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纷扰清宫中的纯爱见证,也是西人对中国风最初的幻想

它是纷扰清宫中的纯爱见证,也是西人对中国风最初的幻想




点击“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

第一时间获取小鹿最新的推文和资讯

暖风和煦的那日清晨,冷宫中受尽委屈的如懿终于等来了皇上的怜惜,“朕要给如懿这份尊荣,以弥补她这些年来的苦楚…”一声令下,曾与弘历青梅竹马的青樱,终凭着这份独宠,风风光光住进了翊坤宫。


这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宫殿,向来是君王心中纯粹爱意的珍存之地。雍正年妃、康熙爱妃郭络罗氏、再到乾隆帝的这位那拉氏…历代以来,后宫中最受宠的嫔妃都曾入住这座装潢用度奢华至极的寝殿。





从宫殿建造到帝王嫔妃的吃穿用度都展现着最高级的中式审美。










景泰蓝器更是当时令皇家爱不释手的雅致摆设。








珍木柔丝雕饰而成的弧形拱门后,座椅两旁的一对铜胎掐丝珐琅香炉更将帝王后妃的独特身份优雅衬托。曾几何时,这种仅为皇家专有的顶级“奢侈品”,曾是清宫中必不可少的豪华摆设,于精艺之中,赞颂着至高权力的奢荣。






上:《如懿传》中的布景还原度极佳,景泰蓝器华美庄重 /

下:这件被称为太和殿镇殿之宝的掐丝珐琅象足炉,现仍藏于故宫




世事无常,尽管最终再富丽华美的殿宇与器物也抵不住如懿的心冷,但这份因掐丝珐琅而掀起的中国风尚,却跨越大洋,在装饰艺术飞速发展的欧陆创出一段段象征文化交融的风雅逸事。




孝贤纯皇后生前寝宫同样富丽奢华,座前那尊景泰蓝香炉极为亮眼

从清宫至欧陆 

01


在众多珐琅彩技法中,掐丝珐琅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古老工艺。
拥有上千年璀璨历史的它,最初仅用于装饰珠宝或武器等小巧物件,直至14世纪传入中国,才成就了象征皇家荣誉的铜胎掐丝珐琅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景泰蓝」






来自11世纪古埃及的一枚黄金嵌掐丝珐琅月牙形吊坠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现藏故宫的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被认为是最早一批以中国技法本土制作的铜胎掐丝珐琅器


19世纪,从前只供清宫中使用的中国珐琅器,随着茶叶、丝绸及外销瓷等一众中国珍宝出口至欧洲。绚烂华丽的东方珐琅色彩让西人为之惊叹,更一时间掀起一股狂热的东方艺术热潮。


19世纪静物画名家max schödl常在作品中表现中国掐丝珐琅器,浓郁蓝釉将画面衬得更加鲜亮



此时,不少欧洲知名铸铜工坊都开始以中国景泰蓝为灵感,打造各种颇具中式风情的珍贵珐琅器,以供贵族名流雅赏。




这件曾在1874年巴黎世博会展出的昆庭造东方风格鎏金精雕嵌掐丝珐琅花盆架




曾在佳士得拍出约合人民币552万的高价







自1867年巴黎世博会起,以昆庭、Barbedienne为首的名坊都纷纷推出了极为出色的錾胎珐琅及掐丝珐琅器皿。


昆庭于维也纳世博会上展出了多件掐丝珐琅作品,细节中将东方风韵精巧再现






Barbedienne工坊在19世纪下半叶,以东方掐丝珐琅工艺创造了多件中西元素交融的装饰作品 (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下:V&A藏)




而无论是东方独特的珐琅珍品亦或于欧陆复兴的珐琅彩工艺,其制作步骤都十分繁复。一件出色的掐丝珐琅作品,需要匠人用金属丝构造出一个个纹样,将不同珐琅色料分别细致填入后,才方可进行烧制。



掐丝珐琅需用金属丝构造出一个个纹样,将不同颜色的珐琅色料填入后,再完成烧制,每一步都极为复杂。



有时,不同颜色甚至需多次入炉烧制才能完成。这个过程要求工匠对色料与温度的把握拥有充足经验,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裂痕。由此可见,每一件古董珐琅彩的制作都是对工艺与耐性的极致考验,精美之作更来之不易。



左:故宫藏明代早期掐丝珐琅葡萄纹绳耳炉 /右:19世纪Barbedienne出品鎏金嵌掐丝珐琅炉



鎏金之上造神意 

02




与此同时,在这场空前盛大的东方盛宴中,不同文化的交融也成为了装饰艺术的聚焦点。在古雅的青花瓷、粉彩瓷及掐丝珐琅器上,由欧洲匠人精妙打造的鎏金雕饰承载着西方神话纹样,与中国器皿合二为一,将奢华宅邸衬得堂皇瑰丽。


全球最贵豪宅雪松庄园中,从客厅到卧房都陈列着以鎏金精雕底座相衬的铜胎掐丝珐琅花瓶


来自古典时代的神话传说、憨态可掬的小天使,以及发梢间挂满葡萄藤络的酒神…厚重鎏金上,皆是巧匠卓绝工艺的展现。而其中,在艺术史上被不断诠释的美惠三女神,更是这段独特风潮中频频出现的缪斯。






将东方风格珍瓷点缀以欧陆的鎏金精雕工艺,一件件象征文化交融的艺术品由此诞生 / 均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曾任旧金山美术馆董事会主席的Dede Wilsey家中摆放着以鎏金精雕底座修饰的东方瓷瓶


在古希腊及罗马神话中,美惠三女神(Les Trois Grâces)皆是司掌魅力、美丽、人类创造力与生育力的女神。她们分别被称为Aglaea(辉煌)、Euphrosyne(幸福)和Thalia(欢乐)。


早在古典时代的庞贝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描绘美惠三女神的作品


在历代大师画作中,令人惊艳的三女神题材时常出现。拉斐尔、波提切利等文艺复兴大师笔下的《美惠三女神》更是举世闻名,这些艺术作品也往往通过对女神的刻画,表达深刻隽永的寓意,引得后世持续数百年的解读。


拉斐尔笔下的美惠三女神 / 创作于1504-1505年 / 现藏于法国尚蒂伊Condé Museum


波提切利《春》中所表现的三女神或许是最为人熟知的形象,画中的她们纱衣飘扬、无限美好 / 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美惠三女神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所经之处,都铺满了鲜花、愉悦与欲望。哪里有宴会,哪里就有为众神表演的三位女神。她们形影不离,姿态曼妙而优雅。

这从虚空混沌中走出的轻盈身姿,就这样不断被艺术家们描绘、歌颂,直至今日。



现藏于法国Condé Museum的三女神鎏金天球座钟,堪称馆内最著名的钟表藏品,细看如雕塑般细腻卓绝 / 约1775年



东西珍雅融 

03




鹿今日臻选的这件来自19世纪法国出品美惠三女神造型铜鎏金精雕底座嵌东方风格花鸟纹饰铜胎掐丝珐琅花盆架,正是彼时东西方艺术交流与融合的时代见证。从珐琅彩工艺到鎏金雕琢,无一不精彩绝伦。




如此独特的一件古董花盆架整体纤长高挑,器形圆融优雅,精湛掐丝珐琅工艺源自中国,再以法式铜鎏金装饰,推测出自19世纪著名铸铜工坊Barbedienne之手。

花盆架底座上,匠人以璀璨华美的金色,再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美惠三女神,整体布局端丽大气,雕塑刻画精致而美好。


三位女神衣着古典,手持繁盛花环,无论从何种角度欣赏,都可感受到极为全面的不凡美感。






花盆主体为鲜丽蓝釉地,以铜胎掐丝,勾勒精致繁盛的东方富贵花鸟,雅致纹理娟丽秀巧,不论外形、工艺、用色还是纹样的刻画,处处可圈可点。






铜胎掐丝珐琅工艺极为复杂,一件釉色与纹饰细节皆可圈可点的作品难得一遇




瓷面上以清新黄绿、靓丽粉紫等各色点缀,细节栩栩如生,画工细腻,于端庄古雅之中蕴含浪漫灵动。



自珐琅器到鎏金底,精湛工艺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美好展现



只见雅器之上花卉盛放、雀鸟纷飞,寓意极为美好,仿佛带人走入一片馥郁的东方花园。盆口处以浓厚铜鎏金镶嵌,更彰显着富丽古典。


这件花盆架细节之处无不体现着彼时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时代品味,置于光线之下,可见华丽鎏金与莹泽珐琅质地结合之美,亦见证了19世纪欧洲对东方绚丽珐琅风采的崇尚与追捧。


花盆底座的铜鎏金雕刻更是精巧非凡,秉承昔日铜鎏金名坊Barbedienne的卓越工艺,以美惠三女神为题创作。


三位女神身段秀美,对称雅立于古建筑廊柱般的支架之上,身着垂坠感十足的古典长袍,五官流露出平静端庄的表情。


尺寸同样大气华美,置于家宅尽显庄重与典雅




她们手捧象征美好寓意的玫瑰花环,缠绕周身,祝福祈愿之氛围在艺术家静态的表达中呼之欲出,展现出绝佳的设计工艺和艺术水准。





古董花盆架经历百余年,至今仍高贵非凡,不仅以精妙绝伦的制作工艺而倍显夺目,更是印证繁荣岁月的艺术珍品,同时也能够典雅融入现代空间。

将其置于宅邸中,配上馥郁花卉静静欣赏,百年前欧洲对新古典艺术的推崇与东方风潮的影响仍清晰可感,令人动容。




19世纪法国出品美惠三女神造型铜鎏金精雕底座嵌东方风格花鸟纹饰铜胎掐丝珐琅花盆架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洽购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corneUnique”(ID:LU-Pari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