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想探讨有温度的建筑学,便不必局限十几人的狂欢。欢迎联系我们,分享你与建筑故事,精美礼品等你拿。
东西小院工作室 启
人物专访作为新板块的第一期,我们请到了工作室小编sariel,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她在”2021年辽宁省第二届大学生搭建设计竞赛——“冥想”华润置地杯大学生实体搭建大赛“(非常长的名字,大家可以直接理解为全省范围内的大学生建造节)中的作品。
这次比赛的主题非常切合疫情时代——“一个能修复疫情创伤的冥想空间”。材料要求为木材或竹材,作品尺寸要求为3m × 3m x 2.5m范围内,且顶面面积不小于2 m²。
切入正题吧!
话不多说,看看我们sariel团队 (成员:辽宁工业大学 宋同学、伯同学、杨同学、李同学、刘同学、张同学)最后的成果《百穿之巢》先~
设计概念:
拥挤的城市空间、高压的生活节奏等,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倍感压力。后疫情时代下,传统的由“自己”与“他人”建构的复杂的公共关系在物理空间中失去了投影。网络状的群体社会结构经过简化随之诞生了很多供人们进行解压和放松的场所。
《百穿之巢》取意于蜂巢,全部由木材建造,通过对光线的塑造,给人们的精神提供了一个栖息的场所。
设计效果图
剖面图
后视图
前视图
手工模型照片
最终建成效果(此处应有掌声~)
Q&A环节
Q: 怎样理解冥想空间? 你觉得冥想行为所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空间? 你的作品又是怎么样体现这些空间要素的? A: 在疫情过渡逐渐平稳后的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共空间的使用的需求是多维的,更多的是着眼于人在公共空间中所寻求的独立空间。冥想空间是对现代城市环境中千篇一律的环境的补充。 对于第二个小问,我认为在冥想空间中光线营造非常重要:运用光环境自身的特性调节空间构成要素,产生丰富的空间界面层次,创造意境效果。利用光环境的物理属性,创造视觉的向光性。明确空间导向,营造设计需要的意境空间。 在我们的设计中,采用两种镂空的六边形增强整体采光,使整体更加丰富。顶部同时设置多个窗口,阳光洒下,微风拂过。为冥想者提供相对舒适的空间。 |
Q: 怎么想到以蜂巢为概念设计这一个冥想空间? A: 自然中,蜜蜂往往扮演着劳动者的角色,如同疫情平复后恢复正常生活的人们。疫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可静心思考的实践,当一切步入正轨,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蜂巢是劳动者的归宿,亦是自然的缩影。以蜂巢的形状构成整个冥想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自身与自然间关系的环境空间。 |
Q: 觉得自己的作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A: 平常使用木材进行搭建,往往是将木材加工成条形,利用木材天然的一维特性。我们的作品主要发挥木材的二维特性,用它“面”“片”的状态,参与到构造物的搭建。建筑侧面整体采用卡槽设计,分割了完整的墙面。既增强了采光,又打破了整体墙面带来的压迫感。
|
Q: 选择木材而不是竹材的原因是? A: 单纯是因为比赛的要求,不过现场第一名的获奖作品采用的是钢材和高水平的工具(至少对比我们的螺丝和螺丝刀来比的确很高端)而且相对于北方的地理环境、市场需求来说木材要比竹材容易获取,购买材料用来建造模型更方便一点。 |
Q: 单体之间的节点是怎么处理的? A: 在设计图纸阶段,我们想尝试用榫卯来解决木板直接的连接问题,但后来在不同比例的模型进行搭建的实验中,发现无法实现整个模型的支撑效果,所以后期就采用螺丝进行固定。 |
Q: 搭建过程中的最大难点? A: 天气有暴晒有暴雨、场地不平等客观条件,这些都是在搭建前没有办法预见和避免的,可能这种不确定性也正是搭建有趣的地方吧。 |
Q: 如果再有一次实地搭建的机会,觉得可以在什么方面做的更好? A: 材料吧,会准备的更加精良一些的材料,设备的话也能准备的充分一些(我们从在学校演练搭建到最后去比赛现场,只有2周的时间) |
Q: 这次有关构造和材料的体验对你的建筑设计理念有什么改变? A: 对待图纸中所表达的节点,要先分析它实现的可能性,再进行模型演练。进而在图纸上表现出来。这样的精确性,才能保证建筑即使建成与图纸上是基本一样的。 |
栏目主编寄语:
建筑的众多定义里,应该有一种定义让建筑回归自发性建造本身,改善人们的生存状态。很感谢sariel 这次进行的细致分享,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欢迎各位粉丝投稿: 投稿内容:建造节,课设作业、竞赛分享、考研经历、实习经历、工作后的感想等。 报酬:精美礼品 |
☝小编磊落
投稿请加我
注:
书籍搜集自互联网,我们不会影印和盗版任何资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果觉得资料不错请购买正版。
東西小院工作室
◐ 拆书稿 | 闲情杂谈 ◑
转载及合作:ZRY51751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手记”(ID:DongXiXiaoYuanStudi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