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千年入画|浙江画院工笔画作品展今日开展

宋韵千年入画|浙江画院工笔画作品展今日开展

今天(10月22日),浙江省文联“宋韵今辉”系列活动之“大雅宋韵——浙江画院工笔画作品展”亮相浙江展览馆。展览由浙江省文联指导,浙江画院、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主办,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中国画画刊》杂志社承办。

作为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之一,“大雅宋韵——浙江画院工笔画作品展”以两宋文化与美学为基调,共展出60余位画家的120余幅作品。

展览分为“千峰翠色”“此心安处”“闲庭逸趣”三个板块,从人物、山水、花鸟三个不同维度切入,用工笔画艺术的形式,深入挖掘浙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阐释宋韵文化的当代价值。

《绍兴名士》《宋风四雅》《气吞云梦》《宋潮·淡妆浓抹总相宜》……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既有继承宋画创作规律和手法、充满传统审美意趣的作品,也有不少兼具当代宋韵风格与现代审美意趣的画作,体现了宋画精神在当今的发展。

参展画家涵盖了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中国工笔画研究所创作员及部分工笔画新秀。他们的作品,以当下之目光,法古人之手笔,既有美学传承,又兼顾时代精神,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力量,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极其具有影响力的时期。宋韵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绘画又是宋韵文化的重要内容,宋代工笔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作为南宋都城,宋代的文化基因已深藏于杭州这座城市,沉淀为杭州文化自信的底色。

在新起点上弘扬宋韵文化,让宋韵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推动宋韵文化走向新时代的高峰,正是此次工笔画作品展的现实意义。

今年6月,在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副所长、本次展览策展人罗小珊的带领下,“大雅宋韵”采风创作团队深入永嘉、温岭等地,探寻历史遗存,以画笔描摹宋韵精神,并同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联合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交流宋韵文化与中国工笔画发展之间的关系。


楠溪江写生


据罗小珊介绍,浙江画院作为两宋画院文脉的传承者,不仅希望复古——习古人之所长为己用,更期许开今——“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




浙江画院专职画师

    部分作品欣赏


孙永 海上生明月  直径145cm  



茹峰 家家晚唱  68cm x 68cm  


余昌梅 守望故园 225cm × 180cm  



陈青洋 神女图系列——云中君  150cm x 50cm   



王葱葱 澄潭幽泉  138cm x 68cm  



吕国钢 清夏  190cm x 220cm  



吴珍之 赵之谦像  136cm x 68cm  



余宏达 饶宗颐像  140cm x 90cm  



罗小珊 苏东坡  180cm x 130cm  



宋帅 气吞云梦  136cm x 150cm  



张驰 四时·暮色行  69cm x 69cm x 4  




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创作员

                  部分作品欣赏


谢子静 传承蜕变  175cm x 194cm  



刘刚 池畔清风  177cm x 89cm  



王贻正  山乡处处情无限  230cm x 120cm  



 彭德 芙蓉国里尽朝晖  140cm x 280cm 



 谢雯 我拥有一整座花园  60cm x 98cm 



王素柳 潇湘雨霁  192cm x 86cm  



吴冠华 贵妃醉酒  132cm x 65cm  



黄芳 盛世芳华  140cm x 200cm  



 邹俊豪 春回大地  190cm x 157cm 



宋小辞 知北游  70cm x 45cm  



唐可馨 素处以默  190cm x 270cm  




▼点击下图订阅2023年《美术报》





 
 编丨YY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秋荷独后时 摇落见风姿——恽寿平和《荷花芦草图》
在“复原”中提升鉴藏力

山之境——当代中国山水画邀请展

吴昌硕奖·浙江省第六届篆刻大展开幕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