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国内的 APP 长得都差不多,基本都是这个结构:
国外的 APP 差异稍微大一点,但近年来的趋势也是越来越相似了:
每次想到这个,都让我感觉困惑又焦虑,难道互联网越来越容不下个性和创新吗?
最近看到 Medium 上 Rezza Ananda Yoanko (就叫雷扎吧)发的一个宜家 APP 设计改版案例虚拟项目:
看到这个改版,我第一反应是——一个挺有个性的 APP,怎么就变成了大众款了?
其实这位设计师还挺用心的,调研分析都到位了,甚至还做了两轮可用性测试。
可为何做出来的解决还是那么模板化呢?
看完他的设计流程后,我感觉这事也不全怪他……
我们先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一、评论分析
二、用户访谈
三、用户画像
四、可用性测试
五、问题优化
六、原型测试
七、结果与反馈
一、评论分析
雷扎先是跑去 Google Play 看宜家这款 APP 的评论,发现很多人对 UI 提出了投诉,尤其是抱怨很难搜到想要的商品。
那么,看来这个改版还是有意义的,要针对搜索功能的优化才行。
可是光看评论也不知道用户具体怎么使用,怎么出现问题的,于是接下来就做了一轮访谈。
二、用户访谈
对于访谈对象的选择,雷扎定了这样的一个用户范围:
过去一个月中使用过宜家 APP,来自全国各地的 18-55 岁的男性或女性。
访谈内容共分为 4 个部分:
-
搜索 IKEA ADILS
-
搜索沙发
-
搜索符合自己预算的办公椅
-
把想要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
将喜欢的商品收藏到购物单
-
打开购物单
-
搜索简单好用
-
筛选功能很方便
-
把购物清单放到导航栏提高了效率
-
搜索结果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更能帮助做决策了
-
分类页的图片很有用
想要学习或者练习体验/交互设计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体验设计学习社」。
如果你只是想要多认识一些同行,也可以加入我们无广告的纯粹体验研讨微信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验进阶”(ID:Advanced_U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