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未育、师从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首席宫廷女画家索福尼斯巴(Sofonisba Anguissola)

晚婚、未育、师从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首席宫廷女画家索福尼斯巴(Sofonisba Anguissola)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奥地利女大公约翰娜肖像》Portrait of Archduchess Johanna of Austria,16世纪60年代,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08 x 61cm。维也纳多禄泰(Dorotheum)2011年10月13日成交价EUR 283,300。

 

2011年10月13日,维也纳著名拍卖行多禄泰(Dorotheum)成交一幅文艺复兴晚期女画家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创作的肖像画。作品通过精细的衣饰细节刻画、生动的眼神面容把握,很好地展现了一位神圣罗马帝国公主的精神特质。

 

                        

多禄泰这件作品刷新了画家个人的成交纪录,但在灿若繁星的文艺复兴大师群中,索福尼斯巴几乎可说是越过重重障碍才为女性画家在文艺复兴晚期争取到了一个很不显眼的位置,正式开启了女性在西方艺术史上有名有姓有作品流传的存在感。

 

安东尼·凡·代克(Anthony van Dyck, 1599-1641),《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肖像》Portrait of Sofonisba Anguissola,1624,油画,41.6 x 33.7cm。英国国家信托(National Trust)。

 

17世纪著名的弗兰德斯巴洛克画家安东尼·凡·代克曾在1624年拜访过92岁高龄的索福尼斯巴,并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当时还年轻的安东尼·凡·代克看到女画家视力已经变弱,但仍然精神矍铄。他认为那次谈话教会了他关于绘画的“真正原则”(true principles)。次年,索福尼斯巴便去世了。与她恩爱半生的第二任丈夫奥拉齐奥·洛梅利诺(Orazio Lomellino)悲痛欲绝。7年后妻子诞辰一百岁时,奥拉齐奥在她的墓碑上新添铭文:

 

“致索福尼斯巴,我的妻子,肖像画创作的世界杰出女性之一......”(To Sofonisba, my wife, who is recorded among the illustrious women of the world, outstanding in portraying the images of man...)

 

可以说女画家93年的人生是幸福而圆满的,在那个时代,也是特立独行的。

 

拼爹没有输

 

索福尼斯巴最为人称道的是自画像和家人的肖像画。这是她不得已的局限,也是她可以把握的途径。

 

索福尼斯巴来自意大利北部米兰公国(Duchy of Milan, 1450-1796)的克雷莫纳(Cremona),父母皆有贵族背景,虽然不甚显赫。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艺术家父亲、弟弟与妹妹群像》Portrait Group with the Artist’s Father, Brother and Sister,1559,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57 x 122cm。丹麦大根本哈根尼沃尼瓦加德博物馆(Nivaagaard Museum, Nivå)


索福尼斯巴在七个孩子中年纪最大,其余是五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父亲阿米尔卡雷·安圭索拉(Amilcare Anguissola)让7个孩子都接受教育,并且发展自己的才华。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比安卡·蓬佐尼·安圭索拉(索福尼斯巴的母亲)肖像》Portrait of Bianca Ponzoni Anguissola,c. 1557,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98 x 75cm。柏林画廊(Gemäldegalerie, Berlin)。

 

包括索福尼斯巴在内的五个女孩成为了画家,虽然后来埃琳娜(Elena Anguissola, c. 1532-1584)放弃绘画成为修女,安娜玛丽亚(Anna Maria)与欧罗巴(Europa)因为结婚也停止艺术追求,而可与索福尼斯巴旗鼓相当的露西亚(Lucia Anguissola, 1536 or 1538-c. 1565-1568)则不幸早逝。另一个妹妹密涅瓦(Minerva)成为了作家与拉丁文学者,唯一的弟弟阿斯德鲁贝尔(Asdrubale)研究音乐与拉丁文。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棋局(索福尼斯巴妹妹下棋群像)》The Chess Game (Portrait of the artist's sisters playing chess),1555,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72 x 97cm。波兰波兹南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in Poznań)。

 

阿米尔卡雷为孩子们获得全面的教育提供机会。索福尼斯巴在14岁的时候和妹妹埃琳娜被送去向肖像与宗教画家贝尔纳迪诺·坎皮(Bernardino Campi, 1522-1591)学习。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贝尔纳迪诺·坎皮画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Bernardino Campi Painting Sofonisba Anguissola,16世纪50年代,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11 x 109.5cm。意大利锡耶纳国立美术馆(Pinacoteca Nazionale, Sienna).

 

贝尔纳迪诺·坎皮搬去米兰以后,索福尼斯巴又向柯勒乔(Antonio da Correggio, 1489-1534)的一个学生贝纳迪诺·加蒂(Bernardino Gatti, c. 1495-1576)学习。她可能在贝纳迪诺·加蒂那里学习了三年(1551-1553年)。

 

尽管索福尼斯巴与当地画家的学徒关系开创了女性被接受为艺术生的先例,但社会惯例使她不能像男性画家一样临摹裸体,不能研究解剖学,因此无法架构复杂场景,也不能参与大型宗教类题材的绘画创作。不过年轻的女画家仍然找到了自己的角度。她画自己,画家人,画师友,在简单的构图中表达人物的真实情感。在她最著名的作品《棋局》中,索福尼斯巴将肖像画与风俗画(genre painting)融合,开启了一种新的肖像画氛围,实为艺术史的先例。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自画像》Self-portrait,羊皮纸油画 oil on parchment,8.3 x 6.4cm。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在一幅微型自画像(miniature self-portrait)中,索福尼斯巴将父亲的名字阿米尔卡雷(Amilcare)拆解成字谜画在一块大奖章(medallion)中央,并举于胸前。画中少女状态的艺术家通过这种形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敬意和他对自己一生重要性的肯定。也许阿米尔卡雷对女孩们的教育投入初衷来自当时的时代氛围,是让她们将来成为更好的妻子、伴侣、母亲,但重要机会的赋予终究会打造一些特出的灵魂。


非正式老师:米开朗琪罗

 

1554年,22岁的索福尼斯巴去罗马旅行兼绘场景与人物,被另一位知晓她作品的画家引荐给米开朗琪罗。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被小龙虾咬住的阿斯德鲁贝尔》Asdrubale Bitten by a Crawfish,c. 1554,黑色粉笔、木炭、棕色纸面 black chalk and charcoal on brown paper,33.3 x 38.5cm。那不勒斯卡波迪蒙特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apodimonte, Naples)。

 

索福尼斯巴画了一幅笑着的女孩给米开朗琪罗,大艺术家则要求她画一幅哭的,于是她画了弟弟阿斯德鲁贝尔(Asdrubale)被小龙虾咬住的瞬间,立刻获得了肯定。之后米开朗琪罗就以这样一种非正式的方式指导了这位女弟子两年,并且把自己的画本给她让她以自己的方式临摹。

 

卡拉瓦乔(Caravaggio, 1571-1610),《被蜥蜴咬住的男孩》Boy Bitten by a Lizard,c. 1594-1596,布面油画,66 x 49.5cm。伦敦国家艺廊(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这幅有趣的肖像与风俗相结合的作品可能还打动了卡拉瓦乔。他的两幅《被蜥蜴咬住的男孩》应该是借鉴了索福尼斯巴的动作设计。当然两者有很明显的风格区别。虽说索福尼斯巴的时代矫饰主义(Mannerism)盛行,她的风格仍然有很浓重的文艺复兴盛期影响。

 

西班牙王室首席女画家

 

索福尼斯巴不仅仅以自画像为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主体正名,甚至直接在画中画自己作宗教画,显示了她一反当时女性只能作为被动被描画对象的勇气。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自画像》Self-portrait,1556,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66 x 57cm。波兰万楚特城堡(Łańcut Castle)

 

一往无前的女画家渐渐在艺术圈崭露头角。1558年在去往米兰给阿尔巴公爵(Duke of Alba)画完肖像后,索福尼斯巴被公爵推荐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Philip II of Spain)。这成了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1625),《西班牙王后伊丽莎白肖像》Portrait of Queen Elisabeth of Spain,c. 1599,68 x 54cm。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时年26岁的女画家在西班牙宫廷待了整整14年,作为宫廷画师和王后的女侍臣(lady-in-waiting)。实际上她不仅仅给王室成员画了许多肖像,也担任了一众热爱艺术的王后与公主的绘画老师,特别是与国王的第三任妻子伊丽莎白(Elisabeth of Valois)关系甚好。宫廷肖像画比给家人画画涉及更多复杂的衣饰细节,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索福尼斯巴都处理得很好。

 

 在伊丽莎白去世后,国王给年近40的索福尼斯巴一大笔宫廷画师的酬劳和嫁妆,并安排了一桩贵族婚姻。1571年,索福尼斯巴嫁给了法布里齐奥·蒙卡达·皮格纳泰利(Fabrizio Moncada Pignatelli),西西里总督帕特伦王子(Prince of Paternò, Viceroy of Sicily)之子。据说丈夫支持妻子的绘画事业。同时,西班牙王室还给女画家发退休金继续鼓励她创作、提携后进。在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后,索福尼斯巴实际上以自己因绘画而得的财富照顾了弟弟妹妹。

 

完美谢幕

 

1579年,女画家的第一任丈夫神秘去世。两年之后她在旅途中爱上了一个船长、商人奥拉齐奥·洛梅利诺(Orazio Lomellino)。尽管弟弟反对,她还是与他结婚了,并恩爱余生。女画家没有生孩子,但是与继子及侄子、侄女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晚年,女画家还创作了许多宗教题材作品,可惜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在视力急剧下降后,索福尼斯巴成为富有的艺术赞助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在索福尼斯巴身后,众多女艺术家被她感召而崛起,并在更大的自由中进行更具反叛精神的创作。女性一直在创造,自此慢慢被看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艺术史”(ID:World_history_of_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