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我们创立了「皿口一人」策展式艺术书店,以首展《杂志,就这样》正式开幕。
继上周为大家揭秘了「世界杂志地图」的分展区版块内容后,我们将顺着策展的思路,掀开更多“内幕”。在第二块分展区中,我们将世界杂志汇总、分类并研读,发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多元生活方式——聚焦于不同的文化内容,衍生出了旅行文化、露营文化、素食文化、复古文化、嬉皮士文化、千禧文化,甚至是最新的元宇宙文化等。而每一轮文化的出现与更替,都像是投入水面的石头,激发出了一圈又一圈的新风潮。
旅行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最早是由于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传教等特定需求所诞生,然而真正意义上作为娱乐的“旅行”,是由世界第一家旅行社的创始人托马斯·库克,在1845年所编发的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的诞生为标志,才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今,旅行文化演变成为一种把旅游、运动、文化、人际交流紧密结合起来的生活方式,把人们从烦闷的社会生活中暂时脱离出来,以最放松的心态感受不同地域的独特魅力。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08年,热衷自行车旅行、会亲手制作帐篷的英国裁缝托马斯·海勒姆·霍尔德写的一本《露营者手册》,被许多人看作是现代露营史的开端。而后,随着私人汽车与露营车的普及以及大规模生产,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节假日驱车露营这种低成本且可亲近自然的休闲生活方式。如今,全民露营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让这种相对简单方便、亲近自然的出行方式,成为家庭、好友之间,以及个人的趣味生活方式之一。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世界各国的素食主义因宗教或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各有不同。据记载,1944年11月,作为全球第一个纯素食协会创始人和奠基者——唐纳德·沃森,首次出版了由自己编写、打字、手工装订的纯素食相关刊物《Vegan News》。在素食文化中,这样的一种饮食文化除了能获取天然纯净的均衡营养外,还能额外地体验到摆脱都市喧嚣和欲望的愉悦。随着素食文化的传播,素食也成为一个全球时尚的标签与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提到复古文化不得不想到 “古着”(Vintage)一词,其最早出现是在葡萄酒领域,意为 “陈年的”“醇远的”,后来这个概念又被延伸到服装、家居等领域。牛仔裤、马丁靴、机车皮衣、中古家具…… 复古文化的本质是对自由年代的向往,以及个性生活方式的重塑。今天的复古回潮是对上世纪摇滚精神、朋克文化的渴求,更是期待自由个性的青年文化以及手工制作的匠人精神的表达。复古文化流行于年轻一代,更是演变为一种文化和别具一格的生活态度。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上世纪60年代,大量美国青年被派往越南战争,而国家以侵略为目的的越战,造成了大批量的流血与无辜死亡,而肯尼迪总统遇刺、古巴导弹危机等政治事件的发生,也让青年们对国家的信任降到零点,嬉皮士文化应运而生。他们用公社式的自由流浪生活,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战的反对,在和平运动与游行中发出呐喊,用迷幻的摇滚乐表达他们的不满,除了音乐之外,还衍生至更多社会边缘话题与群体的关注与发声。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Y2K是Year 2000 Kilo的简称,原本指代一种电脑BUG。当时即将迈入21世纪的人们认为,这个BUG会导致全球基础设施瘫痪,从而掀起了不小的“Y2K科技恐慌”。现在,Y2K更多用于指代千禧文化,这种风格文化源自于对高科技的想象以及刻画,表现了乐观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新型思想。尤其以千禧年为节点,人们开始对未来新世纪充满无限憧憬与向往,从而演变出如此充满虚幻未来主义的独特风格。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咖啡文化的发展历经“三次浪潮”,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以速溶咖啡为主的大量的咖啡生产与普及;第二次是在20世界末,以“星巴克”为代表的意式咖啡的出现;最后是21世纪初,精品咖啡开始出现和流行。至此,人们对咖啡的关注不再局限于一杯咖啡,而是关于咖啡文化本身,这一整套从产地风味、机器设备、冲煮赛事到咖啡品牌、独立咖啡店以及更广泛的生活方式与符号。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生活方式媒体Nylon对美国“千禧一代”的植物偏好进行了报道与分析。根据2016年美国的“国家园艺调查”显示,在2015年有600万人开始养植物,其中有500万是18岁-34岁的“千禧一代”。国内百度指数显示,在多肉、琴叶榕、龟背竹、虎皮兰这些和植物有关的名词被搜索的次数也同样在大幅增加。植物,这个被很多人忽略的都市存在,正凭借自己独特的气质,获得了广泛的喜爱与拥趸,许多人以植为媒,寻找着一种自然、品质的生活。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元宇宙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于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里的元宇宙是一个脱离于现实世界,却始终在线的平行数字世界,人们能够在其中以虚拟化身自由生活。随着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确也尝试着将虚拟生活作为人类全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且丰富自身的娱乐与社交模式。元宇宙的出现,在模糊着人们对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隔阂、构建智能化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是否也提醒着人们更多地感知自我与生活?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原来,后疫情时代下国内兴起的露营文化,早在1961年的英国,就有专门记录和分享露营文化的杂志《Camping》;
而近几年国内很火的亚文化早就出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Rolling Stone》《THE FACE》早已作为那个时代亚文化的媒介与窗口,影响了一代人;
随着第三次咖啡浪潮,独立咖啡店在城市街巷遍地开花,也有《DRIFT》游走其间,将地域与咖啡的故事记载传递。
杂志不断奠定着生活方式,又不断推陈出新,开启全新的探索,这一切都始于一个个选题计划。
从百年杂志的选题库中,我们似乎找到了一把重拾生活趣味的钥匙,不如来《杂志,就这样》展厅现场,翻一翻你感兴趣的杂志,像杂志那样,也为生活做做选题吧。
展期截至2022.12.31
来翻阅钟意的杂志
一起“为生活做选题”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展览详情
展览名称
杂志,就这样
Magazine, be like…
展览地址
皿口一人
成都市锦江区德必川报易园B127
(地铁6号线金石路站A口出站100米)
展览日期
10/21-12/31
工作日 10:00-18:30 (18:00停止入场)
周末 13:00-19:00 (18:30停止入场)
(逢周一休)
展览门票
68元
*购票赠送《四开01:工作,就要不拘一格》杂志书(68元)及《杂志,就这样》ZINE(38元)各一本;另:购买《四开01:工作,就要不拘一格》杂志书随刊附赠本场展览门票。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书籍详情
《四开01:工作,就要不拘一格》
创造者必备的工作术与灵感库
“顶尖高手私藏的创造力秘籍”
都筑响一、FREITAG、Vitra、⻓坂常、吉田Yuni、小河、 熊亮、米切尔·邓奈尔、詹姆斯·道迪、联邦走⻢、皮克皮、WeWork、李如一、建筑大王、史航、苏五口、孙赛赛、广煜、我是白……深度专访6位重量级创意人,5个顶尖创意组织,14位“会工作的人”,探秘职业主张、创意秘诀、从业历程、工作空间,看他们如何让工作充满创造力?
点击购票👆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等等、二千
撰稿:二千
摄影:部分来源于网络,照片来源于©ZSDC
校对:二千
设计:阿吉©ZSDC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筑一事”(ID:zs_studi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