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斯之讲座:好故事如何成就建筑师?以世界观为基础的创作!

覃斯之讲座:好故事如何成就建筑师?以世界观为基础的创作!

这是一个全新的讲座系列,在Genius Factory的全新策划下,原系列讲座【后留学时代】升级为【       ,如果有如果?】;从更多元的视角审视作为设计科班出身的我们,有多少种学业和事业的可能性?

   


未来已来,建筑师如果有如果?



这种未来的可能性是我们的动力源泉,继续去探索新的道路,拓展新的领域。或许你想知道:


先锋的年轻建筑师们都在研究什么?
他们的实践可能成为下一个新浪潮吗?
他们在关键的人生节点是如何选择的?

深耕意味着在专业工作中积沙成塔吗?

成功与失败是可以复制或者避免的吗?

本期的讲座,Genius Factory请来了多年前出国留学的前辈,与我们一同分享他与众不同的见闻。
 


覃斯之



清华大学建筑学本科
哈佛大学建筑学研究生
曾就职于MAD/关肇邺院士工作室/Callison/
PeterMarinoArchitect/Laguarda.Low Architects
Ż-Studio 覃斯之工作室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就读于哈佛大学建筑系的覃斯之,在纽约的Laguarda.Low Architects工作四年,回国后创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Ż-Studio。工作室秉持“Form Follows Worldview”(“形式追随世界观”)的理念,从数十万平米的园区/综合体项目、到数千平米的商业综合体改造项目、到数百平米的“烹饪艺术博物馆”、再到数十厘米的艺术装置项目中,无一不在追求挖掘每个项目灵魂深处的“世界观”,并转译为独特而整体的形式逻辑。其经历非常多元,无论现在你处于人生什么阶段,相信这一次的讲座都能给你带来收获!



讲座形式:线上直播

讲座时间:2022/12/18 | 20:00




©Harvard University GSD


Ż-Studio覃斯之工作室近期在进行的项目包括刚刚落成的“天物力场”商业公共区域的改造,项目突破商业建筑改造的常规思路,引入“冰与火”的戏剧性的光环境,出其不意地疏通了商业动线的堵点、营造了室内的远方奇景。





 


天物空间商业改造 Ż-Studio ©朱清言
在一年前,Ż-Studio受上海静安区政府之邀,为上海市核心地段的巨鹿路/富民路“静安现代戏剧谷”项目提出了出奇不意的概念设计方案,并获得了静安区的认可。建筑师以独特的视角来诠释自己对“城市即舞台·戏剧即生活”理念的理解。探索了面对城市文脉和记忆的新形式策略——通过新建建筑的隐退姿态化为“帷幕”,来为老建筑构建舞台,同时消融艺术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界限。


静安现代化戏剧谷©Ż-Studio

Ż-Studio近期受委托于上海黄浦江边打造“烹饪艺术博物馆”,本着以“食材溯源”汇聚有共同兴趣点的厨师、美食爱好者、有匠人精神的食材供应商、食物研究学者的出发点,建筑师通过空间营造,帮助来访者想象出古海岸线沧海桑田的变迁。来访者置身于原初的自然环境中,交换各自面对土地和海洋的馈赠所萌生的灵感。

黄浦江边烹饪艺术博物馆©Ż-Studio
某央企产业园©Ż-Studio
武汉光谷书城©Ż-Studio

近期,覃斯之与好友一道策划了Ż-Friends系列活动。希望在设计工作之余提供一个大家跨越行业的壁垒、进行深度思想交流、探索无限可能性的机会!


“文明的礼物”X蒋方舟Ż-Studio
有兴趣看看不同可能性会带来不同产出与结果的小伙伴们:周日,12月18日晚20:00,咱们在直播间不见不散~

报名方式

转发文章至朋友圈
添加下方二维码【GF录取投递员】即可报名




在各行各业由充分竞争走向过饱和的当下,焦虑促使着每一个人寻找新的“出路”。然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焦虑,往往会使人信息掌握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盲目的选择,无脑地复制前人的经验。


 
“黑暗山洞里远处的光亮不见得就是出口,也可能是一辆向你疾驰而来的火车。” 

—— 齐泽克
 


盲目跟风不是出路,在做决策之前,我们需要的首先是一个资讯窗口。国外的建筑学院有什么新的研究方向?在转行或跨界的道路上,我们要避免哪些弯路?毕业于在行业的谷底,掌握什么,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海外疫情肆虐,为什么还有大佬留在欧美高校任职?我们邀请了数十位经历过上一轮行业寒冬并成功克服困难,如今已小有所成的嘉宾,或许大家能够通过他们各自的亲身经历,站在多维的角度,找到自己的答案,发现新的方向与机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rchrace”(ID:archrac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