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们项目抄不了那些“神盘”!

为什么你们项目抄不了那些“神盘”!


01
楔子
前两天,有个朋友咨询我户型的问题,他们之前对标的是阿那亚和麓湖生态城这样的“神盘”。我一看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问题的症结不是户型“,而是”靶子“搞错了。
关注良有方的很多朋友都是设计师,在开展工作之前,也经常去借鉴这个那个的项目。有些是业主指定的,有些是网上出名的,但是不是“抄对了”却很少思考,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想讲讲我对”项目借鉴“的一些看法。


02
核心是什么?
设计师关心最多的是建筑的造型美不美?空间是不是迷人?稍微再有点追求的,可能还问一问”场所精神“是什么!
但是在房地产开发上,业主需要设计师干的是:”如何营造能快速去化的建筑形象?”
你说这样的要求有没有标准答案?我觉得最起码从建筑学上是找不到标准答案的。
那么为什么人家的项目卖得那么成功,人家的项目能成“神盘”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抄呢?
问题的核心:其实神盘都是以内容运营,社群经营作为出发点,有了粉丝之后才卖的房子。
而我们大多数的开发商是以“快消”为导向的,卖完了就跑,除了“利润”其他啥也没留存。而神盘除了留下“超额利润”,还留下了“复购”的种子,老客户还会带新客户。
这是路径选择问题,没有对错。但是“既要...,又要...”,这就有些过分了。

上图是麓湖生态城的航拍图,其实从规划和建筑层面来说,项目的容积率并不低,楼看上去也很密;建筑单体除了造型比较夸张以外,也没特别的。倒是因为单体太特立独行,还导致了整体风貌像“大杂烩”。
但是麓湖生态城就是卖的贵,成了名震四方的“神盘”。人家靠的不仅仅是房子标新立异,更多的是搞社群活动。如下图这样的活动,人家一年可能要搞几百场。有了人的聚集,还怕房子卖不掉吗?

但是,你们老板想这么搞吗?能同意这么搞吗?如果不能,去抄人家的户型,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之处。


去过和没去过阿那亚的朋友,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绝对不是户型,而是海边最孤独的礼堂等一众网红小建筑。所以你说抄个户型有什么用呢?
最孤独的礼堂也是“内容运营,社群经营”的结果。标榜“孤独”可以迅速吸引大批的文青来“朝圣”,类似的还有“诗和远方”,“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等等,这才是阿那亚出圈的原因,而这个“红”也是一波三折,历经多年的,并非一蹴而就


03
靶子是什么?
“神盘”我们抄不了,可能是我们没有那个“基因”,又耐不住那个寂寞,那我们应该对标什么呢?
很多二三四线、甚至更远地区的朋友经常会对标一线城市,甚至是去国外考察。但是依葫芦画瓢,其实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原因在于:你们的项目缺少对标项目的原生环境
一线城市动则两三千万的人口,有很强的“支付能力”,并且有趋之若鹜的“购买冲动”
因为只有人口净流入,产业有支撑的城市,房产才会增值保值。当经济上升时,地方政府才有可能做更多的配套服务,学校、医院、公园等等都是一线城市迷人的地方。当然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落户,很多的稀缺资源都是和户口挂钩的
你们的项目不具备这些内在的支撑之时,为什么要去拿这些城市的案例参考呢?为什么不能和原生环境相近的城市进行对标呢?为什么不和基地情况相近的项目对标呢?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以“细致,精密”著称,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善于“制定标准”。

所以,找一线城市的项目对标,我认为不是去抄“标准图”,而是要学习如何做自己的标准。当年绿城以“法式”建筑风格在业内独树一帜,引得大家竞相模仿,其实从欧洲学的就是标准,而不是标准图。


只有当你融汇贯通之后,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如臂使指,所以思想远比几张图纸重要的多。


04
结束语
什么是好产品?
卖的好就是好产品吗?
那之前卖得好,现在还能卖得好吗?

名气大就是好产品吗?

那拿来主义管用的话,你还等什么呢?
外观夺人眼球,空间使用灵活就是好产品吗?

那找我就能干!
多从市场出发,随时掌握市场动向吧,现在的市场窗口期很短,刻舟求剑是行不通的。
多从自身出发,构建自身的产品能力和运营能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多从同区域竞争对手出发,只要领先其半个身位,可能产品就胜出了,没必要舍近求远,更不要南辕北辙。

如果只是想赚“快钱“,那做到上面三点就行了。如果还想向“神盘”这样的榜样学习,对准靶心,沉住气,耐住寂寞,十年磨一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良有方”作者:良有方(ID:nomad_li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