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时尚、创意
带你看遍全球艺术之美。
城里有一座小山,人人都说这山里有神仙。
陆游、苏轼、白居易、王安石、孟浩然······
《全唐诗》2000余名诗人中,就有300多位到此寻访,可见其神秀。
古往今来,更有大半个画坛的大家在此留下翰墨。
王羲之、顾恺之、赵孟頫、石涛、沈周、倪瓒、董其昌、张大千、吴冠中、黄宾虹······
在收藏界也屡屡拍出天价,人人争而宝之。
2018年香港苏富比 钱维城《天台瑞景》拍出1.18亿元天价
但唯独只有一人,把那山里的神仙画了出来。
他叫南庐,原名黄伟雄,南庐是他的号,亦是他在山脚下的家。
家居括苍,山上有山,山下有岭,其名曰南山半岭。于半岭之上结一草舍,名为“南庐”。
九峰画院院长,职业画家 南庐
很小的时候,南庐的父亲就告诉他,天台山是仙人住的地方,那里有仙女,很美,若看上你,嫁你做老安(媳妇)。
于是,南庐就常常坐在山岗上,向着天台眺望,心中念念:神仙姐姐来了木有?
长大后,他曾数次到天台寻找仙女,从山脚下的国清寺一直走到华顶之巅,一路险岭古道,有危岩寒潭,苍松古木无数;
脚底都磨破了,仙女未寻到,倒是沾染了一身仙气,一缕仙缘。
鹤鸣桐柏
弹指二十余年,这缕仙气游于纸上,竟化成比《山海经》还奇绝空灵的仙佛幻境。
看南庐笔下的画,哪怕完全不懂笔墨,也能品出其中的不俗。
如读孙绰《游天台山赋》,“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用笔如布阵,行气若吐纳;笔简形具,得之自然;冷峭怪诞,奇绝深远。
其意在山海之外,其气在魏晋之间,不守常法,自成风骨,画幅虽小,乾坤尽显。
壶墟
南庐的师父,国家一级美术师姜宝林(师从李可染)这样评价爱徒的画:
“伟雄的画,是以生动、精致、精微,见长。你看他画的东西很少,但他动的脑筋很多。
躬行的老者,脊骨嶙峋,眼角却流露出一丝对世俗的不屑。
踩在孔方君上的“财迷”,东歪西倒,不知在“钱眼”里瞅出了什么真理。
故纸堆中坐,看尽多少人情冷暖;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南庐笔下的古灵精怪,让人分不清是仙、是道,是魔,还是鬼;
而我们的世道又何尝不是这样?最难看破的是人心,最难绘的也是人心。
近两年,南庐先生又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以清源斋的古砖拓片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更为高古奇骇、意境深远的拓片画。
长乐未央
在薄如蝉翼般的古法构皮纸上,補绘《山海经》及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神仙术士、羽人瑞兽、神山仙岛、奇花异草。
在海内大荒之间 ,在十万大山深处,在曹衣出水之前,在秦砖汉瓦之侧。
南庐笔意所到,是纸本绢本难以抵达的魏汉。
行云的流布,是管平湖的一曲《流水》,洋洋兮若江海。
虚空的留白,是智者大师的一首禅。
南庐的画虽不动,却总觉得有仙风阵阵,苍茫古拙,天机隽逸。
这风是列子的风,乘风而游八荒,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这风是庄子的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逍遥游 请横屏观看
如南庐自己一般,笑看尘世,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南庐曾说:“山那边是什么,画该这么说。风过后,至静得心都见得,花就有了一种思想,山又上升了一个境界。
花是花,山是山,这就是我的画。
画就是画,不要赋予过多的使命,就象农民一样,种地就是种地,没有崇高的涵义,种地就是为了吃饭,为了活着。
我画画卖画,也是如此。不过,我画画,不是对着铜钿去。
我是唱着山里的歌,师从我心中的那个天地。我是苦行僧,亦是个独行者,现在是,将来也是。”
写在后面:
2022年9月2日晚,南庐先生因病逝世,享年64岁。
朋友们强忍悲痛为他遥遥送行,祈愿脱离凡间苦楚的南庐先生,往生至云海仙山间,与山神海神诸仙盘坐于开阔荒野之上。
用个自方言娓娓吐露着个自的肺腑之言,倾叙着不同凡间的真善美之论……
“天上增罗汉,人间失南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