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红:心经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 大米艺术

王育红:心经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 大米艺术

王育红  心经  32×30cm




心经,谈论如何用心,历来像神秘咒语一般,抚慰着人的心灵,文字优美流畅,富有诗意和想象力。如果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打开心经,会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一个人的王育红

文/施晗

去年此时,在顶着疫情无处可行的网络世界里,我初识年龄长我一轮多的王育红。他的名字最先是随享受批评——全国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名家个案研究成员的身份进入我视野的。初读他的书法,便感觉王育红就不是一位安分守己,只会驻足在传统里面打转的守旧派,字里行间,他早已与所谓的传统绝尘而去,成为当代书法领域有影响力和先锋精神的探索者。后来,我在山东马德田家里看到他一件早期对联,虽然保有早年传统书学痕迹,但他作品里面更具有一种写心的意味,思想已经凌驾于笔法之上,从其书法行气里面,呈现给我们的也是一个另情别调、前卫酣畅的当代书法新取向。
昨日的王育红究竟怎样,我并不清楚,能够找到的有限文字和图像,仿佛也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也从来没有向王育红探询过。但是,我私下揣摩并愈加笃信,正是书法语境的转变和他那份深藏于心的不安分,推动着他不断颠覆前行。      
正在经历严峻考验的灾难之年,社会在疯狂变幻,生命正以主体身份再次重返人类意识,对于艺术家来说,学术和市场的博弈,正在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影响着创作。时代的发展需要艺术家做出新的选择。是被动跟随还是主动出击?聪敏如王育红显然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他跃过市场的藩篱,以纯粹的姿态,挺身于当代书法创作之中,又以一种更宏大视野的艺术家的雄心和野心,赋予中国书法以当代品格和气质,与未来艺术进行平等对话、交流。
说王育红与传统绝尘而去,既是一句调侃,实际上他确实也在自觉地跳脱传统的某些陈腐气。但是,他并未也不可能丢弃已经深入到骨髓的经典的传统书法根基。他巧妙地借取传统文化、书法丰厚的资源,但又力图以当代艺术思维来驾驭书法媒材;既与传统文化相联系,又与之相差异。他从具象的传统书法走向更具艺术概括力的当代书法。无论是过往的二王帖系、碑学大道,还是当下的民间取法,都以少胜多,由此及彼,充满隐喻的自我符号,令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有人曾告诉我,王育红进入当代书法,更多靠的是灵性和直觉。我曾经信以为真,被一脸平民化憨相的王育红所惑。但是,当有机会听他吐露心声,看到他新近撰写的这批一个人的心经作品,才发现他对人生、社会、中外艺术乃至未来有那么多深刻而精妙的形而上表达。
王育红走向当代书法绝非误打误撞的偶然,而是他自觉理性的必然选择。但任何一条新的道路的开辟,总是伴随着怀疑和不被看好;诚如书法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书法同时也是人与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对站在它面前的每一次感知的测试。如果剥离了人与人的世界,艺术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王育红心经作品  



  ▶


王育红(煜轰),《中华名家》书画专刊主编、中石化书协隶书委员会主任、北大名家工作室导师、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美院特聘教授、“德艺双馨”书法家。

作品曾获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二届楹联大展银奖、三届楹联大展提名奖、河南省“五四”文艺金奖、省政府“大象奖”。入展全球华人书法大展、近现代名家书法大展及全国届展、单向展26次,参加近现代名家书法大展、全国代表书家作品展、全国60年代书家展、中国书协第十七届自吟诗作品展等国家级邀请展50余次。






43×29cm

21×18cm

16.5×19.5cm

42×25cm

24×38.5cm

24×33cm
王育红的作品总是有某种出人意表的东西,他试图超越书法笔墨的规范和程式,达到自由之境。我想这是所有以当代艺术家自命的书法家的追求。


从形式上看,他的书写状态显然受到了碑学兴起以来,特别是古代民间书法遗存受关注以来,对超越模仿、放浪形骸的表现精神的追求。同时,他亦对书法作品的图式问题有颇多奇想,突破了书法的传统形制,而与当代水墨实验声息相通。


元人有言,“吾画不过逸笔草草,聊以自娱”,而在当代艺术空间中,对创新意志的崇尚不仅提供了艺术家自我肯定的动力,也提供了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方位。所谓“一为书家,便无足观”,斤斤计较于点画绳墨,局促如辕下驹,固然事关干禄,但终究会对书法传统之博大知之甚少,对艺术的真意知之甚少。


王育红是艺术家,走过多年的探索之路,已经使他具备了通过书法,参与当代艺术重大价值议题的能力。         
                                       
——木木堂  曾翔

37.5×15cm

15.5×21cm


32×14cm

19.5×16.5cm


17×11.5cm

22.5×11.5cm
王育红在经历了严苛的传统训练并在国内书坛取得成绩之后,迅速将自己从鲜花掌声中撤离出来,自觉屏蔽了各种各样的名利诱惑,读书、写字、喝茶、聊天,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和极简生活中,自由自在、不亦乐乎。


同他日复一日的极简化生活状态一样,王育红近年来开始对于书法创作极简化的思考和实践,他努力在寻找并探索着回归书法原生状态的路径和方法,并大胆地将其付诸于创作实践。


从他最近这批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心得与收获——在看似横冲直撞甚至有些乱七八糟、蛮不讲理的字迹形态中,将碑版的朴茂与简牍的奇肆、残纸的率意、魏晋墓志的生拙和金文中的浪漫整合在一起,信手挥运之间,简约而不简单,轻松自然,酣畅淋漓,由有法进而求无法,做到简不逾规,化而有矩,在充分展现自我的同时,作品的点画墨色中又随处可见传统的基因。这其中蕴含的难度和高度,是时下照猫画虎、集字成篇的所谓创作无法企及的,王育红对书法的思考及其创作应当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刘峥

20×29cm

25×35cm

23.5×37cm

29×43cm

25.5×36.5cm

22×31cm

27×32cm

王育红于书法很是痴情,一直保持着初恋的那股劲,一意孤行,渐行渐远,所以看懂他、了解他的人也越来越少,但他依然故我,乐此不疲。

这次心经作品,有幸见过大部分原作,甚至看到他的书写过程。感觉到他心里有很多东西要倾诉出来,那点画间仿佛有血喷涌而出,让人激动不已,我知道书法就是他的宗教、他的佛!

面对他的心经作品,我注目行礼,心底默念一声阿弥陀佛!

——柴天鳞


29.5×33.5cm

30×31.5cm

32×34cm

70×14.5cm

69×23cm

43.5×71cm


24.5×29.5cm
每每看到王育红的书法作品,都会有去想,他最近在思考哪些问题,这种反射是基于我对他平时的了解。对于书法创作,育红兄没有想法是不轻易动笔的。读书思考是育红的日常生活里的一部分,特别在书法的学习上,因为思考一个问题而彻夜不眠是常有的事。也难怪沃兴华先生和石开先生都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兴趣,并且沃兴华老师在一篇文章里谈自己发表的这部分作品时,公开说有几件作品是临王育红的,还谦虚地说没临像,一开始我想这是先生的自谦。不过事实还真是沃先生说的那样。后来和沃老师一次聊天中,了解到,先生确实惊讶于王育红的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了。           
 
在书法艺术功能越来越远离实用的年代,虽然我们不能忘记传统 ,但只是简单的重复传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开拓继承的精神,所以书法的内容已远不止埋头书写就能做好的一门艺术了。育红兄在不断的读书思考下,他的想象力也愈加丰富和敏感了,作品也越来越丰富和奇妙。


——巩海涛


34×30.5cm


31×34.5cm


29.5×34cm

45×24.5cm

30×37cm

22.5×34cm

39×38cm
育红在四川给我看他写的《心经》书法,纸篇纵横,洋洋洒洒,歪歪扭扭,隐隐瑟瑟,脏脏兮兮,坑坑哇哇,满纸都是他自己的模样,我看到他心里的苦。育红固执的迷恋他营造出来的氛围气象,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心经》文本,笔笔涩逆,渐行渐空。


他说,微拍堂咋拍不高呢。


有鸟飞过, 真实不虚。


——李逸之

13×41.5cm


17.5×10cm

8.5×43.5cm

16.5×23cm

25×24.5cm

10×54cm

17×44.5cm

14.5×45cm
在川文艺的那段时光里,他的状态我是清楚的。教学当中有趣、生活当中很有情、醉酒之后有乐。人的纯粹,很少有遮掩修饰的,他时常会提及事物的两端性,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就能发现这种讯息。或恬静不语,仿佛得道高僧一般处之泰然。或似一壶烈酒,静心思忖之时只觉够味。


——晓潼

14×37.5cm

19×54.5cm

47×42cm

46×51.5cm

47.5×44.5cm

52×48cm

46×51cm


34×44cm


91×14cm

43×35cm

52.5×54.5cm

24.5×34.5cm






▼▼

更多名家精品

点击图片进入名家专场收藏馆

■  END ■

/

出品人 | 施晗  

主编 | 李妙染   责编 | 赵国林 王景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zouxun01



寻找平凡世界的艺术支点
往 期 回 顾
观点 | 中国式审美  乐山大佛变“小鲜肉” | 8000个农民工“造假名画”28年 |楼兰残纸 | 田蕴章炮轰王镛范曾为徐悲鸿补画有多少展览在自欺欺人 |  没有审美,世界与你无关 | 杨开慧的书法,字比人老 
人物 | 徐生翁 | 沈曾植|谢无量 | 黄宾虹 | 于右任丨井上有一 | 沈鹏 | 孙伯翔 石虎 | 朱新建 | 朱关田 | 王镛 | 石开 | 刘正成 | 沃兴华 陈国斌 | 邱振中胡抗美 陈忠康 | 白砥 | 鲍贤伦 | 刘彦湖 | 王冬龄 | 陈振濂 | 张旭光丛文俊 | 乐泉 | 杨涛 | 一了 
8090档案 王赛 | 周治锐 | 贺进 | 丘新巧 |  | 裴满意王浩 | 王云庵   
施晗对话 | 曾翔 | 伍灯法师 于明诠胡抗美 | 齐剑楠 | 徐忠平 肖文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米艺术”(ID:zouxun1949)。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