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以“多维的绿·共享的城”为主题,吸引了333所高校、310家设计机构、9668人次参与,共征集到2592项作品(其中,省外作品数量占比首超50%)。经专业评审和社会公示,共产生181项“优秀作品奖”和104项入围奖,省外单位获奖作品占比达36.7%(其中,学生组省外获奖作品占比达63.3%,首次突破60%)。
参赛者聚焦与绿色发展关联的各类空间,创作了一批亮点纷呈、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近期我们将逐步推出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获奖作品解读,期待能为推动“双碳”目标下城乡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思考启迪。
第八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铜奖作品【职业组】
作品编号 | B121-000655
作品名称 | 下个屋顶见!
设计机构 | 江苏政泰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获奖人员 | 黄晓丹 曹家榕 陈宇 王斌 叶勇
获奖情况 | 紫金奖铜奖、优秀作品奖(职业组)一等奖
◎作品视频
◎ 主创人员
主创人员(从左至右):
黄晓丹 叶勇 王斌 陈宇 曹家榕
南京御河新村片区于1960年代建成,原多为当地国企的职工用房。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不少房屋已经成为危房险房,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我们团队的前期调查中,居民们普遍想拥有小院里的一片绿野,享受芬芳;在社区里的活动空间,闲话家常;拨开被晾衣架和电线网占满的屋顶,星斗青光。由此,我们以御河新村片区老旧住区为设计对象,通过建筑功能的改造提升,让社区焕发新活力,让居民们共享城市多维发展的新生活。
方案讨论
设计以“共享、共创、共生、绿色低碳环保”为理念,梳理原有住区空间资源,尽量在保留原有建筑自身结构的前提下,采用空间错位的手法,提升空间利用率。
改造示意图
设计策略示意图
设计注重公共场所的塑造,在楼与楼之间“疏经点穴”,通过玻璃盒子的植入,提供单元间公共室内活动场所;以增加阳光房、首层局部架空等方式,增加共享娱乐空间;同时,布置公共绿地,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公共空间布局
设计采用架空底层和屋顶的方式,促进场地内空气循环。设置净水池收集雨水和生活污水,将其过滤净化后进行二次利用。利用屋顶架空和设置种植层,形成天然保温隔热层,降低建筑能耗。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社区使用。改造升级屋顶空间,构建生态节能系统,实现风热循环和光电循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架空底层和屋顶设计
设置净水池
设置太阳能光伏板
改造后的日照分析
基于对小区居民居住空间改善意愿的调研,设计方案重新划分建筑空间布局,形成不同的户型结构,以适应各类人群的多元需求。适当增加厨卫空间,调整立面开窗,扩大南向采光面。采用方便安装和使用的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共筑生态社区。
户型调整
便于老人使用的无障碍措施示意图
太阳能光伏板的使用与收起示意图
实现空间的复合利用:一层架空出来的空间,既可以提供更多的停车空间,也可以转为为社区居民开展演出活动、课堂宣讲、疫情防控等公共空间场所。
共享空间示意图
因地制宜增设绿色空间:通过增设太阳能光伏板、尽可能地回收利用场地原有的材料等设计方式,推动零排放、零消耗绿色生活的实现。
生态空间示意图
主创团队作品自述
屋顶空间能否成为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何分类打造?
王斌
我们认为屋顶是社区公共空间的一个构成,具备一定的开放共享属性。为响应“多维的绿·共享的城”的赛事主题,我们在设计上利用交错手法创造出不同位置、不同景观效果、不同活动功能的屋顶,通过小型景观绿地设计、活动设施设置等手段,形成不同主题的活动场所,并通过楼梯等通道的衔接,使不同的屋顶空间彼此交错相连,形成流动开放、叠合共享的公共活动场所。
不同景观效果、不同活动功能的屋顶设计方案
如何解决房屋空间错位引起的住户隐私、住户辨识度等问题?
叶勇
设计充分考虑了住宅私密性规范要求,在使用上将屋顶空间细分为完全开放性质和半开放性质:前者作为楼栋间的公共活动场地,形成人们交流、驻足观景的场所;后者则分散布置,弱化交通联系,强调组团共有,形成睦邻活动单元。同时,我们在公共空间布置绿植、柔性材料,减弱声音的传递;在住户靠近平台的位置,结合室内功能布置高窗、小窗,设置单向透视玻璃,确保住户的隐私。在归家动线上,打破了原有的单一交通联系方式,设置了不同的归家路径以供居民们自由选择。
方案效果图
左右滑动,查看决赛现场花絮
安军
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作品围绕既有老旧社区更新改造课题,在维护原有邻里生态的基础上改善、活化城市居住空间。作品采用错位空间布局、共享多维空间、建立新生态系统等手法,创建了流动开放、叠合共享、层次多样和绿色生态的社区更新改造模式。在传承社区文化、改善邻里关系、提升宜居品质,为居民奉献新城市生活方面,提供了相对完整、细致、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建议作品在社区的改建或新建方面的表述更加明确清晰。
(作品内容及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附件:《下个屋顶见》作品图版(点击查看)
— END —
审 核 | 何伶俊 何培根
编 辑 | 姚梓阳 黄宜乐
校 对 | 邱 蕾
往期推荐:
【作品解读】
作品解读 | 对北荷兰循环农业的可能性进行的深度景观空间探索
作品解读 | “挤”出来的空间【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新园公社——对青年居住模式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微观分形——城中村居住新解【郑州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Isomatic 异构体-充斥着色彩和虚构人物的混乱游乐场
作品解读|一个不完整的无边界地图集 An Incomplete Atlas of Non-borders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Blind Park 盲人公园-把无法看见的变成可感知的
作品解读|City Nomads 城市游牧民族-新的变化,新的时代,新的居民
作品解读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作品解读|伊斯坦布尔防灾中心 Istanbu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作品解读 | 为马德里附近的 Tetuán 建立一个新的维修中心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丨第五届天华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流动制造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清园春韵---“新宋潮“特色文旅体验中心设计
作品解读丨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福建土楼(南靖)保护与活化利用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开封时间 TIME ON/OFF
作品解读丨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银色田茂 情动预愈--全龄友好的村落式银发小镇再塑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深度解读——衍聚-倚巷折坊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深度解读——迷宫城市
【项目解析】
项目解析丨建筑师自宅 | 看卒姆托、贝聿铭如何打造自己的家?
项目解析丨脑洞大开“首尔环路”,建筑浮于天空,进行人工光合作用
项目解析丨PC&P击败扎哈和同济院、OMA赢得宜宾高铁枢纽门户区城市设计
项目解析丨在·野:云南建筑传统研究展-FIELDS OF BEING: TRADITIONS OF YUNNAN ARCHITECTURE
项目解析丨昆山南站区域城市设计丨Aedas、筑境设计、日本设计PK,你中意哪个?
项目解析丨阜南县妇幼保健院淮畔世家托育中心,阜阳|张晓光建筑设计
项目解析丨睡眠研究所·Arch,北京|多么工作室Atelier d’More
项目解析丨同济院&MAD|超级工程全景揭秘——嘉兴火车站区域提升改造项目
项目解析丨ZEN正象设计 | “POTENTIAL SPACE”:重庆长嘉汇改造
项目解析丨不止是可持续,还有尊重:日本村镇的一间小屋,上胜町小镇公馆
项目解析丨看完这座嘉陵江畔的艺术独栋,解锁“诗意人居”的终极涵义
项目解析丨从一粒种子开始,构建生生不息的完整IP——阿飞森林主题乐园
项目解析丨LowLowLand文艺空间
项目解析丨森林Park+,共享垂直校区 | 重庆柏溪校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方案
项目解析丨SPARK中标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再度打造滨水新地标
项目解析丨Diller Scofidio + Renfro:“最不可思议”的建筑
项目解析丨DA!作品《引力的影子》落天长江文化艺术周,以艺术之名 “还重庆以蓝天”
项目解析丨贩卖健康:理疗中心设计
项目解析丨也似建筑:锁不起来的艺术社区-深圳梅林中学设计方案
项目解析丨这3个珠宝店设计,都包含这个工作室对爱情不同的解读
项目解析丨2021英国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新作问世 | 即BIG,隈研吾之后再塑温哥华天际线
项目解析丨GWP 新作 | 汤湖宋园温泉度假区·生活的诗意栖居
项目解析丨南京乡下废弃农舍打造民宿,海归建筑师的朴素田园牧歌
项目解析丨GWP 新作 | “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杭州临安·风之谷户外自然学校
项目解析丨矛盾之“间”|The ‘room’ between of contradictions
项目解析丨大美至简,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演绎 | 杭州融创城示范区
项目解析丨DA!田坝村即兴创作实践作品《青榭竹里》——设计文本篇
项目解析丨以传统集市为原型的现代商业空间 | 临港新城配套公建
项目解析丨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新锐设计师如何在Benoy新作上讲海豚故事
项目解析丨100张图告诉你中国首座【建筑模型博物馆】里到底有什么?
项目解析丨Masdar城市入口设计,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
项目解析丨寻美杭州8大地产项目,探索极致美学空间【环球建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niDesignLab”(ID:UniDesign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