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雨:仪式与日常,探索建筑自治性的表达

魏春雨:仪式与日常,探索建筑自治性的表达



建筑名称:江华瑶族水口镇如意村文化服务中心及特色工坊
设计单位:地方工作室&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师:魏春雨 欧阳胜 任榕
地址: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
建筑面积:2093㎡
设计时间:2019年
竣工时间:2021年


地方工作室这些年从类型与原型研究,到地域类型研究,一直在持续关注和探索建筑自治性的表达。


诸如2018年的田汉文化园,2019年的湾头桥乡镇中心,甚至早期的中国书院博物馆,而江华瑶族水口镇如意村文化服务中心及特色工坊是地方工作室在此基础之上的又一建筑当代性在地实践。


该项目建成后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及村民的普遍认同,也许是因为设计中采取的策略相对简单和纯粹,顺势而为选择让建筑跟当地村民自建房保持一致。


通过提取当地新老民居中的某些原真因子进行转译,尝试一种有差异性的空间建构方式,试图让当地村民在身处“异样”或“陌生”的场所中能够感知到某种“熟悉”的气息




01
场地中的新与旧

项目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原水口老镇位于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的水淹区,如今水口镇位于一片纵山环抱又相对平整的区域,是在原有自然村落树状分布的基础上,由老镇的整体搬迁扩建而成的新镇。


俯瞰全镇,安置用房、新建学校及办公楼呈现出一片片规整的阵列,与区域内自下而上衍生出来的原有自然村落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演绎着某种“对峙”关系


当地村民自建房


南向鸟瞰如意村文化服务中心


北向鸟瞰如意村文化服务中心


项目基地西高东低有约两米高差,顺着高差将场地划分为三个台地,自西向东依次为:文化服务中心、中庭戏台、特色工坊,通过连廊将其串联起来,即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


建筑顺场地高差设计


东立面局部


南侧临山的村民广场

02
空间分析


檐廊与楼梯:檐廊和楼梯是建筑中比较突出的空间构成要素,形成建筑由外而内的立体循环路径。檐廊空间在适应当地夏季炎热多雨气候的同时,也加强了建筑的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


同时,设计中楼梯不仅仅承载着竖向交通功能,也是作为一个空间要素与图式语言植入建筑空间。


檐廊空间构成


主入口立面局部


“格栅”片墙与檐廊

南侧楼梯近景

南侧楼梯近景

戏台上空楼梯与边庭

围绕着戏台的楼梯

二层檐廊与中庭的对话


戏台上空楼梯看向中庭

天井与“堂屋”:中庭戏台的空间原型来自当地新老民居中的堂屋和天井。该空间即是满足村民节庆活动的一个仪式场所,同时也是村民日常休闲的汇聚点。设计中将檐廊、中庭、天井以及戏台一同建构起“排门-院落-天井-堂屋”的空间序列关系。


天井与“堂屋”轴剖解析图


天井与“堂屋”南侧实景


天井与“堂屋”

天井与“堂屋”,从东侧看向西侧


中庭戏台举行活动的瑶族小朋友

儿童书屋和村务办公

特色工坊一层展厅


特色工坊三层展厅局部


夜晚的主立面


建筑模型




03
技术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三层平面

北立面


南立面


西立面


剖面


空间剖视


墙体砌筑解析


墙身大样


资料引述:
1.https://www.gooood.cn/仪式与日常- 江华瑶族水口镇如意村文化服务中心及特色工坊


编辑:杨卓航
责编:余屿鱼
    
    
    
    
       
       
       
       


微信公众号: 匠山行记

新浪微博 Weibo: 匠山行记

哔哩哔哩: 匠山行记

投稿咨询 / 媒体事务
微信:blunt521

邮箱:1540957767@qq.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