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一光和日本Design Center

田中一光和日本Design Center

书摘

《田中一光自传》田中一光




本文摘自 田中一光所著《田中一光自传(与设计一起前行)》一书中关于日本Design Center的故事。
田中一光自传(与设计一起前行)》是田中一光对自己一生所走之路,以及如何与平面设计结缘并取得成就所作的全程回顾。通过生活、工作上敏锐细致的观察与感觉,田中一光用带点诙谐且优美感性的文字,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设计观、设计思想和设计的社会责任。他将日本传统元素和精神倾注在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中,让自己的作品融合东西方、传统和现代文化,对日本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他的阐述,能够感知他对日本文化的细心领悟与感受。
田中一光:

1930年出生于日本,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1960年与朋友创办日本设计中心,且成为该中心的艺术指导,1963年成立田中一光设计工作室。他曾获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东京ADC会员最高奖、纽约ADC金奖、日本宣传美术会会员奖、每日设计奖、艺术选文部大臣新人奖、日本文化设计大奖等诸多奖项,并荣获日本紫绶勋章、文化功劳者等荣誉。在日本举办大阪博览会、冲绳海洋文化博览会时,他负责整体宣传设计。他在日本西武艺术博物馆、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纽约Cooper协会、洛杉矶文化交流中心、巴黎公立博物馆······众多美术馆中举办过个展。

他是日本设计协会和AGI(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是日本非常有成就的知名平面设计师,也是“无印良品”计划的创始者,对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在世界平面设计界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点击底部链接可购买纸质书籍。

二,日本 Design Center——
当时日本的设计界盛行一股革新之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正是瑞士的新图形运动的全盛期,以穆勒·布鲁克曼为中心,简洁、知性的造型和系统的方法论席卷了整个设计世界。
另一方面,从1958年开始,被称为纽约派的美国印刷工艺也初见流行的端倪。纽约派在应用近代印刷工艺的方法论的同时还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与偏重于教育和启蒙的瑞士派不同,纽约派更加具有都市性和实践性。纽约派将语言、文字,特别是书写体的造型作为设计的主轴,取代传统的图画与照片,从这一点上来说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性。
最早将这些信息介绍给日本的人就是龟仓雄策。1959年(昭和34年),龟仓应阿隆·巴恩斯推广的纽约TDC国际研讨会的邀请前往美国,回来的时候他带回很多纽约的报纸广告和海报,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的设计潮流。
龟仓在当时召集年轻设计师成立了一个叫做“二十一会”的研究会。因为1960年即将在东京举办世界设计大会,平面设计师们迫切地需要从图案家和制版师等过时的称呼之中挣脱出来,了解“视觉传达”等还不太熟悉的词汇,为此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二十一会的成员共有21人。其中包括山城隆一、宇野亚喜良、永井一正、植松国臣、白井正治等人,每个月21日大家都会去东照宫和桂离宫参观,召开平面设计研究会。在12月的例会上,还特别展出了赫伯·鲁巴林和刘·杜夫斯曼的超一流作品。
在图形与广告浑然一体的日本设计界成长起来的我们,彻底被充满复杂性的美国印刷工艺征服了。
设计大会的准备工作把我也卷了进去。设计大会的秘书长是建筑设计师浅田孝,浅田彰的叔父,秘书则是濑底恒。濑底恒在战后立刻获得奖学金前往美国留学,是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才女,在浅田的努力下才回国工作。
大概是从原弘那里听说过我吧,浅田邀请我制作设计大会的申请表和英文宣传册。当时我对于申请表格和资料等外来语的意义和内容都不太了解,但在那样一个全民动员的特殊时期,我还是每天不眠不休地进行着工作。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过于劳累的我一度患肺炎住院治疗,于是对方还特意给我派遣了助手。最终在1960年的5月,全世界300余名设计师齐聚东京,世界设计大会第一次在日本召开,地点就在东京大手町的产经大厅。在这个唯一具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场地中,为期九天的设计大会举办了许多格调极高的活动,不但进行了纪念赫伯特·拜耶的演讲,还通过了东京设计宣言。

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日本的平面设计界接触到了印刷工艺的新概念。用汉字和平假名等日语中的文字,终于作为超出表面造型的理论,以印刷工艺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下,日本Design Center于同年四月创立。为了迎接崭新的设计时代,需要一个将各个公司的宣传部联合起来的体制,当时由旭化成工业、朝日麦酒、日本光学(后来的尼康)、富士制铁(后来的新日本制铁)、东芝商事、丰田汽车销售、野村证券7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日本Design Center,第一任社长是朝日麦酒的山本为三郎,龟仓担任专务。
龟仓、原、山城三人是主力。集合全日本优秀设计师的想法现在看来确实有些半强迫的性质,但在当时包括二十一会的成员在内众多设计师都加入进来,为上面提到过的那7家公司进行设计工作。
旭化成和东芝公司是山城的客户,尼康公司是龟仓的客户。因此相当于他们学生的年轻设计师们都被他们招致麾下。
山城也邀请了我。虽然我对于在阳光广告公司的工作没有任何不满,但因为片山利弘、木村恒久、永井一正等A俱乐部的伙伴,以及有本功、西尾忠久等大阪的朋友都参加了日本Design Center,于是我最终也跳槽了过去。
在村越襄看来,可能觉得好不容易教会了我做广告,结果我只干了两年半就辞职了。我要是继续留在阳光广告公司会伤了山城的面子,如果我辞职的话却又对不起村越。但面对这样一个两难的抉择,我的内心之中实际上还是倾向于Design Center.
东京本地的植松、宇野、山下芳郎、田中博等人都加入了Design Center.这是很轰动的事情。
跳槽到Design Center之后,我的工资从阳光广告公司时代的5万日元又涨到3倍变成15万日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50万日元吧。那可真是一个设计十分兴盛的时代。月薪15万日元就和当时的棒球明星不相上下,就连《周刊》杂志都经常来采访我们,不过在我3年后独自创业的时候,花光了全部的积蓄。
……




工业设计俱乐部 • 书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业设计俱乐部”(ID:id-clu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