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Holder专访】莫斯科艺术家安东·谷迪姆:数字藏品连接了有身份认同感的粉丝和藏家!

【TopHolder专访】莫斯科艺术家安东·谷迪姆:数字藏品连接了有身份认同感的粉丝和藏家!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为刚刚入驻微博数字藏品平台TopHolder头号藏家的莫斯科艺术家,@古怪的谷迪姆视界_OFFICAL对平台很看好,以及希望更多的创作者能参与其中并与TopHolder这个平台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他表示道:“保重,吃点胡萝卜,且永远保持好奇。我们TopHolder见!”。与此同时,他也与我们共同探讨数字藏品相关看法,以及聊一聊了他的系列数字藏品《ME&MYSELF系列》。


一、莫斯科艺术家:安东·谷迪姆(Anton Gudim)

安东·谷迪姆(Anton Gudim),莫斯科艺术家,他脑洞清奇、心思细腻,作品主要以单幅、两格或者四格画作为主,极少旁白,纯粹把控画面感。作为红遍社交网络的艺术家,他擅长用简约的画面描绘生活中让人意料不到、有时甚至是荒谬可笑的现象,主题往往与职场、个体存在以及社会现象有关,时而让人忍不住爆笑,时而迅速戳中人的痛点,继而引发深思。他的创作故事争相被各大媒体报道,包括英国卫报、美国著名科技文化媒体THE VERGE、知名生活美学新媒体杂志VOICER、视觉艺术与设计杂志BoredPanda等。作为深受社交媒体喜爱的艺术家,如今Gudim每发表新作,都刷爆全球网络社区与朋友圈。


图示:莫斯科.艺术家-安东·谷迪姆(Anton Gudim)



二、艺术创作:充满现实主义诙谐色彩

对于艺术创作,安东·谷迪姆(Anton Gudim)表示:“我喜欢观察城市的景观,特别是与人的互动,我将这些场景转化为思考背景:或是互联网上的社交媒体世界,或是现实中的职场生活,还有诸如咖啡店、地铁、马路、户外、家里等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无论是线上(互联生活),还是线下(实体体验),这些场景都是现代都市人频繁出入的空间,而我在其中捕捉闪光点,使我的观众产生代入感与共鸣。世界瞬息万变,但我总有办法找到其中的乐趣与惊喜。我带着现实主义诙谐色彩,持续在单调与重复的日子中进行思考,在旧事物中寻找灵感,在熟悉中揭露陌生。我保持自己思考状态的敏感,这种敏感像是一片滤镜,通过创作在尖锐中去澄清表象之下的世界。”


图示:把帽子看做甜筒,所以可以给帽子加上冰淇淋,变成一个甜筒——这是都市里的现实浪漫主义,是Gudim表达慰藉的方式——用一个甜蜜的符号,比如冰淇淋作为引子,牵引都市人踱步至做梦的片段:无需宏大叙事,一汤匙的冰淇淋足以让美好小憩。





图示:AG作品-Gudim作品常常介入社会现场的大熔炉,客观、真实的陈述与呈现这些“社会展品”


以及说到未来的创作方向,他也表示:“创作好像一个救生圈不允许我被单调的淹死。在未来我依然不会追求标准与迎合,如果人们可以预测销量的话,那么我们就只会有票房电影和热门歌曲。我不知道公众是否会接受我的下一个作品。我的作品通常是比较自我和主观的,所以对我来说这绝对是难以预测的,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想法与情节。我虽然一直在观察这个世界,但总保留合适的距离与分寸,踩着自己的节奏行事。我试图让作品蕴含以上两者的气质:那便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织,共振出想要“直面残酷现实”却又“不离弃温柔的”的新人类情怀。”




图示:AG作品-“高光时刻”的反向聚焦,功绩过后的“倦怠”现实



三、数字藏品:连接有身份认同感的藏家

对于数字藏品,艺术家安东·谷迪姆(Anton Gudim)表示自己是成长于21世纪的原著社交媒体艺术家,他认为:“互联网时代,藏家对于藏品的偏好,是社交媒体上的新潮流,数字藏品附带的身份认同感正在形成独特的圈层,它已经成为社交的媒介,连接起有相同身份认同感的人群。数字藏品将始终处于现在和未来的粉丝、藏家参与艺术对话的最前沿。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交媒体把数字藏品添加到他们的生态系统中,鼓励大家在平台上的参与度,让这些互动在观众与艺术品、艺术家、藏家之间迅速的建立连接。”



四、数字艺术:社交媒体塑造了现在的自己!

可以说我是在互联网中成长的艺术家,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也塑造了我。曾经有艺术评论家将我的艺术创作风格“Gudim类艺术创作现象”称为21世纪原著网络艺术家(Cyber-Illustration Artist)范式,即一种介于Netizen(原著网民)与Cyber-dissident(网络异见人士)之间的创作派系,这种派系坚持自己的风格/主张,基于网络生长,谙熟互联网的语言,我利用这种语言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我的作品。

图示:@古怪的谷迪姆视界_OFFICAL 微博主页&首个数字藏品



五、AG精选系列数字藏品

最后,TopHolder精选了莫斯科艺术家安东·谷迪姆(Anton Gudim)的系列数字藏品《ME&MYSELF》、《YES,BUT》,一起走进AG的世界。
通过分离或自我置换的认识过程,我和我自己经常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当大水晶的光环不在,当消费的气球不断膨胀直至爆炸,我们会缩回个体存在本身——在此,福柯笔下的规训社会已进入到当代的个体精神规训:比起他人的剥削,自我剥削更加严重的导致了自我的崩溃。这是一个讲究功绩的社会,其典型生活范式便是“积极生活”,而“自律”背后的控制与失控的落差失衡,将导致更深层次的焦虑。


图示:《ME&MYSELF》系列


Gudim是一位洞察人世间的高手,他不厌其烦地描绘一种两极反差:往往是A面的美好和B面的赤裸真实。当镜头拉远,人们恍然:AB乃是无差统一体。


图示:《YES,BUT系列》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数字藏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一键收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头号藏家”(ID:topholder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