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赏兔子,中外画家笔下兔子的身临其境之感

兔年赏兔子,中外画家笔下兔子的身临其境之感


送虎年,迎兔年。“兔”在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也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以“兔”为像,这样的作品从古至今都以不同方式展现出来。

《双喜图》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兔子画作。绘有两只喜鹊,正向一只野兔鸣叫。

崔白《双喜图》(宋)

画面上,树枝和树叶在狂风中晃动。一只喜鹊立于枯树之上,另一只从画面右上方飞入。它们用工笔写实的技法,喜鹊的羽毛突出了质感,还有带着愤怒的神情;野兔听见喜鹊的叫声,谨慎地翘起前腿、回首探望,皮毛以笔尖簇点,层层晕染,隐去了轮廓边线,这种细致的勾画,在十倍放大镜下,都显得皮毛十分鲜活。画面构图精巧,野兔和喜鹊各占相对应的两边,相互呼应,使得整个画面动中有静,意境丰富。

崔白《双喜图》(宋)局部

《梧桐双兔图》是集描绘玉兔祥瑞御传统美学于一体的佳作。双兔全身洁白,兔毛用工细笔法画,皮毛的质感强,双目以焦黑圈点,眼珠用白色点出亮光,显得晶莹透明,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且双兔的动态新颖生动,神情活灵活现。在含蓄地点明题意的同时,也将画家那种富于诗意的高情逸致融注到双兔之中。此画笔墨松秀,造型生动自然,章法疏密相间,生活情趣饶足,十分惹人喜爱。

冷枚《梧桐双兔图》(清)

描绘的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前左脚提起,仰头凝视天上的圆月。兔子的绒毛洁白、光亮,这种色彩的厚重感是反复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描绘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画面以全景式构图,青绿设色的山石,竹子枝繁叶茂,桂花在风中飘香,一轮圆月高挂夜空,一只洁白的兔子试图抬起前腿拜月祈福。据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此图用笔工细,一丝不苟,构图丰满,但繁而不乱,意境清幽。款“弘治乙卯秋云湖陶成写,时在辽左”,钤“云湖陶成”印一方。按“弘治乙卯”为公元1495年。

陶成《蟾宫玉兔图》(

不仅中国的画家喜爱兔子,兔子在西方艺术史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在,跨越百年,兔形象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大众面前,不少闻名世界的艺术家作品中都以兔子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丢勒的野兔作品,是艺术史上最为著名的兔子。他先用淡淡的水彩铺了一层底色,然后耐心地用不透明的树胶颜色画出一排排线条,运用丰富的技巧去描绘毛皮的质感、空间与秩序。他根据毛皮在兔子身体上的部位,把这些线条的长短、疏密、方向处理得各不相同,最后又在个别的地方添上了明亮的白色。明暗对比的处理手法以及投在地上的阴影使兔子看上去具有坚实的立体效果。最后,丢勒把他名字的字母组合以及当年的年份标志在画面最显眼的位置上,表明他认为这是一件最终完成的作品。


阿尔布雷特·丢勒《小野兔》

在欧洲艺术中,兔兔在神话与民间故事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有些民族以兔为神,有些宗教文化中兔子则象征邪恶,普遍还认为兔子是能生多产的标志。自古以来,认为兔子具有神性的文化不在少数,埃及神话中的伊西斯、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都和兔子有着密切的联系,兔兔还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化身成的诸多动物之一。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名画《圣母与兔》更是描绘了白兔在圣母玛利亚身旁纯洁美好的形象。

提香·韦切利奥《圣母与兔》

看了这么多艺术品中的兔子形象,想必大家新的一年充满希冀,在兔年即将来临之际,爱丽丝祝愿大家“兔”飞猛进,万事胜意,跨越过往,共赴新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丽艺术宫殿”(ID:gh_85b5d13bdb1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