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菊渊:风景园林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

汪菊渊:风景园林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

园林艺术,在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1年,园林专业教育才形成了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


而这一切,离不开风景园林界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士汪菊渊教授的辛勤努力。




△汪菊渊(1913-1996)



甚至可以说,汪菊渊教授与园林专业教育的诞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他既是我国园林专业教育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园林学学科理论的奠基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园林事业不断开拓。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汪菊渊教授的学术生涯,感受一下他那“菊映华夏,德厚如渊”的风采。



△晚年的汪菊渊教授。


年轻时的汪菊渊先生,最早在苏州的东吴大学化学系读书,后来转学到了南京的金陵大学农艺系,主修园艺、副修农艺。


毕业之后,他到庐山植物园担任技术员,在两年之内积累了大量观赏植物方面的知识。


1936年,汪菊渊回到了母校金陵大学,在园艺系负责普通园艺学和花卉学的教学工作。未来的“梅花院士”陈俊愉就是在这期间成为了他的学生。


后来,金陵大学受“七七事变”影响,迁至成都办学。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汪菊渊在四川、重庆一带调查了多种园林观赏植物,陈俊愉也成了得力助手。




△1941年,汪菊渊(右一)与同事在四川成都望丛祠前合影留念。



按理说,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汪菊渊会成为一位出色的植物学家。


但抗日战争结束后,汪菊渊对陈俊愉说:“你把梅花研究接着搞下去吧。至于我,已决定专心致志地研究中国园林史了!”


不久,汪菊渊毅然北上,陆续在北京大学园艺系、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前身)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教书。




△北京林学院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前身。



1951年,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营建系主任兼任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梁思成教授深感园林方面缺乏人才,就与汪菊渊、吴良镛等人商量,由农大和清华共同培养造园人才。


用他们的俏皮话来说,就是“两个鸡孵一个蛋”

就在当年,“造园组”在北京农业大学创立,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于1953年培养出我国第一批园林(造园)专业毕业生。



△汪菊渊(前排居中)与师生合影。



此后几年“造园组”经过多次变化,全体师生于1956年被调至北京林学院

由于当时举国上下全面学习苏联,所以“造园组”被改称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由汪菊渊担任副系主任。


在随后的几年中,孙筱祥、周家琪、李驹、陈俊愉、余树勋陆续加入该系。园林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另外,孟兆祯院士1956年从“造园组”毕业后,因为选择留校任教,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




△1956年,汪菊渊教授参加北京郊区荒山绿化活动。


人才多了,想法也多。


大家在专业发展方向和办学方针上出现不同看法,这直接导致园林教育之后分裂成了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两个方向。


而据陈有民教授回忆,全面学习苏联还导致系内设置了一些用处不大的课程;再后来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园林系被撤销,园林教育遭到否定……


可以说,我国的园林教育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坎坷之路,为后人提供了无数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汪菊渊与余树勋的来往书信。

在这期间,汪菊渊离开了大学校园,到北京市园林局负责领导工作。


尽管长期担任繁重的行政工作,他一直在挤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工作,为改革开放之后风景园林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8年,国务院决定出版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甚至为此专门成立了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在这部百科全书中,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三个学科被合编为一卷。汪菊渊作为该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之一,主编了园林学科,并且明确提出:


园林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建筑、城市规划两个学科并驾齐驱。




△汪菊渊在北京园林局的办公室内。



更可贵的是,汪菊渊高瞻远瞩地指出:


园林学的内涵和外延是随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发展,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大。


在他心中,整个园林学研究领域分为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大地景物规划三个层次。而传统园林学是园林学的基础部分,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才是今后建设国家的工作重点。



汪菊渊考察圆明园遗址。


因此对园林工作者来说,不能以园林论园林,应树立整体观和系统观,着眼于以整个国土为范围的大地景观。


汪菊渊勾勒的园林教育体系,为确立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学科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指出了方向。




△1983年,汪菊渊的学生宫晓滨创作的画作。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汪菊渊竭力把园林学术理论运用到国家建设之中。


无论是参加城市园林绿化研究规划,或是保护风景名胜资源,还是远赴海外宣传中国园林建设成就,都离不开他的身影。



△汪菊渊在评审黄帝陵的现场考察。


他不但创立了园林专业,确立了园林教育体系,而且参与恢复、筹备了中国园艺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一系列组织。


1995年,汪菊渊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士,这在风景园林学科历史上属于“零的突破”。


而他的学生陈俊愉和孟兆祯,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士。




△汪菊渊、陈俊愉、孟兆祯3位院士的学术思想研究著作。



晚年的汪菊渊,致力于整理出版一部全面又系统的《中国古代园林史》


无论是园林专业还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都在大学期间学过中国园林史,见过各种版本的园林史学术著作。


这些著作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它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苏州、扬州、顺德、东莞、番禺、佛山几个地方。



△1990年,汪菊渊在全国政协视察东北时签到。


而汪菊渊编著的这一部《中国古代园林史》,除了讲述以上地区之外,还涉及到保定、常熟、太仓、嘉兴、芜湖、南昌、武汉、兰州、银川、日喀则、泉州、台湾……为后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献资料。

为了完成这部作品,汪菊渊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就搜集查阅了大量古籍善本。




△汪菊渊院士家属向中国园林博物馆捐赠的部分藏品,侧面记录了汪菊渊院士生前治学、授业、科研、实践等方面的伟大成就。



另外,他几乎跑遍了书中提到的所有城市和名山大川,获得了丰富的现场考察资料,并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初稿。


但令人惋惜的是,第十二章的内容尚未修改完毕,下半部的插图还没校对完成,他就在1996年带着遗憾逝世了。



△汪菊渊在新疆苏公塔礼拜寺考察。

2006年,也就是汪菊渊教授逝世十周年之后,这一部学术遗著经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整理,终于正式出版,并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迄今为止,这是风景园林学科著作所获的最高荣誉。


而为此书倾情作序的,正是当时88岁高龄的陈俊愉教授。




△《中国古代园林史(第二版)》。




汪菊渊教授作为园林领域的一代宗师,为国家培养了不计其数的园林人才和领导干部,在教学、行政、社会活动和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相信在“绿水青山”的时代大背景下,后起之秀能够继续开拓新的“境遇”。


关于汪菊渊院士的学术生涯,这次就分享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园林先贤的成就和故事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系园景人(ID:xyzwin)原创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输入“转载”授权,请注明来源!

菊映华夏,德厚如渊,今天您在看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园景人”(ID:xyzwi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