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RDROP PARK:小中见大

TEARDROP PARK:小中见大




本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城景纪事’。‘城景纪事’由 KDG | 凯帝捷 景观设计总监万朝晖女士执笔,记录了她多年来境内外设计实践、旅行阅读的见闻和心得体会,属于个人整理归纳,也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以此促进行业学习交流。万女士的工作学习履历涉及建筑、景观、城市设计诸多领域,她的视角不仅限于展示设计本身,更关注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以及通过设计实践所实现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占地仅1.8英亩(七千多平米),泪珠公园带来的体验是巨大且出人意料的。甚至可以说,泪珠公园是景观设计的教科书,成功地运用了材料的多样性、可持续性、空间的划分、功能配置和交通组织等设计手段,Michael Van Valkenburg Associates 这个作品说明,有思考的设计可以为一个狭小、平常的地块带来氛围、个性和活力。

项目用地被高层住址所包围,位于曼哈顿下城最南端,临近原世贸中心,原是填河造地的一部分。项目的愿景是回忆儿时在纽约州北部成长的自然环境,给拥挤的都市人一个世外桃源。


公园正中以一个巨大的岩石断层造型一分为二:断层北侧,也是日照较为充分的一侧,布置了一个朝南倾斜的缓坡草地;断层南侧,是由曲折的小径、丰富的地形所包围的儿童游乐空间。


岩石断层的大型雕塑装置由两位雕塑家参与共同设计,取材自纽约州北部哈德逊河谷的BLUESTONE片岩,表达了自然地理演变漫长的历程和所蕴藏的力量。装置上面暗藏了滴水装置,在寒冬营造冰凌的效果,是自然形成的冰雕,为公园增添了戏剧性效果。

自然材料的采用是多样性的,游戏场地的大块圆形河卵石、断层石雕BLUESTONE片岩、以及路边的叠石装置等。在都市中引入自然材质,与纽约州的原生环境发生关联,同时以独特的装置艺术形式表达,成为Teardrop Park所独有的特质。人们通常认为来到公园就算是接触自然,而在这里可以看到更清晰的表达。自然界中的材料如石料、圆木,分明的季节更迭,茂密外围植栽,常使人忘记正身处最密集的城市环境之一。

 

孩子们是Teardrop Park最忠实最频繁的使用者。除了一座大型不锈钢滑梯之外,其余游戏设施多不是常规产品,而是让孩子们在游乐中接触石头、沙子、土壤、水流、圆木和植被,真正意义上的亲近自然,从而自我发挥各自的玩法。

植栽设计也是亮点,有限的场地下带给我们空间的开合、肌理的变化、季相的更迭。除了品种的多样性、本土性之外,植物的季相变化贡献了充分的戏剧色彩,秋季的色彩是动人心魄的。

最主要的成功归结于空间的塑造与划分。通过岩石断层的强势介入、丰富的地形变化等手段,塑造出一系列空间层次,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草坡带来开放的感受,而游乐场地则是被环绕保护的感觉,随着空间的变化展示出进深与层次,从而放大了空间体验。


(文中所用视频及照片来自网络)



图文系城景纪事原创供稿
感谢原作者辛苦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


TEARDROP PARK:小中见大,今天您在看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园景人”(ID:xyzwi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