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总部商务区将新增一座极具四川韵味的文化地标

天府总部商务区将新增一座极具四川韵味的文化地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四川自古英雄文人辈出,大禹,率领华夏先民走出洪荒;李冰,为天府之国引来万世不竭的活水源头;苏东坡,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千年英雄……


 

大禹治水


 

李冰


每一位名人都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丰碑,直到今天依旧惠泽于民。


 

都江堰

人的发展以文化为底,城市发展以文化为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不能缺少精神文明的赋能。

天府大道北端的天府广场作为“老牌”城市CBD,周边遍布四川科技馆、成都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艺术设施;而天府大道南端的天府中央商务区,作为面向未来的城市CBD同样需要文化赋能。

天府广场周边文化设施

据了解,天府中央商务区将新增一座极具川蜀特色的四川名人馆。未来,锐意创新的现代科技,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将在这里相融相通,熠熠生辉。


 

区位图


 

效果图


场馆内历史名人展示时间轴线从先秦至近现代,并会通过雕塑、图文、名家创作等方式打造出高品质、高审美、内容丰富的四川名人馆。


 

苏东坡雕塑


 

邮票


此外,值得期待的是,四川名人馆将采用3D全息投影技术展现历史名人事迹,将无形的精气神有形化、具象化和立体化,让历史名人可观、可感,甚至可互动,游客可通过现代科技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这大概就是历史与科技碰撞出的浪漫。


 
 

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文化展示

四川名人馆距天府七中、七小直线距离不到800米,且附近住宅、办公楼、交通站点集中。建成后将成为学生爱国教育和公众终身学习的场所。同时,会承担起城市文化阵地、城市文化活动中心的任务。


 

周边区位


天府新区既能创新开拓走向未来,也能以史为鉴,沉思回望历史。


 

效果图



01 / 场馆里的“蜀山蜀水”


蜀山、蜀水营造出四川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这不仅为生于斯、长于斯、融于斯的四川名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基础。它还像一个“模具”,铸造了四川名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


 

夜景效果图


因此,方案采用蜀山、蜀水的形态,再现四川别具一格的地理文化和地域特征。


 

蜀山蜀水设计理念示意



02 / 场馆里的“生态绿谷”


蜀水蜀山归路迷,烟岭春晚草萋萋。蜀山蜀水的曲折幽深,碧绿成荫早已融入四川千百年来的文化记忆中。


场馆通过首层建筑架空将绿色引入场地之内,建筑之中。场地内将打造生态绿谷


 


 

将生态绿谷引入场馆


场馆既融合了四川名人馆与天府文化体验中心两个不同的功能业态,同时也为二者提供了立体展示和休闲场所。


 

场馆效果图


生态绿谷内侧界面好似被剖开的玉石内部,晶体罗列,形态万千,为游客参观展厅和城市公共空间带来移步异景的多样体验


 

下沉“生态绿谷”空间效果图



03 / 场馆里的“蜀道难”


四川自古人才辈出,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耀眼璀璨。诗仙李白的《蜀道难》更是千古绝唱,蜀道也因此成为了四川地理与文化的代名词。


方案在展馆内打造“名人星谷”展厅,并通过“蜀道”将主要展厅进行串联。


 

名人星谷


游客在“蜀道”中穿行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古蜀人进出蜀地的独特体验。


 
 

蜀道


 

场馆内“蜀道”示意图


 

场馆内“蜀道”效果图


此外, “名人星谷”将西侧绿谷和东侧天府公园进行空间和视线上的连通,进一步强化公园城市和建筑内部的生态对话。并通过通透的玻璃景窗,使人在观展之余可以感受公园城市的独特魅力。


 

与天府公园连通


 

通透的玻璃景窗



04/ 场馆里的“公园城市”


方案以“公园城市”为景观设计理念,“蓝绿交织”的架构强化“蜀水”与“生态绿谷”的生态特点。


 

蓝绿交织的架构


设计结合地形,在东侧临雅州路一侧打造生态草坡与“蜀水”相接,同时利用东侧景观步行桥引入绿化至“生态绿谷”。通过草坡与连桥的衔接,外围绿化可以无间断的延伸到场馆内部。

 
 

生态草坡与步行桥



05 / 场馆里的“开放式街区”


四川名人馆将艺术互动、全息沉浸、情景体验等现代展陈方式与传统展陈结合,天府文化体验中心设置开放式的文化体验空间、交流展示空间和文创休闲商业。


 

下沉商业休闲空间


这些具有活力的业态将通过生态绿谷形成互动,为建筑赋予勃勃生机,打造出一座有诱惑力的现代博物馆,一座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综合体,一座全新的四川文化交流厅堂。


 

各类业态示意图



06 / 场馆里的“乡土四川”

方案还原四川地区特有“红砂岩”的色彩及肌理效果,“红砂石”结合建筑造型,展现蜀山的气势与灵动和川蜀的人文乡愁。


 

“红砂岩”的色彩与肌理效果


“红色”的整体形象也呼应了名人馆庄重大气的历史记忆。

 

此外,名人馆还将打造以人为本、安全、活力、绿色、共享的城市街道场景,使街道景观融入生活、展馆、公共服务及配套场景。


 

名人馆外围通道示意


 

东侧道路效果图


 

西侧道路效果图


 

南侧道路效果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四川名人馆将填补天府新区的“文化空白”,成为增强历史记忆、文化自信的最佳载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园城市理想实验室”(ID:gh_06a32ac0f75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