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了整整十年,把“像素风”的3D数字艺术做到极致!| 山猫侃艺术

他用了整整十年,把“像素风”的3D数字艺术做到极致!| 山猫侃艺术






Hello大家好,今天山猫来为大家介绍一款画风奇特且细节惊人的作品,这件作品应该算我目前见过的数字艺术作品中体量和内容性最丰富的,并且它的性价比也很诱人!快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和往常一样我在 Foundation 平台(一个以艺术品为主的 NFT 售卖平台)中寻找着不同风格的 NFT 作品,因为本身个人比较热衷于帝国时代、命令与征服那种 2.5D 的游戏画面形式,所以当我看见一位来自土耳其艺术家的作品时大受震撼,其中的城市建筑细节和画面表现风格都是非常小众且精致的。



塔里克·托鲁奈


1970 年塔里克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他在 1989 年被土耳其老牌漫画家奥古兹·阿拉尔引进到 Girgir 杂志中进行绘画创作,所以年轻的塔里克在卡通、漫画、故事板以及动画领域都曾参与过项目研发。2010 年作为塔里克的人生转折点他创建了一个无比庞大且充满挑战性的系列作品项目《分形的伊斯坦布尔》。






系列作品其二的《海达帕萨全景图》


“分形”顾名思义就是需要观众从细微之处洞察宏观的哲学思考,所以这也是我想要推荐给大家的原因,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这个系列作品我们先要弄清楚这座城市对于作者的意义,很显然对于故乡的热爱才是塔里克的热情源泉,不然也不可能平白无故创作了 10 年之久。



系列其一《历史半岛》总览


2017 年对于塔里克很重要,因为这是《分形的伊斯坦布尔》系列作品中第一章节的开始,作为拥有丰富历史背景的城市,塔里克给他的第一个作品命名为《历史半岛》,它是一项长达 5 年之久的研究成果,从一步一勘探的实地测距到数字化绘制(2017 年那时的数字绘制比较简单,并且普遍没有特别优秀的作品作为赞考)塔里克几乎把三个经典的古遗迹复刻到了一张画中。



圣索菲亚大教堂


蓝色清真寺


托普卡匹皇宫


世界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托普卡匹皇宫以及周边的交通干道、居民住所、娱乐设施还有外滩风景等数百个细节在塔里克的诠释下变得惬意且精巧。



从局部到整体的缩放


作为文化中心旅游大城的外滩风光


塔里克所创作的《历史半岛》是一部可以体现城市历史底蕴和人文风情的作品,你会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大理石上看到当年维京人乘船入侵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现在的伊斯坦布尔)留下的铭文,你也能看到大教堂蓄水池旁的曾经被奉为“世界中心”的百万石,如果你喜欢不同城市的人文历史那么塔里克的作品非常适合你!



复古风格的老式火车站台


热闹繁华的商业区









如果对于上面的《历史半岛》你觉得已经眼花缭乱,那么接下来的《大流行》将是整个系列作品中的细节之最!



系列其三《大流行》总览


为什么叫大流行?其实这件作品是在疫情爆发期间完成的(外国人喜欢叫疫情期为大流行),塔里克经过 10 个月的工作才完成了这副 25 亿像素的史诗巨作,不过相比较前面两件作品这幅的创作周期明显缩短,这也要归功于塔里克先前长期勘探的经验加持以及更加熟练地创作工具使用。



这作的体量细节比以往要多很多


该作品涵盖了伊斯坦布尔的全貌,视角由南到北并且以连接东西方象征的加拉塔桥为视觉中心进行绘制,不过另外一方面塔里克也想借此作品展现疫情状态下的伊斯坦布尔到底是什么样,其中隐藏了非常多有趣的彩蛋细节,下面我就为大家来一一介绍!




勘探时的跳水趣事被复刻进了作品


第一个比较有趣且接地气的细节比较偏人文,塔里克在实地勘探地形以及建筑细节时,在桥上遇到了一群跳水玩的青年,他们争先恐后的表演着各种花式跳水动作,并且引来了非常多游客的围观,出于有趣这一幕也被塔里克记录在《大流行》中。



塔里克把阿拉·古勒复刻进现代,重现当年的创作瞬间


《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


对于本土知名艺术家的彩蛋,塔里克也将其加入进了自己的作品,他还原了《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这件摄影作品,摄影师阿拉·古勒以数字人物的形式被注入进《大流行》中,并且在同位置下还原了当时的创作瞬间,不太清楚阿拉·古勒的观众这里有一句话,读了你就能知道他的摄影地位了。


“阿拉•古勒之于伊斯坦布尔,如海伦•莱维特之于纽约,罗伯特•杜瓦诺之于巴黎,森山大道之于东京。”





班克斯居然也被做成彩蛋!


班克斯想必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鼎鼎大名的英国蒙面街头涂鸦艺术家,他的画作基本都被拍卖行炒到非常高的价位,他的作画习惯就是随机性,指不定哪一天就在某处留下他的画作,所以塔里克也在推特隔空喊话让他来伊斯坦布尔画一幅。




被巨幅广告遮挡的历史建筑


除了与艺术家的联动以外,塔里克还讽刺了商业广告的不良运用对于城市美观的影响,比如上图的大幅广告直接把一些历史建筑的外围包裹了三分之二,这对于一个旅游城市而言是致命的!塔里克在勘探结束后就将原来建筑还原在自己的《大流行》中,并且他还表示历史名胜和老式建筑是赋予城市灵魂的存在,这不是商业价值所能代替的。 



大流行!但只有一个人戴口罩


除了美丽的风景描述,最讽刺的莫过于这个细节!疫情大流行下的伊斯坦布尔你只能看见一个人戴口罩,可爱的是塔里克还在推特中感谢了这位女士的责任心。




真人版《丁丁历险记》也被复刻进《大流行》中


对了大家有看过《丁丁历险记》吧!丁丁和白雪也入镜咯!这个彩蛋是 1960 年在伊斯坦布尔翻拍的真人电影,他们乘坐的船只也是 1:1 的完美复刻的。




当地抗议组织也在《大流行》中被映射


塔里克也以画作的形式支持了当地的抗议组织,并使用了 90 年代投递电报局并在大门举行街头抗议音乐会的人群为形式进行讽刺审查机制。











总体来说塔里克创作的《分形的伊斯坦布尔》系列作品是目前比较全面形容和表达城市特色的绘画作品(当然这是我目前所知的),这也是我这几天在 Foundation 平台中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Golden Horn》的实物画


因为这种工程量和彩蛋细节的作品可以说连 Opensea (全球最大的 NFT 售卖平台)中也不见得能找到第二个,如果大家觉得我的评价过于夸张,我可以在 Foundation 平台中找出一些城市作品进行对比,比如下面这位法国艺术家纪尧姆·科内特的《大象》系列,和塔里克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使用了卡通手绘风格的形式绘制了各种动物在不同的城市中留下印记的作品。



悉尼的大象


罗马的大象


纽约的大象


东京的大象


虽然说每一个场景都画得很丰富,标志性的地标和一些彩蛋都有出现,但体积和画面表现依旧无法跟塔里克的《分形的伊斯坦布尔》相提并论。



其实塔里克已经渲染了整个全息三维的作品模型


塔里克在创作完《分形的伊斯坦布尔》系列后,其实并没有停止创作的脚步,目前他在 Foundation 平台上还创建了伊斯坦布尔的《梦想》系列,并且在推特上公布了整个城市的三维模型展示,《梦想》这个系列更是把结构重塑和不同视角下的伊斯坦布尔表现得玲离尽致,对比前之前创作的作品《梦想》显得更加数字化更加虚拟化点,并且趣味性和互动性比更足!








塔里克用他的热爱以及新潮的数字表现形式,将一个不是那么大众化的城市展现在观众面前,不得不说他有着很大的魄力,或许这也是我们当代青年艺术家需要去学习的地方。




随着数字艺术的兴起,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都一股脑的涌入到其中,所以质量上的参差不齐在所难免,但是对于塔里克这种既小众也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还是存在的,今后山猫侃艺术依然会为大家推荐更多这样有趣的作品!大家请拭目以待吧!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参考资料:

https://foundation.app/@TarTol

https://foundation.app/@Sweeper3d

https://foundation.app/@Guillaumecorne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ID:ofcourse_c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