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晚高峰的写字楼门口拦几个往地铁站走的打工人,问她Airpods里在放什么,估计有一半告诉你在听播客,且大概率是被听出包浆的谐星聊天会(因为第四季还没更,只能反刍前面的)。
现在靠梁文道播客“八分”筛选相亲对象比985、211似乎更高效,如果对方说前两天听了随机波动“性的湮灭”那期,上头不是问题。啥?一个女编辑没听过“随机波动”?还是不是做新媒体的?
最近氢商业的编辑们普遍发现,身边听播客的大多是女性,而且朋友圈里要么是正在做播客的,要么是正在蠢蠢欲动找partner的。
老王:97年的拧巴少女,小宇宙累计收听99小时26分钟,《拧了个巴》播客主播
Xiao:32岁,从事教育研究,常居新加坡
捣枕:自称孤寡猛女,小宇宙累计收听860+小时,也是一档讲越剧文化播客“11排13座”的主播
Sarah:高二学生,刚接触播客一两个月
大D:一个什么都听的媒体从业者
“当然选择听跟自己更相关的事情”
氢商业:为什么你们都喜欢听女主播说话?
大D:也不会特意听,但做播客的女性多、讨论的视角也就多了,当然选择听跟自己更相关的事情。这是人类本能。
另外女生的音调通常更高,男主播声音更低沉,外界环境太吵听不清。所以坐地铁、外出听女主播居多。
Xiao:我更看重内容本身。听播客主要获得这样一种感觉:原来还可以这么想?播客能解决我的一些疑惑,最近很感兴趣的话题关于冻卵和代孕,让我知道了很多想知道但没什么渠道的知识。
老王 :刚开始是只听剩余价值,也就是现在的随机波动,是在网易云音乐上听,上面会聊各种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非常的具有先锋意识的观点。让我感觉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有种从内而外的解放、自由的感觉,会给自己力量。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女性主播她们自己真实的思考,比如在现实当中遇到的困惑,性骚扰、歧视偏见,或者是跟男朋友同居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对于女性来说,会感到纠结和无助的问题。
Sarah:我比较喜欢普及女性知识类型的播客。听的最多的一期应该是在讲一些厌女词汇的那一期,让我第一次开始独自思考这些问题。大概内容就是像一些不好的词汇都带有女字旁,而现在我们需要要重构一个女本位的思想。
捣枕:世界莫名其妙物语前段时间断更,我在豆瓣发贴求分享播客节目,列出三个偏好:一是轻松氛围,二是不单纯打哈哈,要有内容,三是希望常驻嘉宾都是女主播。没想到收到上百条回复评论,很多在推自己的节目,没想到女生做播客的那么多。
氢商业:为什么一定要纯女性主播?
捣枕:先声明这纯属个人喜好,我承认我在找认同,女性主播确实更能戳中自己的点。如果纯知识类、商业分析的内容,没什么性别偏好。如果表达个人观点的,我更倾向女性主播。就像世界莫名其妙物语模仿的三位男主播主持的“跟宇宙结婚”,我也去听了,没听下去,他们废话好多啊(哈哈哈不好意思说话有点直)。
氢商业:做播客好玩吗?
捣枕:前几天跟个热点,王宝钏被嘲笑恋爱脑。我们就发现在戏曲作品、原始故事里王宝钏不是被大家定义的那个样子,她有独立的想法、有个性,所以就想把真实复杂的王宝钏形象呈现出来。你连王宝钏都不知道是谁,做了什么,仅凭几句台词就能说她是恋爱脑?薛平贵是渣男?先弄清是不是,然后再输出观点。
之前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很羞耻。没想到这么冷门的主题吸引了1000多个粉丝,我大学老师在朋友圈转发我们的节目。
我们的节目目前计划维持全女性阵容,也不是什么“性别歧视”,就当这是挑战,同一个职位,为什么不能找个女生来讲讲呢?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年轻的女性戏剧导演(有好作品的)很难找因为女性演员居多。
最近越剧界在呼吁多引进男小生。我就很困惑:上世纪最兴盛的时候,越剧是由女性主导的。为什么才发展一百多年就开始寻求平衡,把男性加进来,有的行当都失衡几千年来,为什么不去平衡呢?
老王:做播客之后你会感觉到女性与女性之间认真对话的魅力。
有很多听友会给我发邮件。有听友跟我说她们在形成朋友圈,一些经验比较丰富、见识更广、更前卫的女性帮助困惑多、缺乏经验的年轻女性。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真实发生在互联网上的。
做女性播客也让我更加自信,更加认识和理解自我了。包括对我声音的感知,慢慢会觉得自己的声音还挺好听的,讲话的方式比较特别,对观点的表达比较到位,都让我收获了一种对自己真正的认同和理解。虽然并不能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收益,但却让我很有成就感。
捣枕:在此感谢我的好老板,我们节目唯一一次的这个商业合作是由我所在公司提供的。我的本职工作是在食品公司做文案,主管在得知我在做播客,就把植入想法告诉了老板,希望能和播客这种新鲜、年轻人喜欢的形式结合在一起。
“小宇宙>喜马拉雅”
氢商业:播客这种形式对女生更友好吗?
大D:不能说更好吧,我觉得只能说相对正常。其他的舆论环境太不正常,动不动就开撕、带节奏。
捣枕:嗯,说一件事。11排13座的第29期是关于越剧专著读书会的主题,我当时提出一个问题:越剧非得向男性献媚吗,女性的照顾者形象是被规训的结果。
一个男性听众竟然去到我的微博下留言,他说你也是拳师吗?你也打拳吗?其实当时特别想骂他,但我懒得去吵架,于是直接回复他了一句:麻烦您取关我一下,谢谢。内心os怎么会被这种人关注,很晦气。我态度友好并不意味着我很懦弱,只是我觉得这种争执没有什么意义。
Xiao:一定是更友好的。
因为相对于视频来讲,播客的制作成本比较低,审核目前相较于视频平台来说,也会稍微的宽松一点。
其次我觉得女性本身就善于聆听,这个可能不是天生,而是我们后天被培养出来的。
我的主观感受来说,女性聊的播客是一直在变化。数量变多了,话题越来越宽泛、细腻,也更大胆。我最近刚刚发现的播客其中有一个叫“假如有套套”,主播是两位女编剧,讲小情绪、讲电影、讲艳遇,这个名字我还蛮震惊,能在小宇宙这样的一个平台上看到。
老王 :我觉得播客是一个有利于女性声音传播的平台。或者说“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第一,因为播客是允许好好说话的,而且它的时长会更长,做的内容可能也没有那么有强的时效性,不用去追热点或者是怎么样。简单来说——播客可以让女性慢慢说话。
第二,播客可以让女性和女性之间实现一种基于声音的联结。声音这个东西就非常有感染力,它能达到陪伴——一种来自朋友的亲身经历分享的感觉。
第三,播客其实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平台。它的用户相对而言更纯净,同时,小众的声音很容易自说自话,有局限性。不过这个圈层也保护了女性,就是保护了一些议题,不会让它去大规模地传播,然后受到攻击,或者是指责,再让这种话语淹没掉。
不过女性播客内容会引起争议是无可避免的,所有人都不可能永远都在说政治非常正确的话。即使在这样有争议的情况下——包括女权污名化的情况下,女性更要在播客上强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许这些声音可能有的不好听,有的可能不全面,有的还没那么成熟,但是谁说一开始说的就是完全正确的?
既不要把这些女性播客捧上神坛,然后也不要把它就是降到很低的一个层面,要客观地去看待它。
有时候做播客是一种抵御某些话语权的很好的方式。我们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比如说对小镇青年的污名化,或者是对乖乖女的这种束缚的反思。
“让女性理解自己,同时也理解男性”
氢商业:听女性播客、做女性内容,你觉得自己是个女性主义者吗?
Xiao:我觉得我是一个女性主义者。
我印象中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应该是上野千鹤子老师的样子。首先要很独立——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经济上都要做到独立。
还有,不要因为自己有一些女性主义的想法,就去跟那些没有女性主义想法的那些朋友割席。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稍微温和一点的女性主义的播客。女性主义的目标不是要树立什么对立,或者是说要跟男性对调。我觉得不是这样,女性播客的目的也许是为了能够达到让女性理解自己,同时也理解男性。同时让男性也理解女性,达到互相理解。
大D:我赞同Xiao关于割席的观点。不能说你听了什么、说了什么、站哪一队你就是个女性主义者。我不看你说什么,只看你在现实里做了什么。
老王 :我自认为一个女性主义者。我印象中的女性主义者是温和有力量的人,她对这个社会有更多的关怀,会去看到主流之外的边缘人群——ta们在想什么,ta们的需求是什么,如何建立一个伙伴型的社会。女性播客其实也是倡导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不是弱肉强食的互相压榨、剥削,或者是有这种等级序列的这样一个模式。
Sarah:我觉得算是吧。我印象中的女性主义者是一个刚柔并济、身心都会很自由,也不会去太过分在意难听的话——这样一类人。她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愤怒,让像石榴籽一样的紧紧抱在一起。
大D:前段时间不是正面连接有篇文章《成为女性主义者,有什么用》很出圈嘛,里面提到女性主义里也有隐性鄙视链,作者甚至产生深深怀疑:结婚生子,难道就是对女性主义的背叛吗?我很认同这句话:激进的负责拓展边界,温和的负责达成共识。
女性声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