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中国古人的观画之道
明 吴伟 太极图轴 138.6cm×81cm 故宫博物院藏
独自观画,双手展卷,细细品味画中气韵。
李可染 观画图 69cm×44.5cm 1958年
或约二三好友,品评交流,好不快意。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册 故宫博物院藏
册页相比于立轴,画幅更小,笔墨更精妙。逐页观看,方能体味画家在咫尺之间营造的盎然生意与气象万千。
五代十国 周文矩 文苑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手卷多为书画家精心之作,不肯轻易示人,往往与志同道合之友清赏把玩。或平放于案几之上,或捧于手中,或共同展卷,不拘一格。
感受白石老人的天然之趣
齐白石 借山图之四 册页 30cm×48cm 1910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借山图之十四 册页 30cm×48cm 1910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在1902—1909年期间五次远游,途径大半个中国。他在游历途中领悟到“师法自然”的真谛,吟咏出“胸中山水奇天下”的豪迈。《借山图》是齐白石在远游之后,凭借图稿与记忆所绘。作品意境悠远、构图奇崛,与前人的山水图式大不相同。
齐白石 红荷鸳鸯 轴 133cm×33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荷花翠鸟 轴 135cm×33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的家乡湖南湘潭被誉为“莲城”。夏日,齐家门前的水塘莲叶摇曳生姿,花香沁人心脾,在画家的脑海中形成了不灭的印迹。于是他反复提笔,不断描绘家乡的荷塘。盛夏,荷花红艳,莲叶如碧。深秋,莲叶枯萎,满池萧瑟。齐白石,用一管毛笔,画出了四时之景,定格了时间,留下了自然的美好。
齐白石 鱼 轴 138cm×25.5cm 北京画院藏
这件作品构图奇特,可见齐白石确如其言——“不喜平庸”。画面中心空无一物,而在上下两端描绘两组游鱼。画家打破了物象的完整性,只画鱼尾、背鳍,仿佛鱼儿已游出纸面,在竞相追逐着什么,让人感觉生趣十足。
齐白石 虾 轴 81cm×33.5cm 1948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画虾名扬中国。他能够把虾的结构、动态以及透明的质感刻画的生动形象。画面虽然没有水波与水草,却尽显河溪的清凉。虾子搬弄着须、钳,在水中自由地游憩。画家曾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为了达到“似与不似”的妙处,即便花甲之年齐白石仍执意变法,只为追求艺术的极致之境。
开启东方意境的诗画之旅
齐白石 雏鸡小鱼 轴 142cm×41.5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三余图 轴 130cm×32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芙蓉小鱼 轴 133cm×33cm 北京画院藏
展览将持续到11月26日。
▼点击下图订阅2023年《美术报》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