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3486字
图片总数:29张
引言: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中国农业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各种科技的发展与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未来的农业将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想要知道未来的农村会有哪些变化和趋势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MIRAVEL家庭种植系统
Design by: Herman Scheer
将薄荷捣碎,将韭菜切碎,将鼠尾草烤熟。一顿饭的成功可能取决于一个最微小的动作。一顿饭的成功可以取决于最微小的动作,而对我们家里的装饰进行调整也可以让一切变得更加完美。
在Miravel,我们开始设计一个智能花园,为你提供这两样东西。新鲜的绿色植物和草药,自主生长,增强任何美食的体验,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可以挂在任何墙上。即使是我们最挑剔的口味也能得到满足。
02
Floating Farm
Design by:Jaehong KIM
浮动农场是位于海洋表面的下一代生态友好型智能农场系统,不需要砍伐森林。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多样性,浮动农场由垂直农场和海洋农场组成。农场利用太阳能屋顶产生的绿色能源和100%可回收的水进行运作。
自主机械臂将智能拖拉机携带的农作物幼苗种植在田间地头。当农作物完全长成后,机器人收割农作物并将其转移到智能拖拉机上,为运输过程做准备。
智能拖拉机是未来一代环保型农业系统的拖拉机,是为VerticalFam公司运送秧苗和收获的作物的自主车辆。在激光雷达、照相机和雷达系统的帮助下,拖拉机可以自由地悬挂在需要的地方。
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放置是为了提供一个重叠的视野和360度的覆盖。由于其360度的图像识别,拖拉机没有可能导致驾驶障碍的盲点。这实现了高度的自主机动性,对浮动农场的自动作物管理系统至关重要。
海洋农场拥有种植海藻或贝类等海产作物的浮标。即将被收割的海产作物由无人机运输。在收割时,无人机利用电磁力吸附在浮标上的磁铁上,减少了人力劳动。在收割后,无人机将浮标放回海洋农场,种植下一代海产作物。
03
Pyupack
System of Common Properity of Human and Wasp
Design by: Zhang Xu、Xiaoyuhao Chen
“如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只能再存活4年。”
蜂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吃的食物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作物需要依赖蜂授粉才能存活。近年来,“蜂群崩溃症候群”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生,造成蜂群死亡,不但对全球生态环境引起冲击,对人类亦是个不可忽略的威胁。
独居蜂与蜜蜂
我们常见的蜜蜂,是群居蜂的一种,群体之间会相互扶持生活。而所谓独居蜂,是泛指不具群聚习性的蜂类。
蜜蜂同时也是具备社会性结构的昆虫。蜜蜂的族群结构中,具有明显的社会分工:女王蜂、雄蜂、工蜂,他们各工其职,其中,女王蜂的存在又具领导意味,影响整个蜂群的存亡与去留。而独居蜂并没有这样的社会性结构,他们向来特立独行,依循自己的生物本能,从羽化、成虫、交配、产卵,直到死亡。
全球蜂的数量中,独居蜂类的数量约占80%,是群居蜂类的4倍。在相同单位面积下,单一一支独居蜂的授粉能力更是普通蜜蜂的120倍。
囤蜜行为是蜜蜂为人所知的主要原因,草食性昆虫的他们,透过採集花蜜时,所产出的蜂蜜、花粉、蜂王乳等产物被世人所爱戴,同时也为商人、蜂农带来许多的商业利益;然而,独居蜂为杂食性昆虫,他们会自行摄食其他昆虫,而为子代准备食物时,会採集花粉及花蜜制作成花粉球,作为高蛋白质食物给他们。
蜂群衰竭症候群 (CCD)
蜂群衰竭症候群是一大群成熟的蜜蜂大量消亡的事件,科学家推测出几种促进蜜蜂灭亡的因素,像是太多的基因均一性,单一作物化,过度栽种造成的营养匮乏,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存压力以及其他杀虫剂等等。加上近几年来蜂蟹螨、气管螨等寄生虫。
蜂群正在为了他们的生存奋斗着,如果他们战败了,这将是一场浩劫。如果我们想继续现在的生活,必须解决现在这个难题。
设计理念
Pyupack为一套结合城市养蜂与温网室授粉的环境治疗系统。
在城市绿地发展独居蜂群。透过独居蜂出色的授粉能力,能为城市中的开花植物授粉,开花植物得以达到繁盛,而将连带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与植被茂盛,创造出一个全新且稳定的城市绿地生态圈。
城市绿地对独居蜂而言,既不会有农药喷洒的隐忧,亦有足够开花作物及食物能够捕食。而对市民而言,城市绿地的生态圈在独居蜂的帮助下绿意盎然,有利于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增加城市地景美学与经济效益、防洪防灾与净化空气污染等等。
同时,Pyupack也将城市中的独居蜂,带到温室内进行作物授粉。温室的建架往往是因为要隔绝害虫,同时也隔绝了授粉昆虫,而将城市中剩馀的独居蜂,在开花期间带至温室内进行授粉,不但能让人类粮食作物有良好的收获,也能向农家收取授粉费,用以推动整个循环,同时在花期结束后,仍有新生的独居蜂能带回城市绿地,继续为城市开花作物授粉。
巢室
依据独居蜂的习性,他们会在天然材质的管状物中产卵,如树洞、竹管等,当作子代的育婴房。
我们以木头制成巢室,提供独居蜂最佳的育婴房,给他们产卵。每一个巢室皆可以独立插入、退出蜂箱,以便我们进行拣选巢室到温室进行授粉。巢室的孔径则有不同的大小,可让不同种类的独居蜂种使用。巢室的开孔处上方有一个小突出,可作为一个小小的遮雨棚,防止下雨时过多的雨水进入,同时也可以让操作人员在抽取巢室时简单辨识巢室的上下方向性,避免伤害到里面的卵。而巢室六边形的造型,除了可以让人们更容易与蜂连结,也能增加巢室插入蜂箱时的稳定性。
主蜂箱
做为Pyupack主要环节的主蜂箱,设置在城市中的大型绿地,担任独居蜂的蒐集、居住保护、辨识、任务派给、数据统计等工作。
巢室以六边形阵列的方式,构成蜂巢的形状,且在两侧巢室的中央设置介面,宛若独居蜂在公园栖息,让人们在辨识上就能意会主蜂箱与蜂类相关。
主蜂箱上,设有影像捕捉系统,提供管理中心做大数据生物辨识,确认独居蜂生命周期的长短与产卵封盖时间,以便派送独居蜂蛹至温室进行授粉。
独居蜂环境资讯系统:
利用主蜂箱所收集的独居蜂巢室资讯,长时间的数据收集之下,便能推测出独居蜂与环境的变化数据,例如:每一年的秋季,在A公园应该会有多少数量的独居蜂前来主蜂箱产卵。可以用做环境指标参考。
副蜂箱
为了将独居蜂带至温室进行授粉,除了让巢室可以独立插拔之外,还需要一个能承载他们的载体,而副蜂箱正是为此而生。
副蜂箱的外型方正,在运送时,方便众多副蜂箱相互堆叠,也能让运送时的货车空间有最佳的利用;而上方的提把则是供操作人员提握、搬运。
Pyupack系统与流程
城市养蜂
Pyupack将主蜂箱投放至城市绿地后,众多的木质巢室吸引独居蜂前来产卵,从而促使独居蜂繁衍,并为城市中的开花植物授粉,而开花植物的繁盛,“开花”使得更多昆虫前来採蜜、“结果”使得更多动物前来採果、动物的排遗与尸体亦会滋润绿地,连带影响着其他动植物的族群蓬勃、地面植被绿意盎然.......时间长久之下,独居蜂在城市自然且具规模地繁衍,促使城市生态圈更加稳固,从而达到人蜂共荣、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目的。
独居蜂在巢室产卵时,主蜂箱上的生物辨识系统会辨别、纪录各个巢室的蜂种,并会以各蜂种的幼虫羽化时间,注记巢室的羽化时间,以利温室授粉使用;透过记录巢室数量,可以据此推算独居蜂环境数据,并呈现在主蜂箱的介面上,提供给市民参考。
温室授粉
城市中的独居蜂在长期发展过后,逐渐达到饱和状态。为了将多馀的授粉力做有益的使用,Pyupack将部分的独居蜂用在温室授粉。会选择在温室进行授粉,除了是因为温室内没有授粉昆虫可以协助授粉之外,温室的环境不存在杀虫剂,有利于独居蜂的生存。
接获到温室的委托后,根据温室作物的开花期,系统将自动匹配、挑选出生命周期与作物开花期相近的独居蜂蛹,再以副蜂箱的形式带进温室中。作物开花期与独居蜂的生命周期不同步,会造成两个后果:花期结束,独居蜂及其子代在温室中没有食物来源,从而死亡;独居蜂自然死亡,其子代尚未羽化,作物开花期一天一天逝去,导致作物授粉不完全。因此,挑选开花期与生命週期相近的独居蜂不仅能达到最高的授粉效率,同时,对短生命週期的独居蜂而言也未有损失,他们仍在生命的每一刻,仍进行著羽化、成虫、交配、产卵、死亡的生命週期。
花期结束后,温室内的作物得以授粉,人类的粮食作物能有优良的收获,同时,Pyupack也能向农家收取授粉费用,用来推动整个系统的运作,更重要的是,将副蜂箱带回城市的同时,还能将新生的独居蜂卵带回城市,继续在城市绿地中繁衍。
04
MANTIS Field Sprayer
Design by: Philipp Hart
这台农业机械的设计是为了适应现有的联合收割机产品系列。作为一个起点,这两台机器都是用缩小的矢量图来显示的,以明确产品系列最重要的设计特点。
关键的草图再次被转化为矢量图形,以便与联合收割机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完善其比例和线条。
素材来源:Behance
版权说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