色斗艳,整个空间气氛保持素雅宁静。
四层设计11个包间,让其与公共区更加宽敞开阔;片区人流减少,空间环境更加宁静,整体空间处理通透,玻璃幕与外环境的融合,形成更强大气场。包间玻璃墙都设有电动柔纱帘控制开合,缓缓降下的仪式感,自由把握私密社交需求。

大厦总共32层,餐厅入口位于27层,就餐层在顶部29到32层。由于大厦楼龄已有三十余年,楼内公共区域的环境感觉相对老化封闭,设计师将入口这一过渡空间营造一种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氛围。
步入27层餐厅入口,与原楼宇环境迥异的景观跃入眼帘,自然粗犷的石头里别有洞天。
入口处和水池区域,以亚光与糙面的原石处理,自然斧劈,形成此境。原粗石切割对比,以强烈的现代构成手法,水池底用米黄石英小碎,造境若河道细沙。

餐厅专用电梯,以专属二维码的方式预约进入,这好比进入了时光隧道。直达30层,经过酒窖走廊,视线豁然开朗。
酒窖走廊同时也是电梯转换区间,故意拉长的空间距离;狭长进深所形成的慢镜头感;视觉味觉听觉的观感漫步其中……慢慢渗透至醇厚浓郁的餐饮气氛。

与南面宽敞强大气场共享空间不同,北面打造了29层至32层,4层联通的挑空共享,采用松散交错的平面布局,通透、狭长。在这里设计细腻,承接光线塑造出丰富精致的构造,如多菱镜交错。复杂通透的构造环境里,不同的角落可以观察不同的景色;空间构成,能使整个项目公共区的层次更为丰富,共生出更为浓烈艺术气氛。
二十余件当代艺术作品原作精选,散布于餐厅环境之中,格调营造提升整个室内的艺术氛围。艺术精品不设围栏或玻璃罩,让典藏级的艺术作品与尊贵客人零距离品鉴。

雪茄吧,汇聚洽谈、休闲、阅读、品酒等功能,这区域以木材穿插构造和粗旷的石材结合,强有力的视觉符号把这里塑造成特征明显的区域。设计语言略显放松,同时也让整个餐厅的使用功能更为丰富。

 

项目信息:

项目面积  | 2260㎡

总设计师 | 赵 睿

设计管理  | 刘方圆

技术总工 | 李龙君

物料管理  | 何静韵

照明设计  | PROL光石

照明设计  | PROL光石

设计团队  | 李龙君 黄志彬 凌观伟 瞿群英 缪文俊 梁杰荣 罗黄敬洋

结构设计  | 容跃辉  

艺术藏家 | 车宣橋

项目摄影  | 伍启雕 张恒 TOPIA图派摄影

主要材料  | 贵州米黄石 橡木 质感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zeen”(ID:Dezeen_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